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找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是倾听群众心声、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平台。近日,利港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选民代表走进代表联络站、走进村庄小区、走进群众家中,听诉求、集民意,解难题。
小区停车难,加强管理优秩序
兴港新村是有20年房龄的老小区,小区内的汽车停车位紧张,加上这两年邻近的利港电厂五期工程建设,该厂集宿区不少员工把车停到小区过夜,更是加剧了晚间小区停车位紧张。吴国法是居民楼组长,在“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中,向人大代表提出了相关意见,希望加强小区停车秩序管理,引导外来车辆规范停放,尽量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接待吴国法的市人大代表、利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夏宏伟,就停车难这一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从群众口中眼中感受到了愁和盼。他闻讯而动,与街道有关职能部门及兴港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展开会商,一方面请项目服务条线与利电施工部门对接,在集宿区内广泛宣传有序停车,强化惠及自己便利他人的意识,另一方面,邀请交警部门和社区一起加强日常巡查,对违规停放车辆及时劝导,确保“大家有车停、进出畅通行”。
小区充电难,增设电桩解民忧
港欣花苑二村有926户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近2300台,而充电桩目前只有300个,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江阴市人大代表张建锋来到港欣二村,与居民群众深入交流,对大家反映的“充电焦虑”有了充分的了解。在张建锋的牵头协调下,与街道物业管理职能部门与西安社区负责人一起实地察看,提出了改造非机动车车位、新增带立式充电桩停车位100个的方案,同时举一反三,在陈墅花苑、教师新村等6个小区再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19处、充电位333个,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需求。
群众出行难,改造道路通民心
“雨天有积水,晴天一身灰,汽车一过坑洼就咯噔咯噔响”,这是利港街道选民代表盛南华在后梅社区接待选民时多次听到的吐槽,而这也真实道出了群众对村道黑色化改造的迫切期盼。道路出行是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利港街道高度关注群众呼声,经统筹研究,把后梅社区寺背后、苍山村苍墩路等11条8公里以上破损严重的村级道路纳入改造提升计划,作为全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予以大力推进。目前,后梅社区已完成对前横、寺背后相关村道的黑色化改造,总投资62万元。道路建成后,原本破损、坑洼的水泥路变成了路面平整、防滑性好的柏油马路,与周围的绿化、篮球场相得益彰,让周边村民出行更加舒心、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