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2019年第19期)关于秦望山产业园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信息时间:2019-12-30)  点击量:
 

为加快推进我市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加快秦望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我们对国内领先的资源循环产业园(佛山南海固废处置中心、江门市新财富环保产业园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客观对比评价秦望山产业园的建设成果,总结经验,破解园区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园区更好更快发展。

一、秦望山产业园建设进展

园区现已有光大环保能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2200吨/天)、锦绣江南(危废焚烧1万吨/年)等企业建成投产,具备了江阴市生活垃圾全量处置和危废一定规模处置能力,特别是危废焚烧线的投用,极大地缓解了本市危废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和“区域限批”的困境。

园区目前已建成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多个列入省、市各级的重点项目也在陆续有序推进中。2018年园区成功入围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预计到2020年,伴随数十个资源再生项目落地园区并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长三角地区专业化规模化的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目前已经启动建设的项目:

1.锦绣江南危险废物焚烧处理(二期2万吨/年焚烧);

2.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总库容120万m3,4万吨/年填埋;

3.医疗废弃物处理生产线1000吨/年;

4.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

5.生活垃圾飞灰填埋场三期。

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

1.餐厨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3.工业废液(蚀刻液)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废活性炭活化再生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利用、工业(含铜、含铁)污泥资源化利用、废钢精细分选加工基地;

4.配套服务中心:环保宣传教育基地、再生资源电子信息交易中心、智慧园区、环保大数据以及工业云平台建设、第三方环保检测与评估中心。

二、考察对标园区

我们近期考察了位于我国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率最高,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其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性突出,对我市秦望山产业园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1.翰蓝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

园区位于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大学城的旁边,总面积300余亩,总投资约23亿元。项目于2006年开始规划建设,到2015年基本全部建成。园区包含南海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南海区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转运工程及集中控制系统项目、污泥处理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飞灰处理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形成了由源头到终端完整的生活固体废物处理产业链,实现了南海全区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2.江门市崖门新财富环保产业园

园区位于江门市崖门镇,总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是珠三角地区规划面积最广、环境容量最大和国内最安全、最可靠的电镀园区之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的思路,整体规划为七大功能区:专业电镀生产区、配套电镀产业区、生产服务区、循环经济产业区、商务生活配套区、物流仓储区、生态休憩区。其中循环经济产业区总占地420亩,规划处理危废和资源再生总量40万吨/年,已建成投产危废焚烧、金属废液资源化再生利用项目,正在建设金属污泥再生项目和危废深度焚烧利用项目等。

相比于秦望山产业园,上述园区具有以下优势:1.发展速度快,园区从开始建设到成型只用2、3年时间;2.资金投入密集,单位用地面积的资金投入达到了6、7百万元/亩;3.实施主体为国企,地方国企的投融资能力强大,园区建设标准高;4.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给予了较多的行政、金融、财政、宣导等多方支持。

纵观秦望山产业园的优势在于:1.产业园规划范围广,园区规划面积约6000余亩;2.循环产业格局大,涵盖固废循环种类多,涉及三大产业;3.园区定位更高,立足于解决我市及长三角地区的废物循环利用问题,建成后循环经济的示范意义更明显。

三、存在问题

自秦望山产业园启动建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园区建设发展初具规模、初见成效。通过对国内示范园区的考察交流和秦望山产业园的实地考察与工作交流,在肯定园区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存在普遍性和代表性。综合来看,秦望山产业园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土地落实难

土地落实是制约园区项目落地的首要问题。据调研,未来几年园区内规划建设项目已基本具备条件,土地指标是项目落地首要的制约因素;由于园区建设用地需要拆迁后才能取得,拆迁难制约了项目的落实到位。

(二)资金缺口明显

环保项目具有资金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秦望山产业园公司成立以来已投入16亿元资金,产业园已完成了30多万平方米的拆迁和部分征地工作。随着各重点项目建设陆续开展,园区资金投入将持续加大,资金压力明显。而区别于项目融资,大量的拆迁征地资金投入一般难以获得稳定而优惠的贷款。

(三)环境容量不足

环境容量是制约园区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一些处置工艺(如焚烧)产生的污染物必然导致园区环境负荷总量增加,从而影响项目招商、审批和建设。

