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市人大有关决议落实情况和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信息时间:2022-01-11)  点击量:
 

—— 2022年1月11日在江阴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江阴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高质量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的决议、市人大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江阴建设的决议,以及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关于高质量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的决议》落实情况

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高质量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的决议》,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一扫光”的总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

一是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压舱石”。围绕“一年一个样、三年一扫光”,坚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大力提升环境监督监管水平,生态环境高质量实现新突破。

聚焦“蓝天”,提升蓝天幸福感。分别开展“首季争优”“春夏攻坚”等专项行动,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点位,加快关键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突出臭氧防控。出台《江阴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36条》,制定全省标准最高、要求最严的施工工地、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3项管控要求。全力推进47家重点企业低VOCs原辅料的源头替代排查工作,加强南沿江高铁(江阴段)等重点工程扬尘污染防治,规范整改餐饮服务企业774家,完成两批共7294个治气项目。围绕高值区域、突出问题,全面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常态化开展周末和夜间检查,共出动22147人次,检查企业8518厂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普通立案938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07份,罚款金额7517.7433万元,落实新环保法共89件。城区PM2.5平均浓度33.4µg/m3,同比下降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9.2%,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聚焦“碧水”,提升亲水满意度。推进国省考断面精细化管理,建立国省考断面监测数据日公布制度,每日通报断面达标情况,及时预警异常数据。推进美丽河湖行动,开展新一轮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设立“民间河长”,加快推进锡澄运河定波水利枢纽、白屈港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完善骨干水系。推进内河码头提升整治和水上交通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清理内河非法码头165家,清理各类“三无”船舶202艘。石利港区洗舱站高标准完成洗舱水接收作业45艘次,接收洗舱水1355.5吨。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建成污水主管网21.79公里,完成滨江污水二厂、西利污水厂新建工程。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1581个村庄治理收尾工作,扎实推进2017年度已建村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验收工作。实施城区河道治理,完成27条河道清淤、21条河道截污截流系统改造,启动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四位一体”排查检测,建成GIS地理信息系统。1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

聚焦“净土”,提升隐患化解率。全面落实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和安全专项整治,全力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中小微企业危废收处试点。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工作。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提档升级,率先启动居住小区垃圾分类“三定一督”新模式,完成试点小区32个。建成投运餐厨垃圾集中处理PPP项目(一期80吨/天)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72.9万吨,处置餐厨、果蔬类有机垃圾约6.9万吨,处理建筑垃圾约20.8万吨。全力推动防疫防控工作,加强对码头(港口)等重点涉外区域垃圾、废水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工作,坚决守牢疫情防控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推进国家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建设,重点建设秸秆收储利用项目4个。

二是牵住制度体系改革“牛鼻子”。全面围绕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目标要求,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行企业排污许可证分级分色积分式信任码管理,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测管治”一体化,建设完善全方位、全过程环境监管机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镇街园生态环境日常监管执法力量。创新环境监管模式,推进“用电工况监控系统”建设,累计完成上线企业1683家、监测点位1.45万余个。通过“七健全、一提升”等措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当好全省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领跑者。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5月25日,《江阴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获自然资源部批复,江阴成为七个试点地区之一。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试点实施方案,推进四大类24个实施项目和滨江公园体系构建、湿地空间保护和修复、推进入江河道生态整治、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水产养殖6大示范工程,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体系,形成凸显沿江特色、适合发达地区可借鉴、可复制的价值实现路径和配套政策措施,为“两山”理论转化提供江阴实践、江阴样本。

