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2020年第3期)关于2019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信息时间:2020-04-30)  点击量:
 

一、基本情况

(一)2019年全市环境状况概况。

1.大气环境质量:2019年,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优良天数)266天,空气优良率72.9%,比上年度上升1.7个百分点,全市重污染天数首次“清零”。城区PM2.5年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改善幅度全省领先。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PM10、一氧化碳分别同比下降21.4%、10.4%、12.1%。臭氧同比增加13%,臭氧成为2019年市大气质量主要污染物。2019年酸雨发生率22.6%,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同比酸性减弱,已接近正常降水pH值(5.6)。

2.水环境质量:全市35个国家、省、市重点考核水环境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断面26个,占比74.3%,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9个国、省考断面全年达标率为100%,有7个断面超过Ⅲ类水质,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创“水十条”实施以来的最好成绩。长江干流江阴段水质保持良好,绝大多数指标能满足Ⅱ类水标准。西石桥、小湾及肖山湾等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3.声环境质量:2019年,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1dB(A),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较好),总体持平。全市功能区环境噪声昼间和夜间达标率为75.0%和56.2%,总体达标率为65.6%,各功能区达标率同比持平。

4.固体废物:2019年,全市共有2700余家企业申报危险废物43.27万吨,规范处置率100%。全年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60.2万吨,日均处理量1650吨。

5.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2019年,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分别比十二五末期下降8.08%、7.62%、8.85%、10.22%、19.29%、18.62%。

(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改善明显,优良率及PM2.5年均浓度超额完成上级下达考核目标,改善幅度位于全省同等城市前列。降水酸性明显减弱。水环境优良率达到77.8%,超过年度66.7%的年度考核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三)重大环境事件。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环境事件。

二、主要工作情况

2019年,市政府及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扣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指标稳中有升,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较好。

(一)高质量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决议精神得到全面落实。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关于高质量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的决议》精神,精心编制江阴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规划体系,制定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构建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战略规划。产业转型加快升级,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上产值占比达到44.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全年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2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35家、升级改造366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管理水平,长江大保护20项重点示范工程全面推进。沿江生态环境修复不断加强,积极打造滨江亲水工程,主城区20公里左右的长江、运河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形成长江中下游最为壮观和靓丽的滨江景观带之一。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推进。坚持以治气、治水、治土为主战场,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六水共建”“五气共治”“五废共治”等重大攻坚任务取得成效。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实施12大类247项重点治气工程,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和江阴热电燃机项目加快建设,华西钢铁等5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8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进409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和62项太湖治理工程,六大重点行业及38家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技术评估论证或方案设计已经完成,40条乡镇黑臭河道整治完成,城区14条黑臭河道消除黑臭。打好净土保卫战,危废处置、污泥处置能力加快提升,秦望山产业园获批国家资源利用示范基地。对826家企业(地块)开展前期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工作,全面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坚持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问题仅剩3件,长江经济带相关问题已完成销号,环保信访总数同比下降47.3%,其中省级以上下降54.7%,多年来首次实现大幅双降。将突出环境问题清单整改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和时序进度要求,目前32个突出环境问题已经完成17项整改,其余15项均按时序推进。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交办的4项问题已完成2项,省人大交办的3项问题已完成2项。

(四)环保监管能力日益增强。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河长制、断面长制、点位长制实现市域全覆盖,水气一体“天网工程”实现镇街园区监测点位全覆盖,生态补偿、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制度持续完善。以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江阴设立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第一法庭为契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环保失信联合惩戒等制度。

三、存在问题

虽然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对标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对比先进地区的做法,对照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十三五”的硬任务,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能源供给与产业结构依旧偏重。我市涉污企业2万余家,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占无锡大市的1/2,占全省排放总量的1/20,单位国土面积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为无锡的2.3倍、全省的5.2倍、全国的23倍,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偏重,而与之相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基础投入、处置能力仍显不足。

(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高。对标周边县市,空气质量方面,城区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绝对值偏高(昆山33,张家港39,常熟36,太仓31,宜兴37.3),与二级标准限值(年均值35)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偏低,2019年有5个月位列全省后十位,其中3个月位列后三位;2019年,臭氧超标天数52天,比2018年增加27天。水环境质量方面,尽管国省考断面平均值达标,但单月超标现象较为普遍,总磷指标不降反升,地表水优Ⅲ比例偏低。

(三)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有待加快。《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发现黑臭水体整治仍不到位,如南闸街道新市河控源截污工程建设因疫情影响未能开工建设,芦花沟黑臭水体问题虽经整治,但水质仍存在超标情况。对于清单中还未整改到位的15项问题,个别项目推进速度缓慢,比如全市污水主管网未实现全覆盖,个别区域生活污水未能全面收集处理,污水管网配套建设与管理水平不高,污水处理资源整合工作停滞不前。

四、意见和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以防范化解各类环境社会风险为基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面落实市委“六攻坚六突破”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要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精心保护我市生态安全肌体健康。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过程和各方面,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要推动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指引、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大力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积极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环保新理念,引导广大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水平。

(二)要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在长江生态保护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要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当好长江大保护排头兵的目标,聚焦突出问题全力攻坚,抓好各级各类督察检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要进一步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工业大气污染、各类扬尘管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削减、机动车尾气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治理工作,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放在压倒性位置,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河道水系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河长制”管理,确保河道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以省市各级人大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为契机,摸清我市固体废物、土壤污染的底数,加大土壤污染地块生态治理修复力度,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同时,今年也是突出环境问题清单整改完成的最后一年,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整改目标和时序进度要求完成问题清单整改,确保整改到位、销号到位、见底清零。

(三)要以加强生态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城乡治污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污水管网、固废、危废等环境设施的处置能力。要加强城乡污水管网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无缝对接,减少无序建设和重复建设。要持续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按照“2022年新增污水主管网200公里以上”的目标,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要加强对城区黑臭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管,通过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综合措施,确保污水治理出成效。要加强固废处置的基础设施能力,明确秦望山产业园公司发展定位和运营模式,加快园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建设。要加快推进沿江生态修复,全面完成河湖“两违”、长江“三乱”及长江干流岸线45个利用项目的清理整治,加快沿江生态绿色廊道建设,加强江滩及通江河流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

(四)要以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为导向,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深化监测、管理、治理一体化改革,加快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网络建设,牢牢把握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的主动权,为精准实施污染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要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区域、跨流域联防联控,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深化环保专项执法行动,确保对各类环境污染行为反应及时、处置有效。要加大执法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推进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发挥省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第一法庭以及检察部门在环保公益诉讼的作用,依法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联合亮剑的实际行动推动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全面加强环境综合执法队伍特别是镇街基层队伍的专业环保人员力量,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环境监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要及时调整升级新冠疫情后的生态环境治理,既要高度警惕污染反弹,又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以更加精准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来推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