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扎实推进“一湾一谷”建设的决议》落实情况的报告
(信息时间:2024-01-19)  点击量:
 

——2024年1月10日在江阴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江阴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2023 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扎实推进“一湾一谷”建设的决议》,坚持以重点重大项目为核心,以体制机制优化为动力,围绕规划、建设、融资、招商、运营“五位一体”,创新突破、攻坚奋进,有力推进“一湾一谷”开发建设。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片区规划持续优化。“一湾”上,围绕“一岛、两心、四坊”的总体布局,完成霞客湾科学城空间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青阳科教孵化中心城市设计、霞客国际文旅中心更新设计等 3 个城市设计;完成锡澄协同发展区产业规划、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智慧城市规划、青阳区域综合开发研究暨国际人才社区规划、南部区域水系规划、园博园核心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等 7 个专项规划;功能区统筹发展规划、功能区道路交通与市政设施专项规划等 2 个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一谷”上,围绕绮山湖科创谷“一核、一轴、一带、六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完成绮山湖科创谷详细规划及一期方案、绮山湖科创谷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高铁新城及绮山湖科创谷水系专项规划、绮山湖森林基金 PARK修建性详细规划、绮山湖科创谷产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

(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霞客湾地区 500 千伏高压线路工程通电运行;科创谷 220 千伏高压线迁改工程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工程全面完工,完成投资约 3.33 亿元;青阳国际人才社区完成项目实施主体招标;S1线霞客湾科学城站点成功增设,并开工建设;锡澄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沪武高速拓宽工程全面推进。科教孵化中心加快建设,一期总投资约 43.9 亿元,2023 年完成投资 12.2 亿元;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期 20 幢建筑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进入全面装饰装修阶段;旌阳湖科创园、府前路启动建设;公寓房、配套道路完成方案设计。国际文旅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完成园博会总体规划、修建性详规及项目招标,基本形成后期运营方案,与国家地理、开元、中旅等达成合作;马镇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完成拆迁安置等投资约 8 亿元。绮山湖科创谷建设有序推进,一期项目地下环路和综合管廊完成临建工程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桩基施工,科创载体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地块完成清表等工作,森林基金 PARK项目一期、计家湾路启动建设,“江南水街”项目 10 栋公建房已竣工验收。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招引成效明显,完成重点科创项目签约 26 个,总投资 20.4 亿元;共有在谈项目 34 个,总投资约 43 亿元。通用智能、智芯传感、高熵新材等项目成功落地。MUST 巡天望远镜项目启动用地评审,预计今年 10 月建成投运。加快推进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光电研究中心、电科莱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落地运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赋能。招商体系优化重塑,完成市场化招商体系架构和人员猎聘,制定出台功能区产业准入、科创载体管理运营机制等相关文件,编制完成功能区“产业发展、科技人才”招商引资政策,组建霞印私募基金,与中科集成电路等 2 只基金签约合作。招商动能全面激发,5.5 万平方米的创智园建成投运,首批 18 个项目签约入驻;科创微城一期10万平方米综合载体今年3月完成竣工交付,二期完成基础施工、部分厂房结构封顶。举办“霞客杯”创新创业大赛武汉赛、上海赛等活动,建立拥有近百名专家的专家库,全方位营造招商引智环境。

(四)要素保障不断夯实。创新融资举措,整合成立 2 家市级国资平台,其中科产集团成功获评 AA+主体信用评级,不断拓宽多元化、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引江济太”江阴段环境治理与科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国开行贷款授信(22 亿元)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3.4 亿元)的 EOD 项目。组建基金管理人团队,设立包含从天使轮到拟 IPO 阶段的各类科创产业基金。优化体制机制,全面落实《2023 年江阴市“南征”战略推进工作要点》,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项目建设。启动霞客湾科学城功能区建设,制定出台《霞客湾科学城功能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功能区+镇街+国资公司”协同发展架构,梳理完善权责清单,优化机构设置,强化人员配置,全面提升发展能级。组建绮山湖科创谷工作专班,优化调整建管机制,统筹推进区域内产业布局、高铁商务、科技金融、研发孵化、科创服务、创新平台等建设,致力打造江阴高新主城区未来科创引领新高地。