推进警示曝光约谈机制。出台《江阴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激发污染防治攻坚和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的强烈担当。充分发挥“蜗牛警示牌”鞭策作用,公布治气、治水红黑榜,出台《关于对污染防治攻坚不力的责任单位实施严格惩戒措施的有关办法》,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定期揭丑亮短,以“最严标准、最严措施、最严监管、最严问责”的要求,落实专班工作制度,全面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三是开辟产业升级转型“新航路”。着眼发展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低端产能坚决淘汰。从讲政治的高度落实能耗“双控”任务,出台能耗“双控”工作实施方案,将无锡下达的能耗“双控”指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月,明确到每一个板块,落实到每一个重点企业,对省政府明确的重点企业实施停产检修、维保运行或配额限电。排摸梳理“散乱污”企业750家,全部完成整治。从严审批“两高”项目,建成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20个,持续推进减煤工作任务,全年压降非公煤炭消费60万吨,我市获批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产业转型提速升级。出台《江阴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动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34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化解“化工围江”难题,完成长江化工关停验收、中油沥青去功能化验收。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绿色制造示范创建工作。年内新增1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兴澄特钢、雪豹日化的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新增3家江苏省绿色工厂。

园区升级深度改造。市、镇两级均成立工改专班并实体化运作,制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2021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具体责任部门。专班形成工作例会机制,坚持每周集中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专项组建立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即商即办”等协商机制。在前期划定的“20+10”产业空间蓝图基础上,调整优化工业园区四至范围,形成《江阴市工业园区四至范围空间规划方案》。持续推进政策研发,出台17份专项政策文件。

四是勾画滨江花园城市“四季图”。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构筑生态屏障。

管护生态红线和空间。持续优化“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深化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明确河口线、管理界线以及重大设施管控线内永久基本农田处置规则。开展桃花港长江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完成建设方案优化调整和湿地科普宣传牌安装。严守21.34平方公里国家级生态红线和108.1平方公里省级生态管控空间,以“双评价”成果为基础,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管控空间。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确保生态红线和生态管控空间区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全力推进城市园林、道路绿化建设,建成开放八字桥公园,实施“江小澄”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153亩。

守护长江河湖岸线。重点部署谋划长江沿线一公里重点区域,持续优化沿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港口规划岸线从23.4公里压缩到16.85公里。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监管,建立常态化河湖巡查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坚持围绕“一江一河”城市T台总体规划,加快滨江标志区建设,东西向扩展滨江生态岸线,临江路桥建成通车、林荫大道桥主体完工,南北向延伸锡澄运河生态岸线,建成应天河风光带,运河公园二期南段景观、绿化等形象进度完成。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黄山、定山等主要山体的动植物野外调查工作,开展长江、锡澄运河、张家港河等大小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普查,调查到维管植物745种,陆生脊椎动物139种,昆虫220种,水生生物208种。持续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在沿江港口码头和水利闸口等重点区域,拉挂长江禁捕宣传横幅274条,树立禁捕告示牌148块,发放、张贴宣传海报、告知书近2万张,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开展政策解读和新闻宣传140次。开展长江禁捕巡查15483次,查处涉渔虚假宣传案件14起、非法垂钓79起、非法捕捞20起,共计查处涉渔违法案件113起,其中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案件12起,采取强制措施24人,制止、劝退非法垂钓1466人次。

五是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新时尚”。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总结经验做法,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生态文化。

以“生态文明日”为切入点。从今年起将每年的8月15日设定为“江阴生态文明日”,以法定程序固化生态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融合的方式,开展“生态文明宣贯活动”“公众看生态”“生态集市”等系列活动,动员全市各界和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江阴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工作大格局,努力打造具有江阴特色的生态文化,打造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生态文明主体宣传品牌。

以生态文化产品为支撑点。开展“文化走基层,服务进万家”活动,完成送演出、电影3300场以上,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35万册。新增市图书馆、延陵路绿道驿站、中山公园艺风书房3家。推出“阅读古建筑”项目,黄山炮台旧址修缮及环境整治重点工程基本完成。破题民宿制度,为“狮涧久田”等三家民宿颁发许可证。兴澄特钢工业文化旅游区获评2021年江苏省工业旅游区,顾山镇红豆村入选2021年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海澜飞马水城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建成成无锡市一级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推出“环保宣传阵地展播”专栏,以线上展播模式带领公众“云参观”,更好地传达生态文明理念。

