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聚焦农村住房建设举办“民生议事厅”活动让农村居民的“安居宜居梦”早日实现
(信息时间:2025-06-30)  点击量:
 

破局: 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型之困

农房翻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居梦”,一头系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图”,是农民“住有所居”的民生工程,更是乡村“美有所依”的振兴之基。6月25日,作为“江阴人大开放月”活动之一,江阴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期“民生议事厅”活动围绕农村住房建设这一广受关注的议题,直面问题、探索路径,邀请人大代表、村民群众与政府部门“进厅议事”,通过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为破解瓶颈难题、推动农房翻建工作更高质量开展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合力共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议事厅活动以一部《农房焕新颜 共绘乡村美》短视频开场,片中展现了长泾镇蒲市村、新桥镇郁桥村、徐霞客镇皋岸村等农房翻建典型,从老旧农宅向粉墙黛瓦的“新江南人家”蝶变,美丽宜居景象令人羡慕,但片中也提到在实际推进中面临着资金、土地、意愿激发、长效管理等诸多挑战。

“老实说,江阴的农村特别是农房面貌,与江阴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符。近年来我市在农房建设方面有哪些政策和举措,成效到底如何?”来自申港街道申兴村的江阴市人大代表薛栋亭在首个提问中就直言不讳。

  

江阴市住建局局长吴广表示,我市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有17.4万户,主要是上世纪的老旧农房,占比高达87%。2017年我市启动农房翻建试点并于两年后全面启动,2022年开启了“美丽农居”建设,2024年在14个重点推进村启动,采用异地新建、原地翻建、修缮改造等多种方式,累计新建翻建农房近3万户,有171个规划发展村建成现代“美丽农居”,建成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28个,其中11个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疏堵:激活农房改造“政策微循环”

“听说只有规划发展村才有资格翻建农房,如果我所在的村不是规划发展村,那还有希望翻建房子吗?”市人大代表张晓钟提出了涉及村庄规划及建房资格的这一热点问题。对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林晓英做了耐心解答,“镇村布局规划把全市自然村分为三大类:规划发展村、搬迁撤并村、其他一般村,并随着村庄发展需求变化而动态调整。如果是搬迁撤并村则不允许农房翻建,如果是一般村,除了危房可按照‘危房解危’相关规定进行原地翻建外,可申请到本行政村的规划发展村建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志浩补充道,“农房建设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农户,且严格按照‘一户一宅’原则和‘建新拆旧’要求,每户宅基地面积不超过135平方米。”

蔡震国是一名年轻的准90后市人大代表,他提出了一个很多年轻人关心的问题,“我上大学时从村里迁出了户口,不再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老家父母的宅基地和房子还在,我能否继承这块宅基地并翻建老房子?”这一提问让在场人员竖起了耳朵。“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是不能继承的,农房可以继承,可依法继续使用宅基地,但并不取得用益物权性质的宅基地使用权。农房翻建要以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申请,否则只能在房屋鉴定为危房时按照‘原位址、原面积、原高度’要求维修加固。”李志浩局长的回复给出了权威解答,也让大家更厘清了宅基地和房屋继承、翻建的法律关系。

“村民们对农房翻建试点都很赞成,但这其中涉及土地指标很多环节和流程,在这方面是否有一些政策倾斜?”对市人大代表钱俊贤的这一提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林晓英态度很明朗,“对农民建房的土地指标需求,资规局坚持应保尽保,对一些用地指标需求较大的则分批保障。”对代表紧接着追问的“农房翻建审批程序如何做到便捷、高效”,市数据局副局长沈纯雅表示,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优化办理流程,将乡村规划许可证、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验收等事项进行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并建立线上办理通道,“审批材料精简了60%以上,审批办理时限压缩了50%”,全流程电子化打通堵点、提升效率,用数据“跑”出农房翻建“加速度”。

活水:引金融“甘泉”润泽乡村

农房翻建,钱最关键。孙佩俊、浦益锋这两位市人大代表不约而同都提到了资金补贴问题,“是不是村里统一建房的补贴是给村里?自己建房就没有补贴?”“整村住房翻建要做道路、绿化、水电等很多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对村里来说资金负担太重了。”

  

“江阴在2022年设立了美丽农居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补助对象是建设主体。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面向的是居住在危房中或无房的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以及支出型困难家庭等农村低收入群体,最高补助可达每户2万元。”市财政局局长王凯的这一回答,明确了补贴资金的用途指向和支持重点。“成功创建江阴市现代‘美丽农居’建设示范村的,在按户奖补资金的基础上,市级财政额外再奖励100万元。2021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农房建设相关专项资金近3亿元,其中2025年已安排8113.2万元。”一连串数字,彰显了市政府对农房翻建的鼎力支持,让在场代表、群众频频点头赞许。

对代表追问的“供电配套建设费用高”这一问题,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刘军承诺,“确属农房建设或通过宅基地审批建设的项目,可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收费标准。”

展望:共绘乡村宜居新画卷

展望未来,群众信心满满。市民代表周协兴来自新桥镇郁桥村,在现场互动环节中充满期待,“郁桥村农房翻建已经完成了一期、二期,正在推进第三期,不知接下来还有没有新提速?”对这一问题,市住建局局长吴广实事求是作出回答:以“新江南人家”为导向,在今年新启动14个重点推进村,有序引导农房建筑风貌,防止‘千村一面’和乡村景观城市化,并鼓励村民通过自然村联合组团分期分批异地新建或原地翻建,同时在融资支持方面加大力度,深化政银合作,探索共建互助基金,畅通村民建房融资渠道,共同推动农房翻建。

  

短短一个多小时时间,各方在深度交流中群策共谋,为美丽宜居农村出谋划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锡市人大代表、现场主持人张露坦言,现场很多问题需要统筹协调、协力攻坚,在久久为功中得到解决。也正如在现场观摩的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计军所说,“有关部门要把代表和群众提出的问题当成必答题,给出时间表和明确解决路径,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而这一切,也正是“民生议事厅”的最终目标。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