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江阴建设的决议》
落实情况的报告
(信息时间:2025-01-06)  点击量:
 

—— 2025年1月6日在江阴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阴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2024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围绕全面建成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总战略,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全面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持续改善民生事业,美丽江阴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美丽江阴建设情况

(一)市域空间发展保护格局持续优化。一是城乡规划优化完善。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并正式启用,同步深化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要成果,中心城区完成绮山湖科创谷片区详细规划,老城单元、运河西单元、高铁新城北单元形成论证成果,南部形成霞客湾科学城功能区统筹发展规划、青阳科教孵化中心城市设计和霞客国际文旅中心更新规划。二是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功能区改革“1+4+N”方案落地实施,4个功能区全部组建,全市功能区控制规划编制完成,“4+1”功能区发展格局基本成形,“功能区+镇街+国资公司”运营管理架构进一步完善。三是区域协同不断深化。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错位互补发展。锡澄一体化进一步加速,交通网络连接、产业协同联动等纵深推进;与常州新北、天宁、经开加强互动交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强化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推动跨江融合新一轮合作协议进一步落实。四是发展空间腾拓优化。加快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全年腾退盘活整治产业用地7497亩,新增无锡市特色产业园区4个。我市工改案例成功获评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是入选的唯一县级市。

(二)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提升。一是绿色降碳有序有度。“双碳”战略稳步实施,印发《2024年江阴市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明显下降。积极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新增并网容量505兆瓦,十四五以来累计并网1028兆瓦,完成试点任务的206%。二是环境治理有力有效。夯实基础设施,实施108项“百亿百项”工程,总投资达169.6亿元。推进“强基提能”三年行动,提升本质治污安全能力。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进铸造、水泥等行业深度治理和面源治理,开展VOCs综合治理,实施1600个大气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总体稳定。推进5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168项长江大保护治理工程,开展通江及太湖入湖河道水质提升“1+10”行动,整治涉磷涉酚企业2129家,建成美丽幸福河湖121条,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动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全覆盖和循环再利用,秦望山绿色循环产业园通过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验收。三是生态环境基础有为有成。深化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组织承办2024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暨长江禁渔联合执法活动,已连续23年向长江放流各种珍稀鱼类1.8亿余尾。推动窑港口湿地保护小区优化调整,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年新增造林828.6亩,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5%左右,湿地保护率达34%。

(三)美丽宜居城市品牌持续擦亮。一是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地铁S1线正式开通运营,长山大道快速化改造(东定路—半夜浜桥)和滨江路快速化改造(城区段)建成通车,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双线贯通,沪武高速扩建江阴段、S229江阴段全面开工。二是城市更新有力推进。推进中心城区、青山未来城、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重点片区建设,国乐岛整体投用,美术馆、科技馆全面开放。完成房屋征收拆迁24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8个、24万平方米。建成“江小澄”口袋公园10个,完成城区老旧公园改造提升3个。三是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加快“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实施城市运行“一屏统览”工程,基本建成城市运行“一张图”和“城市之眼”系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加快打造“最干净城市”,完成建筑立面清洗78万平方米、打造精品街巷20条、建成城区立体停车楼2个、新增城区停车泊位7500个、“先离场后付费”停车场45个。

(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品质跃升。一是持续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年度入库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6个,总投资27.6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2.9万亩,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建成无锡市级农业产业园6个、特色园16个。二是持续优化乡村环境面貌。深入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规划发展村全面启动美丽农居建设,完成农房改善3012户。启动16个水美乡村建设,通过实施村庄家河清淤、护岸整治、水系连通等措施,着力打造水环境优、水生态好的宜居宜业村庄,建设农村生态河道7条共13.9公里,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提升到78.05%。“三清三治”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新改建农村公厕30座,农村人居环境整体风貌不断提升。三是持续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启动新一批13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累计建成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28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抓好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获评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4个。新建省级绿美村庄3个,省级绿美古树村庄1个,改造提升省级绿美村庄2个。

(五)民生事业保障更加有力。一是社会保障更加坚实。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6.9万个。社保参保扩面新增3.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标准提高至548元、1095元。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692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60万元。二是民生服务优质供给。华东师大江阴实验学校等11所学校完成新建或改扩建,顺利通过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现场评估验收,南菁高中创成省高品质高中。市中医院异地新建、泰富临港医院等项目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在全国公立三级(中)医院绩效考核中首次进入A等级。三是文化活动供给更加丰富。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年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万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超2220万人次。举办“霞客故里、品味长江”2024海澜之家江阴半程马拉松等市级群体赛事活动38项次,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37项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政府将紧紧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总战略,对照美丽江阴建设目标要求,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动态调整、督导调度和定期检查,努力以高品质建设管理推动美丽江阴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坚持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定位,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形态控制,充分展示江阴城乡魅力和活力。加快推进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按需开展中心城区详细规划修编,持续优化“一湾一谷”、高铁枢纽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深化内外环快速路网研究,进一步加强市域路网研究。全面推进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我市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把修复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位,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高标准推进控源截污,把长江江阴段率先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廊道。有序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加快绿电绿证推广,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量替代,依托海澜智云、远景能源、弘元光能、双良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加大节能降碳等技术推广力度,加快临港零碳开发区建设。

三是持续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管控土地空间、合理配置公共服务等资源,促进城乡集约高效发展。以城市更新体检评估为依据实施老旧街区、老旧传统商业区及老旧工业园区的更新改造。加快中心城区、青山未来城、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重点片区建设,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城区精品微景观,让城区不断出新出彩。

四是持续建设美丽田园乡村。深入开展全域美村提升、基础设施提档、精品示范提标、推进机制提质四大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稳妥推进美丽农居建设,落实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管控要求,努力建设“最干净乡村”。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水美乡村建设,以“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为目标,科学统筹村庄规划设计和建设,全域提升村庄品质,精心打造新时代和美乡村。

总之,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奋勇争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