以城市品质提升为落脚点。高位推进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对照省、国家创建标准和要求,对标各项指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关键,完善工作台账,扎实做好创建各项工作。强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城区所有公园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强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打造“四季有花、随处见景、规划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城市加快更新,城中村、老旧街区改造进展顺利,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南门忠义街区、北门国乐岛等项目加速推进。

六是打出北战最强决心“组合拳”。聚焦大布局统筹资源、大格局修复生态、大棋局落实生态保护,扎实推进“北战”战略,加快建设和谐、健康、清洁、优美、安全长江。

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成立绿色联盟,打造能碳双控指挥中心及方舟能碳双控管理平台,开展化工园区“百日清风”等专项行动,沿江14家易起尘货种装卸港口码头安装在线监测点位73个,沿江1公里范围且在园区外4家化工企业完成关闭重组收尾工作。光大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运,“十里樱花”景观带建成,窑港口湿地保护小区“生态鸟岛”升级工程启动,长江干流岸线利用清理整治复绿6.66万平方米。纳入上级考核的入江支流全部达到Ⅲ类水质。

打好港口资源整合战。围绕“一港四区”功能布局,优化港口功能和码头能级,江阴港水运口岸对外开放泊位增至42个。全年,无锡(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38亿吨,同比增长31.7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0.51万标箱,同比增长19.56%。成立物流园B区,港口产业链持续拉长。江阴港集装箱班轮航线累计已达52条,航班密度每周121班,件杂货航线16条,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通航关系,建立起了江海河联运的全方位集疏运网络体系。

打好产业升级增效战。立足全市“345”产业体系,嘉盛LNG清洁能源、远景零碳智慧园区、前晨汽车等一批项目签约或开工。“北战”区域全年签约项目170个,总投资超1680亿元,其中超50亿元项目12个。高新区特钢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无锡唯一的“两业”深度融合产业集群试点,临港开发区首次获评“两业”深度融合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麻省理工国际创新中心、江苏智海新材料研究院、风电金属材料实验室等20余个重磅项目相继落户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

当前,我市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继续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定位、与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快、资源约束问题有待破解、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仍需加大。下一步,市政府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目标方向,落实扎实举措,全力以赴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不断夯实美丽江阴的绿色基底。

一、抓责任落实,促政治站位提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强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一扫光”的决心和信心。完善“河长制”“断面长制”和“点位长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建立专班工作机制,精准排查整改各类水气污染问题。重点关注不达标地区、大气高值点位、不稳定达标和超标断面,督促严格落实大气、水达标攻坚专班,按照揭榜挂帅的要求,围绕承担的任务,找准攻坚突破口,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持续改善,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关于对污染防治攻坚不力的责任单位实施严格惩戒措施的有关办法》,综合运用经济、组织等手段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落实攻坚责任。

二、抓系统治理,促生态修复提速。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主抓手,建设美丽江阴,共创美好家园。开展“美丽河湖”行动,全面提升河湖水域岸线生态环境、景观绿化、人文底蕴、形象秩序水平,高标准创建美丽示范河湖10条。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合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推进桃花港、窑港长江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深化“蜗牛警示牌”应用,持续揭丑亮短,倒逼整改落实,为生态治理修复增添加速度。

三、抓攻坚突破,促环境质量提升。坚决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切实加强微污染天治理,完成电子、纺织等行业深度治理,完成锦绣江南、光大垃圾发电厂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及5个重点VOCs企业集群的高质量综合治理任务。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全覆盖。深入实施国省考断面周边及支流治理,全面消除劣Ⅴ类黑臭水体,确保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推进新一轮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力争水质优Ⅲ比例达到80%。加快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质效,完成3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力推进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区利用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危废收处。

四、抓转型优化,促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调整空间结构,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实施印染行业整合整治。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严格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全面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提高铁路运输和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树立绩效评价的亩均导向,加快推进提质增效。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加快构建“345”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五、抓宣传引导,促文化基底夯实。坚持以生态文化为底色,着力强化思想舆论引导和生态文化支撑。紧紧围绕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加快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局面,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江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坚实社会基础。加大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创建力度,加大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创建力度,引导公众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环境公益宣传和生态文艺作品创作,引导全民参与低碳行为。持续完善信访压降系列机制,推动信访举报奖励等制度,围绕群众举报化解突出环境问题,增强监管部门自主发现问题能力。

