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长泾镇人大:架起“连心桥” 服务“零距离”
(信息时间:2025-06-26)  点击量:
 

近年来,长泾镇人大依托各代表“家站点”,常态化组织“132、找代表”活动,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焕发蓬勃生机,让民生温度在代表与群众的互动中可感可及。

面对面倾听:民情在零距离交流中涓滴汇聚

“132、找代表”不是形式主义的“摆摊设点”,而是代表们沉下身心的“田野调查”。以联络站为阵地,代表们化身“民意直通车”,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心贴心了解急难愁盼,实打实推动问题解决。6月10日,在全镇各行政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们认真倾听并详细记录选民群众的心声诉求,有些简易问题直接在现场予以回应和协调解决;对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代表们承诺将仔细梳理分析后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代表手中小小的笔记本,每一次俯身倾听后都承载更加沉甸甸的民情份量,让平时使模糊的民生关切在面对面交流中转化为清晰可感的现实议题。代表们坦言:“群众带着信任来,我们绝不能辜负。只有俯下身子,才能听到真声音、摸到真问题。”

  

心连心服务:制度在常态化践行中扎根延伸

如果说“联系服务群众日”是一次集中的民意“汇流”,那么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则是确保民意“细水长流”的坚实河床。“132、找代表”的背后,是日益完善的制度支撑:长泾镇12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如同细密的根系深入基层土壤,成为日常倾听民意的固定前哨;“代表进网格”制度,让代表的“责任田”得到清晰确定,更加具体明确了代表履职路径;重点建议的闭环督办机制,则保障了民意从收集、转办到落实、反馈的全链条畅通。这些机制将服务日短暂的热度“淬炼”成365天恒久的履职温度。

很多代表联络站的负责人都深有感触,“联络站不仅是个窗口,更是纽带,群众在这里随时能推门而入,代表定期来驻站服务,让民意通道始终畅通无阻。”

  

实打实破题:民生在高质量履职中拔节生长

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最重要的是将群众心声转化为推动问题解决的实际力量。面向群众收集的“鲜活”民情,经过代表们的梳理、调研与论证,转化为掷地有声的高质量建议,继而形成促进民生改善、提升百姓福祉的真实推动力。

过去一年,通过密切联系群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代表们既建言献策,也全力协调,推动完成了一批民生实事:长东村刘圩浜在代表持续督办下完成了改造,从过去的烂河滩变身为如今的景观河;长泾实验小学最美“风雨长廊”在代表推动下得以加速落地,成为了一条“可观、可游、可憩、可学”的文化传承“大动脉”,既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也为居民群众增添了一处休闲好去处;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镇区公交线路的建议,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出行便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抽象的人大制度优势具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温度。一位受益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老人动情地说:“真没想到,我随口提的家中安装扶手的想法,人大代表这么上心,这么快就帮我装好了,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代表与群众双手紧握,传递的是信任的温度;一声声坦诚交流,凝聚着沉甸甸的期盼。“132、找代表”所彰显的正是人大代表植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当代表们把群众心声从纸面建议转化为温暖现实,每一次履职都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最坚实的注脚。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真诚倾听与务实作为,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愈发坚固、宽广——这座桥不仅跨越了空间距离,更成为托举民意、传递信心、凝聚力量的坚实脊梁。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