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直击重点代表建议
季相云代表:关于从培养端发力,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信息时间:2024-03-18)  点击量:
 

3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交办工作座谈会,10件重点督办建议的领衔代表与对口承办的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开展讨论交流,全过程沟通坦诚、深入而充分,为下阶段重点建议的高质量办理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3月6日起“江阴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将连续刊出重点督办代表建议的主要内容以及承办部门的初步回应,并结合下阶段跟踪督办工作,及时展现代表建议办理落实进展情况,让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在阳光下、在公开中接受各方监督和推动,真正体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更加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大工作中的实践内涵。

人民声音

季相云:

市人大代表

技能人才是支撑江阴制造、江阴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我市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创江阴能力,改善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345现代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江阴作为全国制造业高地,在新一轮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中能否汇聚各方资源,从培养端发力,聚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下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江阴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战。

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主导性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两办《意见》放到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履行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能与职责,着力打造技能生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制定“技能江阴行动”、“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等措施,消除政策壁垒,破除市场禁固,将外生的制度设计转化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内生的发展动力。

2.充分发挥公办职业院校培养上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在办学方向上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需要的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二是要充分调动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公办职业院校在师资力量和实训装备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要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评价体系,联起职业学校与产业工厂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纽带,构建“校企协同、学训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公办职业学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用于支付本校教师和其他培训教师的劳动报酬。

3.充分发挥行业骨干企业培养上的主力军作用。江阴是制造业强市,大企业、大集团多,行业门类多,要充分放大集团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行业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集团骨干企业在做好企业自身技能人才评价、认定的同时,通过设立“厂中校”,主动承担行业内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避免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

4.充分发挥民办院校市场化培养上的主体性作用。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鼓励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社会组织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我市民办培训机构与外地规模型品牌型人力资源集团公司、民办职业院校合资合作。支持规模型民办培训机构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推进“公建民营”,学习借鉴常熟市政府部门和有担当有作为的民营集团企业共同投资,共建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创新做法,填缺补短,尽快形成我市技能人才培养的三足鼎立之势。

部门回音:

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建议凝聚着代表的智慧心血,是我们审视提升工作的重要契机和依靠。针对季相云代表提出的“关于从培养端发力,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我局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激发企业“主体活力”。突出政策激励,将“高技能人才”单列纳入人才分类目录,会同人才办等部门优化高技能人才安家落户、资金奖补贷等方面实施细则,探索更多对企业培育技能人才的“真金白银”支持。发挥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中等以上制造业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开发规划,开展就业重点群体项目制培训,实行“先培训再就业,先就业再补贴”的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模式。鼓励支持示范性企业培训中心面向本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培训服务。树好选用导向,进一步规范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工作行为,提升质量绩效及结果应用水平,并将高技能人才的占比、使用等纳入优秀企业、高新企业等的选评指标体系,引导并推动企业将技能评价结果与职工的岗位聘用、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

二是打造更强“专精平台”。高职院校做精做优,探索打造江阴特色的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分布地图,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培养与产业行业需求之间的供求匹配性,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学科设置的精准度。试点公办高职院校社会化培训收支单列管理,探索单位绩效提取补充激励新机制。尝试专项资金账户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社会民办规范引导,积极支持、规范民办培训机构和线上培训平台发展,引导其“学校建在园区里,专业设在产业链上”。与省级技能人才第三方评价机构、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跨区域技能培训共同体,更多培养市场急需紧缺、我市尚未开发成熟工种的技能人才。基础建设加快推动,强化与发改、教育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在优化完善全市职业教育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财政专项奖金和社会资本的融合支持,结合华姿中专异地新建契机,加快可行性研究,合力推动技师学院和江阴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浓厚尊匠重技氛围,推动江阴市级以上荣誉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积极引导技能人才参政议政;组织开展各类技能比赛和评选活动,增强技能人才群体的社会认知感和职业认同性。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共建,把“培训赋能促就业助发展”作为重大课题,结合我市“345”现代产业集群特点,强化横向与职能部门间的互联耦合,纵向与人力资源机构、各镇街及行业协会间的系统联合,探索组建不同形式的培训联盟,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协同合作,实现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饱满服务颗粒度,持续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探索有条件的行业、企业、镇街发布分职业(工种、岗位)、分技能等级的工资价位信息,为企业与技能人才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信息参考;探索建设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一体化精准服务平台,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