六、抓长江大保护,促“北战”战略实现。围绕“北战”现实模样,谋划好集疏运体系规划、临港开发区零碳园区规划等专项规划。着力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整治,抓紧划定腾退区、调整提升区、生态缓冲区,优化配置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着力抓好产业提升,加快长三角数字创新港建设,推动产业向低碳高效能转型。着力推进生态保护,加快绿色港口创建、零碳综保区建设,加快白屈港、锡澄运河景观带建设,抓好新沟河公园建设,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北战”生动画面。

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市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总目标,全力以赴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在城市更美好上实现根本性跨越,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助推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

第二部分 《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江阴建设的决议》落实情况

市政府围绕全面建成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总战略,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全面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美丽江阴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系统谋划,高位统筹美丽江阴建设。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早日展示美丽江阴的现实模样。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江阴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美丽江阴建设的组织领导。各责任部门结合实际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工作方案。以美丽江阴的实施意见为行动指南,以美丽江阴建设议案中明确的58项建设项目为抓手,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优化工作机制,从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到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品质,再到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治理体系,全力打造内涵品质跃升的美丽江阴新家园。完善工作举措。将美丽江阴年度重点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相结合,强化跟踪推进,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营造宣传氛围。开设“开启新征程、奋进十四五、共建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专栏,持续动态展现美丽江阴新形象。

二是问题导向,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将8月15日设定为“江阴生态文明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大力发展“34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生态环保产业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融合发展,围绕现有的国家集成电路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风能产业集群、特钢新材料产业集群、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集群。高新区科技创新港、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华东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工,盛合晶微3D集成芯片、远景动力锂电池等项目加快建设。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9%。全面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出台长江大保护2021年重点工作,明确7大类65项主要任务。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上线使用江阴市长江禁捕退捕信息化防控平台“江盾平台”。城区PM2.5平均浓度33.4µg/m3,同比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9.2%,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1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100%。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建设。把修复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把长江江阴段率先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廊道。坚持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巩固“北枕长江、中环群山、南涵湿地”的生态格局。启动国省考河道两侧劣Ⅴ类支流支浜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城区27条河道清淤及20条河道末端截污工程。完成沿江10公里范围内20个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项目。新建形成长江窑港口、璜土桃花港等一批生态湿地绿肺。坚决控制能源消费。从讲政治的高度落实能耗“双控”任务,全年压降非公煤炭消费65万吨。有序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江阴全域列入国家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三是立足长远,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系统构建全市特色空间体系,着力优化完善区域空间治理。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定位,落实美丽江阴建设相关要求,基本完成《江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重大产业布局,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努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纳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以工业园区空间规划引领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按照“产业集群、用地集约、效益提升、有保有压”导向,“务实规划、创新理念、分步实施”推进园区规划落地见效。推进区域协同一体发展。霞客湾科学城战略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完成国际招标和编制工作,绮山湖科创谷产业发展和科创载体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新锡澄路北延等项目启动建设,南沿江铁路江阴段、锡澄S1线、江阴靖江长江隧道、老锡澄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顺利推进。强化市域空间特色塑造。全面修编各镇街、各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通过强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镇建设品质,优化村庄布点,使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和谐互补。突出滨江地理优势,整合与强化特色山水资源,进一步彰显市域空间特色。优化江阴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整体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强化历史建筑保护,完成第一批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标志牌的挂设等工作。