(四)部门协同不流畅

由于我市各类废弃物运输、处置、再利用、监管等过程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工作协调机制,导致多头管理和管理真空的情况出现。个别政府部门缺乏大局观和长远眼光,着眼于短期利益,导致了项目推进慢、推进难。

(五)收付费机制尚未明确

根据国内经验,环保项目的收付费机制主要有:对于贴近民生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公益类项目,如餐厨垃圾处置、建筑垃圾再生项目等,一般采用政府特许经营付费的处理模式;对于面向企业的经营类项目,可以采用收取一定金额的生态补偿金的处理模式,如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项目。虽然我市在环保项目的收付费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付费机制。

四、破解之策

开创江阴绿色发展新局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支持和利用秦望山产业园这个重要载体,是我市打造“无废城市”和实现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最佳路径。为解决园区当前建设发展难题,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优先给予园区土地指标

土地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首要因素。建议市委市政府优先供应园区土地指标,加快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工作。遇到拆迁难等问题,应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根据项目规划时间和紧迫性要求,保障项目用地需求,降低企业成本负担,促进项目按时保质的完成。

(二)加大金融支持,扩宽融资渠道

环保行业普遍面临融资门槛高、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有限等困境。建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园区信用贷款和信用担保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环保项目根据特点合理选择多元化融资方式: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优先给予公共财政资金支持,营收和利润较佳的项目可推荐低成本的商业资金,现金流较好的项目可通过资产支持证券融资,市场潜力和规模较大的项目可选择股权融资等。积极支持和鼓励相关行业协会设立环保投融资委员会,为产业园提供专业和多元化融资方式。

(三)合理分配环境容量

为解决影响江阴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建议政府给予园区一定的环境容量支持,适时启动光大环保提标改造工程,削减污染物总量,为新项目落地所需要的环境容量腾出空间。

(四)建立健全收付费和生态补偿机制

政府应根据环保项目特点,区别实施收付费和生态补偿政策。对于贴近民生的公益类项目比如建筑装修垃圾、餐厨垃圾、农业与园林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议出台政府补贴和收费机制,与企业签订特许经营权,对其产品出台政府优先采购政策;对于产废的工业企业,收取一定的生态补偿金,防止出现“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群众受害”的困局。

(五)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

按照中央“放管服”改革精神,政府应提高审批效率、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特别对于列入省、市重点投资项目库的民生项目,政府应该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更好更快落地。

(六)加强政府部门间相互协调

应抓住转型机遇,推动绿色理念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制定严格的环保制度,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绿色发展。政府各部门应摒弃本位主义思想,从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循环的大局出发,立足长远,加大统筹协调和支持力度,齐心协力共同将秦望山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七)提升行业准入标准,树立园区品牌形象

强化产业园在江阴市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生行业的主导地位,提高产业园在我市的废弃物集中处置和资源循环率,避免园区外新增重复建设项目,造成资源浪费。建立健全产业园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拒绝落后产能进入园区,对园区内历史遗留的“散、乱、污”企业实行整顿和淘汰。

(八)加强多元合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相比于地方国企,民营资本往往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市场敏锐度,具有地方国企所缺乏的优势资源,两者相结合可以实现共赢。另一方面,园区规划项目众多,涉及学科领域广泛,高校院所大量的基础研究,正好可以为产业园提供技术支持,而产业园为其产学研科学技术落地提供平台。这种多元互补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合作个体,而且将释放出强大的创新和生命力,大幅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

(九)加快人才引进工作

立足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特点,深入做好产学研互动文章。政府应充分洞察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建立健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支持政策,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进程,为企业人才引进创造良好条件,鼓励企业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人才租赁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

(十)加快环保智慧园区的建设工作

产业园应该把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园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实施,把握信息化产业升级机遇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园区的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环境监控、管理服务、政府监督、媒体宣传等全方位信息化,树立智慧环保园区标杆,融入智慧城市大平台。

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秦望山产业园是我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下努力打造的国家级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基地,它是实现我市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载体,我们更应该把握历史机遇期,通过国家级示范园区的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江阴市生态环境改善的大战略,做好江阴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江阴市人大工作研究会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