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意见
(信息时间:2020-07-31)  点击量:
 

市人民政府:

2020年7月28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9年财政决算和财政同级审情况的报告、关于2019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专项报告、关于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段开挖稷山局部山体事项的报告、关于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情况的报告。现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关于2019年度财政决算情况的审议意见

关于2019年度财政决算情况。会议认为,2019年,市政府及财税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和人代会决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预算。会议决定批准江阴市2019年度市级财政决算。

会议指出,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部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偏低,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入账不及时、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重大政策落实方面存在政策效果不明显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资金管理和建设程序不规范、拆迁项目因历史遗留问题决算不及时等问题。会议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深入分析原因,认真扎实做好整改工作,并在10月份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针对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要求,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按照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深入研究我市产业强市政策、就业优先政策等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开展政策“回头看”,及时总结完善措施办法,有效发挥对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二要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能压尽压,打破支出固化格局。重视上级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加强项目实施准备,加快项目预算执行,提高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效率和使用效益。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减少新增结转结余。强化预算约束,规范预备费管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规范预算行为。

三要落实重要领域改革要求,深化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努力提高对财政和社会的贡献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摸清家底,加快权证补办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能。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和绩效运行监控,完善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努力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推行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为抓手,强化项目建设主体、实施主体及施工单位之间协同配合,努力疏通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痛点、堵点,确保项目如期竣工。严格建设资金支付管理,积极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创新思路,加快组织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确保国有资产及时准确入账。

四要落实审计整改要求,推动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按照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制度要求,将审计整改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形成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及时研究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将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纳入督查范围。继续实施好审计查出问题清单、整改责任清单和清单销号制度,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推动整改结果公开。

二、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议意见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会议认为,市政府通过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发展活力得到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国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统筹推进,全市国有资产在规范管理、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方面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国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权证补办工作进展缓慢、自然资源管理粗放低效等现象。市政府要按照国资改革运行三年“回头看”要求,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监管手段,加强产权管理,提高国有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经济运行、公共服务和民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项报告,会议认为,市政府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基础工作等,不断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但还存在国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基础工作较薄弱、管理绩效仍需提升等问题。会议要求,市政府要强化思想认识,切实履行好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职责,不断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

一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资产管理机制。树立“大资产”管理理念,坚持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着力构建全面覆盖、权责明确、协同配合、约束有力的管理体系。认真履行好财政、主管部门、单位三方管理职责,强化主要领导资产管理第一责任,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有效实施好资产管理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资产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形成有效激励约束。进一步充实完善国有资产报表体系,多维度充分反映国有资产全貌,提高数据分析利用价值。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全市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二要以权证办理为突破,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以产权登记为基础,全市域深入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彻底摸清家底。继续加大权证办理力度,优化国资历史遗留问题审批绿色通道程序,力争年内完成市本级机关办公用房“有土无房”的不动产权证的办理,试点开展“有房无土”和“双证全无”的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同时要把权证办理工作推开到镇街园区。对上级政府出资资产和各级政府共同出资资产要进一步明确权责归属,理顺管理职责,建立相关制度规范。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强化实物资产、账外资产、“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等的入账管理。镇街园区要加快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登记入账工作进程,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将经营收入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快竣工项目财务决算审核,主管部门要及时办理权证登记,加强财务核算,切实提高资产建、管、用、护闭环管理。

三要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高资产管理实效。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资产“存量”管理与预算资金“流量”管理更好衔接,从源头上促进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采购及相关部门内部资产管理等系统的数据对接,形成统一规范的“一张网”。探索构建网上“公物仓”,搭建统一开放的资产共享平台,研究建立规范的共享共用激励机制,推进实现闲置、低效资产的统筹调剂使用。加强国有资产审计,审计查出问题及整改问责情况要作为国有资产管理报告的重要内容。

市政府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研究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并在12月份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研究处理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三、关于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段开挖稷山局部山体事项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南沿江城际铁路项目作为我省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加快完善我市综合交通体系,有效改善市民交通出行方式。根据2002年《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开山采石的决定》,本着支持地方建设、科学保护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同意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段对稷山局部山体实施工程性开挖。

会议要求,施工作业应根据南沿江城际铁路设计要求,严格规定和控制开采范围与开采规模,不得越界越层开采;建设单位应按照要求制定山体生态修复方案,科学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切实加强对稷山剩余山体的保护;施工所采得石料为国有资产,不得擅自变卖,应结合工程建设需要合理利用和处置;施工期间,建设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市政府及相关乡镇要严格按照决定要求,加强对山体开挖的管理、协调和督查,妥善处理有关事宜。

四、关于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市政府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全市科创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动能进一步增强,载体效应进一步放大,但还存在全局规划缺乏统领、科创载体能级有限、园区企业后劲不足等问题。会议要求:

一要以更新理念推进科创载体建设,改善创新生态系统。凝聚发展共识,举全市之力新建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培育创新主体,夯实发展后劲。树立发展理念,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营造更为稳定、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落地,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问题,提升载体专业化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要以更优规划构建发展蓝图,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注重规划引领,抓住建设东部科技创新城、西部临港产业城的有利时机,重点打造科创主阵地。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土地存量”中要“发展增量”。发挥离岸作用,集聚创新高地的科研院所资源优势,补齐技术、项目等创新创业短板换。加强市场引导,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鼓励知名院校建设、运营重大创新载体,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园,实现孵化链与产业需求的资源重构。

三要以更实举措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专业营销、金融服务、管理咨询等优质服务,解决后顾之忧。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整合载体内专家人才资源、科研和技术服务平台,实现平台共济、人才共用、数据共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创新成果产权化、商品化和资本化,实现“创新—盈利—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创新人才引育方式,树立柔性用才理念,向创新人才集聚地区借智借脑;引进“接地气”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来孵化器落户,在子女入学、出入境、就医、本地旅游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四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革新,提升创新主体质效。建立健全招商引智评审机制,提高入驻项目质量,吸引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入园发展。建立健全全链条孵化体系,实现同一产业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孵化链条,为科创企业提供良好的孵化生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不同阶段细化考核指标,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予以清退。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7月31日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