四是夯实基础,积极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我市被评为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坚持规划引领,发挥好“依江拥湖”优势,强化重点地区的风貌管控和精细化设计,聚力打造锡澄协同发展区、主城南部片区、高铁新城核心区等重点片区。按照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要求,未来江阴绿道网将形成“三经六脉连江山、环城绿道串碧澄”的独特格局。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滨江路快速化改造、长山大道快速化改造一期、大桥南路快速化改造、新澄杨线一期等快速路网工程有序推进。人民东路小学、毗陵路小学、敔山湾第二幼儿园、滨江幼儿园等学校加快建设。市中医院异地新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泰富临港医院新建工程有序推进。完成滨江第二污水处理厂、西利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江苏省沿江(江阴)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实训大楼竣工投用。打造生态人文之城。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及其影响地段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更新,鼓励进行合理的功能置换和活化利用。注重建筑与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延续与激活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锡澄运河公园、南门商业街区、北门国乐岛加快建设,八字桥公园、应天河风光带、蟠龙山公园一期建成开放。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成立城市更新工作指挥部,编制全国首个县级市城市更新规划《江阴市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暨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0—2035年)》,出台《市政府关于扎实开展江阴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研究拟订国有土地征收配套政策,全力推进征收拆迁工作。加快实施天鹤社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探索宜居住区更新改造“1+7”江阴模式,全力打造老旧小区城市更新样板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用“绣花”功夫抓城市管理,着力以建成“重心下移、职能下沉,属地管理、基层处置,边界明晰、权责明确,服务为先、执法规范”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为目标方向,建立城市更新基础数据库、项目储备库和年度计划三大库。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改造提升停车设施。优化智慧停车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

五是突出特色,全面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开展“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实施五大推进机制,我市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列全省第一档次,受到省政府督查奖励。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通过强化现场督查、跟踪考核、奖惩通报,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推动实现长治久洁。采用“重点督查+市级抽查+第三方暗访”方式,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经常性、常态化督查。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开展区域路网提升、危桥改造等便民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建成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8个。围绕加快改善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周边的村庄环境,结合“两园一区两带”建设,研究确定45个完成优化提升的重要节点村庄,并纳入城市更新重点任务指标,建设“最干净乡村”。大力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全市农村住房建设进入“加速跑”阶段,全市41个农房建设试点村庄累计竣工2351户。出台《关于规范江阴市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村审批流程的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住房审批管理。形成《江阴市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调研报告》,持续扩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范围,落实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管控要求,重塑一批“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高品质“新江南人家”。

六是彰显文化,着力塑造江阴特色人文品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市图书馆江阴人著作馆、中厅升级改造。文化设施覆盖城乡,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开通覆盖全市的“滴答借书”手机网借服务、“澄艺快递”全民艺术普及点单配送服务。新增中山公园艺风书房1家,推动“艺风微书房”进驻4家商业综合体,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丰富线上内容供给、组织各类“云展演”,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文化大餐。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更新,推动完成新桥镇文化中心、顾山镇共享文体中心建设,新建市图书馆徐霞客分馆二馆、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小剧场、澄江街道黄田港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学雷锋、学炎黄、见行动”一月一主题,开展传统文化、迎新送暖、学习雷锋、卫生健康、舞动青春等12大项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设立“全澄有爱”志愿服务活动日,全体市领导深入各自挂钩社区,带头参加社区组织的调查问卷、关爱老人、清洁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构建道德风尚高地。加强公益广告发布,扎实推进文明江阴建设,为弘扬社会正能量添砖加瓦。重点开展弘扬诚信理念、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学习文明家庭先进事迹等主题宣传,刊播新闻报道上百条。“文明江阴”“最江阴”等微信公众号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专栏,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关切,把网络建设成为江阴传播文明、引领道德风尚的重要阵地。

当前,美丽江阴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城市规划设计、功能配套有待完善,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步伐还需加快。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水、气、土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打赢长江大保护之战、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下一步,市政府将紧紧围绕“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总战略,认真对照美丽江阴建设目标要求,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动态调整、督导调度、定期检查,努力以高品质建设管理推动美丽江阴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一年一个样、三年一扫光”的总目标,更加有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系统治水、深度治气、科学治土、减污降碳和源头治理,全面建设美丽江阴。2022年,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全面达到Ⅲ类,国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全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34µg/m3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1.1%。

二是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发展定位,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快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到2025年,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和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

三是进一步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加快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推进,为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样板工程和建设经验。开展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综合协调,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如期顺利完工。到2025年,城市快速路网提升工程建设完毕,教育资源提升工程建设完毕,生态人文之城基本建成。

