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夏港街道夏东沿河东路,乡间柏油道路平坦整洁,路边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敞亮,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图景。“这里以前坑洼不平,周边杂草丛生,房前屋后杂物乱堆放,现在好了,水清岸绿,环境也美了。”在一次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美丽乡村的现场,村民们高兴地夸赞道。
近年来,夏港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发动各级代表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紧盯美丽河湖、美丽乡村建设中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创设“有事找代表、代表来帮办”履职主题,拓展形成“代表来议事”“代表来解事”“代表来评事”等“代表+”工作形式,将民生“实事”变成民生“事实”,给出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的人大回响。
代表调研来“议事”,把问题“找出来”。一个个问题开门见山,一句句应对落地有声。夏港街道人大工委依托辖区内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江阴基地,围绕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群众身边事,邀请80余名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镇村负责人进行专题座谈5场次,推动街道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建议转化为公共决策。此后,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了三个调研组,历时两个多月,直插村社一线、田间地头,走访农户100余户次,征集意见建议80余条,梳理出堵点难点问题12条。有群众反映三元村的街后河,河道两岸有垦种现象,杂物较多,河面漂有垃圾。街道相关部门接到反馈后立即将街后河整治列入日程,为街后河及其周边家河家塘“量身定制”了一套整治方案,从河道清淤到整修驳岸,从彩虹步道到口袋公园……街后河综合整治“水陆两栖”齐发力。街道选民代表、三元村党总支书记徐晓芸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民心工程,看到农村环境日益美丽,作为一名代表很是高兴、很有成就感。
代表询问来“解事”,把建议“提出来”。一次次询问,一道道破解难题。“目前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情况如何?”“怎样解决乡村精细化管理标准不高的问题?”“全力推进排水达标区建设、改善农村水环境等方面有哪些举措?”为及时回应群众关注,一场针对夏港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题询问热烈开展。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35名人大代表、选民代表和群众代表犀利发问。市人大代表、普惠社区党总支部第一书记王俊华说道:“和院别墅小区南面空地上村民私自种菜,影响了整体环境美化,急需拿出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市人大代表、夏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夏建锋提出,滨江路高架通车后使得大陆村出现了剩余土地,有很多居民种菜,导致环境差,投诉量大,要对农村社区进行整体美化。还有群众代表反映,乡间道路、村庄排水达标和地下管道改造还不到位,对人居环境影响较大……每一问都直指美丽乡村建设的要害关键,街道有关部门负责人不躲不绕、坦率应询,用事实和数据一一作答,并就加快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加强精细管理、实施农田整治、优化农业产业、严查违法用地、建好基础设施等七方面措施作了明确和承诺。
代表视察来“评事”,把成效“显出来”。一项项当面“问”,一件件实地“评”。结合绿色美丽的菜园、壁画、景观带等,葫桥村打造了集健身、休闲、生活为一体的乡村美景。“建议督办月”活动中,代表们沿着葫桥村的陆家村自然村彩虹健康步道边走边看。“这几年村子变化很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感谢各级代表的出谋化策和有效监督。”葫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君成说。今年以来,夏港街道人大工委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代表在行动”活动,动员各级代表全力参与美丽乡村行动,依托代表“家站点”相应成立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累计各级代表60余人参与开展“三清三治”村庄清洁行动,同时通过“现场看、实地听、当场评”的方式,组织污染防治攻坚、美丽河湖、美丽乡村、长江大保护等专项视察活动12次,收集社情民意320件次,为民办实事185件次。在“民生实事推进季”中深受代表关注的三元村东园村口袋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沿河绿化草坪、生态驳岸、生态景观步道一应俱全,成为周边居民休憩的好场所,荣获江阴市2023年度“民声留言板”十大优质项目。“以前这一带都是荒草,没人愿意过来,现在环境变美了,只要有空,我们都会来溜达一圈。”村民们高兴地表示。
“接下来,夏港街道人大工委将进一步完善代表履职机制,搭建更多代表履职平台,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发现问题,持续巩固整治成果,让美丽长效持久,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人大力量。”夏港街道人大工委负责同志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