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2020年第4期)关于我市“七五”普法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信息时间:2020-06-01)  点击量:
 

一、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和人大决议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着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七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县(市、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夯实普法基础。健全全面依法治市组织架构及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全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部门实施、成员单位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七五”普法新格局。制定出台《江阴市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江阴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编制“七五”普法责任清单,健全督查考评体系,“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将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市镇村三级普法组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培训”工作机制,普法工作保障得到加强。

(二)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增强普法效果。把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普法重点对象,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特点分类施策、提升普法工作效果。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等制度,推进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公务人员网上学法考法常态化。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江阴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施意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和“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形成一批校园普法品牌。深入开展“法润暨阳·法企同行”活动,将企业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相结合,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创新形式、培育品牌,拓展普法内涵。注重创新创优,提升普法工作质效。统筹规划全市法治文化布局,升级改建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新建5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立足江阴实际,深入开展德法文化活动,创作推广法治文化作品1500余件(篇、部)。强化“互联网+”思维,搭建全媒体传播平台,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坚持法治惠民利民,突出民生需求导向,积极打造覆盖全业务、全时空、全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和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聚焦宪法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持续开展“法润暨阳•春风行动”“法援惠民生”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惠民获得感。

(四)普治结合、深化治理,提升普法水平。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依法治理全过程,着力提升区域现代治理成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引领,实施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建立市镇村“三级”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基层立法联系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市、镇两级综合执法局,市级归并组建7支综合执法队伍,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基层现代治理,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村居“三务”公开,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治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我市“七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对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和“七五”普法目标任务,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普法重视保障不够到位。一些镇街和部门对普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落实不够均衡,相互协同不够有力,对普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还需加强。普法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与我省规定按常住人口人均1.5元的标准差距较大,低于宜兴等周边同类城市。基层法制宣传教育专职人员配备不到位,社会力量参与普法还不够充分。

二是普法形式内容较为单一。虽然普法工作有所创新,但仍以摆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方式为主,对新媒体、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法治资源整合共享程度还不高。在普法内容上,对普法对象的法律需求研究不深,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不够,还不能完全实现有针对性的精准化、个性化普法。受经费不足、创作队伍老化等因素影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创作质量有所下降。

三是普法实际效果还有差距。重点对象普法落实不够到位,对企业经管人员普法的抓手不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法工作参差不齐,行政首长出庭率还不够高,个别执法司法人员知法犯法现象仍有发生。“法律七进”整体推进力度不足,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信访不信法、“找人”不找法。普法工作与法治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还存在重治理轻普法现象,普治并举、以普促治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几点建议

为确保“七五”普法完满收官,及早谋划“八五”普法工作,推动全市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深化,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普法工作的组织保障。今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普法工作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普法工作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江阴”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是实现让法治成为江阴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的有效途径,把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融入到法治江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各个环节,推动形成法治宣传教育与文明城市同创、与执法司法实践同推、与法律服务互融、与媒体宣传互动的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配齐配强基层专职法治宣传员队伍,确保法治宣传工作有专人做、做到位;按照七五普法评估验收细则确定的标准落实普法专项经费预算,同时加大普法阵地建设经费保障力度。要以迎接“七五”普法评估验收为抓手,认真细致抓好督导检查各项工作,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七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努力再创“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二)进一步强化普法力量的政社协同。强化落实政府部门的普法责任,扩大群众对普法工作的参与,实现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构建多元共治大普法格局。普法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协调、督促、引导的普法工作机制,加大对基层普法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按照普法责任清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本部门、本单位以及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推动“谁执法谁普法”平台运行,完善普法工作考评办法,对普法工作实施动态监测和定期测评机制,实现普法从“软任务”到“硬指标”的管理考核规范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激励和扶持法治宣传教育类社会组织发展,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不断提高社会力量的普法宣传水平。强化大众传媒开展公益普法宣传的社会责任,围绕法治宣传任务,开展全联动、广覆盖、多渠道的媒体公益普法宣传。

(三)进一步强化普法对象的精准施策。在普法工作中,既要兼顾全面、抓好普及,着眼于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实施全民普法,更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现精准普法,有效带动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精准把握普法内容,重点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内法规等内容。针对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深化分类、分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考法制度,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长效机制。以国民教育体系为载体,法治副校长制度为抓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落脚点,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巩固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体系,深化“法企同行”活动,加强涉企法律服务,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润暨阳”为引领,深化“法律七进”活动,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推动形成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四)进一步强化普法方式的创新创优。在传承普法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普法形式、拓展普法内容,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创新普法理念,针对广大群众法治意识普遍增强的实际,适时调高普法目标,向增强群众法治思维方面转变,向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方面转变,向培育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方面转变。创新法治文化,注重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和熏陶作用,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百姓受惠”的模式,推动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着力打造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擦亮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江阴品牌。创新阵地载体,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实体化运作,提升中心的实战能力。逐步完善城市、乡村公共活动场所法治宣传教育设施,不断加强各种法治宣传教育园地、基地、阵地建设。大力加强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实现互联网+法治宣传的融合渗透,做强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江阴网络普法联盟”,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多维平台,形成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互补充、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法格局,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法用法载体和平台。

(五)进一步强化普法路径的融合发展。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法律条文变成引导、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范,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活动中,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自觉学法用法,使普法工作更具实效性。将普法教育与推进“六攻坚六突破”、常态化疫情防控、法治化营商环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扫黑除恶等重点任务相结合,组织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和专项法治培训,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将普法教育与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资纠纷等领域矛盾化解相结合,适时加强人民调解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普法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相结合,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让群众在受援过程中知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程序,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继续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以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载体,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协会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水平。

 

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