四是进一步建设美丽田园乡村。科学谋划美丽乡村特色化布局,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构建“一核多元”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精心打造富有江南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第三部分 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始终将其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解决民生短板的重要举措,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总结经验,突出办理实效,社会关切得到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建议办理总体情况

2021年,市人大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经济转型、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提出了184件高质量的建议,其中9件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这些建议紧扣政府工作中心,比较客观和准确地反映了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一些应予重视解决的问题。市政府于2021年5月27日正式交办,所有建议在法定时间8月31日前全部办理和答复完毕,函复均送达代表和代表所在单位。其中,所提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A类建议98件,占承办建议的53.3%;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B类建议76件,占承办建议的41.3%;A、B两类建议共174件,占承办建议的94.6%。受一些客观条件限制,目前一时难以解决、向代表做出解释说明,留作参考的C类建议10件,占承办建议的5.4%。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二)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情况

重点建议集中体现了各位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愿景和要求,代表了全市人民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诉求。市政府历来重视重点建议办理工作,把重点建议办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落实。

关于优化制定加快引进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政策的建议。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产业强市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2.0打造人才引育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研究拟定了科创产业用地政策等,落实兑现企业研发费用奖励资金1948万元,为江阴“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关于加快建成区老旧民房改造及农房翻建的建议。我市的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共有41个村庄实施农房更新改善,累计开工2381户,竣工2306户。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做好村庄规划、拓宽资金渠道加快建成区老旧民房改造及农房翻建。关于紧紧围绕美丽江阴建设、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精心组织“江阴生态日”系列活动的建议。根据《关于扎实推进美丽江阴建设的议案》,将每年的8月15日定为“江阴生态日”,2021年度第一届江阴生态文明日活动已成功举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关于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完成无锡市“五园五区六带”江阴发展规划,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题推进会4次,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8次,巡查考核自然村2014村次,编发《江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报》4期,确定了45个完成优化提升的重要节点村庄,总投入1.65亿元,有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综合管护的行政村比例达90%以上。关于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运营机制,夯实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救护基石的建议。拟设立科教兴卫专项资金1500万元,增加耗材价格改革补助300万元,财政拨款收入对公立医院支出的补偿水平将从3%左右提高到5%以上,围绕“科教强卫”,以重点专科为引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重点专科。关于提升基层综合执法管理能力的建议。通过保障人员编制、优化执法模式、完善指挥体系、加强评议考核等措施,充分激发综合执法干部队伍的内在动力,着力构建科学、顺畅、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全力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效能,夯实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关于围绕产业更高端,破旧立新,优化布局,加快我市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建议。针对板块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制定出台了17份政策文件,突出规划引领,形成近期“20+10+X”,远期“20+10”的园区空间规划,明确各镇街园区产业定位,全市已完成盘活腾退土地19178亩,其中,盘活存量用地7776亩,腾退低效工业用地7292亩,非工用地4110亩。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完善我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1+2+1整体布局,推动江阴中专江苏省联职院分院创建工作及华姿中专建设方案,优先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结构老化、能力欠缺三个结构问题,试点建立若干个高质量产教融合园区,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关于加快城市更新,推进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建议。选取天鹤四村1—10幢待改造老小区,整合封闭扩大小区面积范围、增设便民服务场所、设施,提升片区的功能和品质,打造省级美丽宜居街区的示范项目,预计2022年全部竣工交付。2022年将对中天花园、大桥绿洲等10个小区进行改造,改造总面积为36.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585户。