二、下一步打算

“一湾一谷”自启动建设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对照决议的要求、实施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还存在一些差距。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紧紧围绕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导向,以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奋力推动“一湾一谷”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突出规划引领,高位谋划总体布局。坚持“智慧互联之城、绿色生态之城、青春时尚之城、未来科技之城”的目标定位,加快构建“1+N”规划体系,深化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刚性执行和融合衔接。全力推进功能区道路交通与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南部区域水系规划、功能区统筹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在深化绮山湖科创谷详细规划、片区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路网、供电、蒸汽、污水、给排水等五个专项规划。加快启动霞客湾科学城区域内 TOD 规划编制,有序启动青阳站、霞客湾科学城站、马镇站三个片区开发,先行启动未来创智坊城市设计。

(二)突出关键重点,全力抓好项目建设。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力争在推进标志性、地标性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速推进科教孵化中心建设,加快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期建设,确保今年上半年竣工交付、9 月份顺利开学;加快旌阳湖科创园建设,一期工程年底完成建筑主体封顶;完成府前路建设,启动毓秀园安置房、纵二路等配套建设。大力推进国际文旅中心更新设计暨“全域园博”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园博园建设,完善后期运营方案。全面推进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成青阳国际人才社区招标工作,启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S1 线霞客湾科学城站点、锡澄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沪武高速拓宽工程等项目建设;抓好绮山湖科创谷“十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云西安居工程,确保完成全部高压线迁改工程、地下环路和综合管廊科创大道以南部分工程、计家湾路工程。

(三)突出创新为要,聚力打造科创内核。创新运营服务模式,集聚科技、金融、管理等服务资源,推动科创产业导入、培育,为霞客湾科学城增添发展动能。搭建成果转化应用中心,深入实施江阴“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科创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搭建运营管理服务中心,通过霞客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资平台,携手六七八九集团,搭建“霞客湾科学城一站式科创企服”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增强活力。搭建投融资中心,以霞印为主的科创基金,联合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打造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平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

(四)突出要素支撑,全面提高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各地块征迁和工业集中区升级改造,完成集中连片腾退土地;加快落实重点片区用地布局,优化土地、林地报批等前期手续,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创新投融资模式,构建多层次融资模式架构,加大与社会资本合作力度,积极吸引险资、基金、债券等各类资本加入霞客湾科学城开发建设。依托高校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等,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进绮山湖科创谷科创载体建设,瞄准数字经济、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企业的载体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多功能的建筑空间,全面完成 1#、2#、3#号地块科创载体地下工程建设,部分载体结构封顶。

(五)突出双招双引,强力推动项目落地。围绕功能区六大核心产业,加快出台功能区产业招商地图,编制功能区招商推介手册。优化完善产业项目准入、科创载体园区项目准入等流程机制,搭建项目招引落地全周期管理平台。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强化以才引才、以项引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加强培训管理,提升招商服务质效,力争引进超 5 亿元项目 5 个、超 10 亿元项目1 个。

(六)突出组织保障,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功能区+镇街+国资公司”的协同发展架构,有序推进片区发展融合、资源整合。持续优化“功能区+镇街”协同机制,围绕“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发展目标,推动人以产聚、城以人兴,全面增强功能区集聚要素、配置资源、提供服务的能力,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新生态。深入推进“功能区+国资公司”运营机制,加快国资公司实体化运行,全面提升开发建设、投融资、招商运营等市场化能力,强化专业人员配备及队伍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功能区高效开发。

市政府将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加快“一湾一谷”开发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阴新实践、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贡献更大的力量。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