二、主要做法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政府以“让代表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为目标,规范办理流程,完善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问效,较好地完成了建议办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市政府始终把办好代表建议作为政府的法定职责,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组织保障有力。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上就建议的办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建议办理工作推进会、座谈会,专题研究建议办理工作。各相关副市长按照分工,牵头办理重点建议,并亲自协调处理办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二是交办及时准确。市政府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对184件人大建议逐一进行立项登记,根据内容进行详细梳理和细致分类,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将建议准确落实到各承办单位、责任领导、联络人员。各承办部门按要求迅速召开专题部署会,建立起“主要负责人总体负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落实,办公室督办协调、各承办科室扎口管理”的工作机制。三是分解责任到位。市政府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召开协调会议,有序推进建议办理任务分解。对责任单位较为明确的建议,明确办理责任和办理进度,督促办理落实;对办理难度大、分解落实有困难的建议,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会商,理清工作脉络,找准问题症结,确保每一件建议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二)优化办理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办理制度,健全办理网络,是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保证。一是明确办理标准。市政府对承办单位的办理责任、时限、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各承办单位按照要求,在办理、答复、跟踪等环节下功夫,高度重视函复质量,在预先征询代表意见、改进完善办理措施的基础上,再正式行文进行答复。对承办单位上报的函复材料,由市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复核、办理单位主要领导逐件把关签发,确保函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二是强化沟通交流。各承办单位采取电话沟通、上门走访、集中邀请代表参加座谈等方式,面对面地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一次反馈不满意件,市政府办公室及时与承办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发函、电话沟通、面商等多种形式进行二次办理,及时了解代表真实意图,认真征求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有效提高办理工作效率和水平。三是做好调查研究。各承办单位着眼增强办理的针对性,抓住关键环节,剖析问题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注重综合协调,提高办理质量。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市政府大胆实践、积极创新,优化建议办理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办理质量。一是跟踪督办促推进。市政府办公室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涉及多部门的代表建议,通过建议办理工作网络,及时掌握办理进度,加强跟踪督办。建立重点建议的跟踪落实制度,每月对重点建议的办理进度、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汇总,报送市政府、市人大相关领导,市政府办公室主动加强与市人大人代联工委的联系沟通,共同推进重点建议办理工作。二是统筹协调聚合力。市政府办公室切实加强综合协调,提高办理工作水平。对于部门反馈难以独立完成办理工作的,帮助联系协办单位共同完成;遇到实际困难的,积极协调相关条线予以解决;要市政府决策的,及时向市政府相关领导汇报,并按相关程序组织上会研究。比如,在办理《关于将二级甲等综合民营医院纳入意外险就诊医院的建议》时,市政府办公室主动联系保险公司、银行和代表进行面对面交谈,积极引导辖区内保险公司主动向上级公司争取政策,向客户做好说明。三是实效优先抓落实。各承办单位切实遵循“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对代表提出的合情合理且能尽快办到的建议,及时充实到办理方案中立即办理,在短时间内给代表满意答复;对因条件所限一时不能马上解决的,列出计划,制定措施,创造条件,力争尽快解决,并及时向代表反馈情况;对因受政策限制或其它客观原因解决难度大的,也实事求是向代表做出解释。比如,在办理《关于给人行道留点空间的建议》时,公用事业管理局一方面积极向代表说明情况,认真解释,取得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与城管局进行增补维修,合理布局市区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进一步提高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

尽管2021年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代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单位对主办件非常重视,对协办件简单应付;个别单位重办理程序、轻办理实效,办理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单位网上操作和答复函还有待进一步规范。这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2022年,市政府将准确把握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力争使新一年的办理工作取得新成效,让代表和群众满意。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细化责任落实。近年来,人大建议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质量越来越高。市政府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夯实责任,协调各方关系,创造良好的办理环境,提升办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办理水平,确保让代表的建议在法定期限内有满意结果。

(二)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以提高建议办理的满意率和办成率为目标,把人大代表的建议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与代表的沟通机制,加强与市人大人代联工委的沟通联系,主动联络、主动邀请、主动汇报,及时总结多方沟通,并将沟通成果体现在办理工作全过程,共同解决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进一步优化办理机制。优化办理流程,充分发挥督查协调职能,及时总结办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解决热点问题的扎实做法、突破难点的有效举措,加强对建议的交办、催办和督办,正确处理好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分工协作关系,确保办理工作更加富有活力和成效。

各位代表,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是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将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在各位代表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为江阴继续当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持续推进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