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8日在江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江阴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向大会报告我市2016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6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的奋斗目标,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发展,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科学管理财政支出,顺利完成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确定的收支预算调整任务,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十三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235.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217.62亿元;因中央实施“营改增”扩围试点改革和体制调整,年内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调整为225.4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221.49亿元。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91亿元(其中镇(街道)、园区收入192.0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6 %,增长5.02%,其中:国税税收收入完成101.26亿元,增长50.41%;地税税收收入完成89.95亿元,下降20.39%;非税收入完成38.7亿元,增长0.25%;税收占比83.17%。加上预计上级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30.03亿元、上年结转10亿元、新增地方一般债券收入4.1亿元、调入资金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32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290.3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预计为290.3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26.47亿元(其中:镇(街道)园区支出113.84亿元),上解上级支出53.67亿元;年终结转支出10.22亿元。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0.7亿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0.7亿元;年内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调整为1.8亿元,支出预算调整为1.8亿元;全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0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预计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2%;当年结余0.71亿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6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5.76亿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5.71亿元,全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6.98亿元(减收的主要原因为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减少),完成年初预算的65.9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8.4亿元、上年结转10.12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37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预计为37亿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27.9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8.8%;上解上级支出0.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8.82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00.82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91.26亿元,当年结余9.56亿元。全年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7.23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6.44%;预计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0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9.91%;当年结余15.18亿元,累计结余230.34亿元。
(五)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重点
1、加强目标管理,收入增长平稳合理。努力克服经济下行、“营改增”扩围及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等政策性减税降费叠加压力,根据中央财税体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我市收入增长预期,坚持将财政收入增幅稳定在合理区间作为政府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抓紧抓实。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继续实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块保面”策略,紧咬年度目标,狠抓推进落实,加强收入预测分析,明确收入目标任务,落实财政稳增长举措,拓展征管思路,加强协税护税,加大对营业税、契税等税收收入清理入库力度,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91亿元,同比增长5.02%,圆满完成了无锡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完成191.21亿元,同比增长6.04%,税收占比为83.17%;非税收入完成38.7亿元,同比增长0.25%。
2、创新支持方式,精准施策促进转型。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江阴市产业强市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拉动社会资本投入,其中2016年安排15亿元,制定20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加大对重点重大项目、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引导全市做大做强产业、做精做优产品,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年实现“营改增”等税收减负15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减负2.4亿元。积极对上争取资金11亿元、利用财政股权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发展。
3、优化支出结构,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努力克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困难,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全力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全市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环保、住房保障、农林水利、公共安全、社区事务等城乡公共服务支出预计超过1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0%。居民养老保险、低保、历保、新农合筹资标准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250元/月·人提高到280元/月·人,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由600元/月·人提高到670元/月·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740元提高到800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70元/月·人提高到760元/月·人。坚持教育优先,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政策全面落实,群众获得感得到不断提升。
4、深化财税改革,加快完善财政制度。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四本预算“统筹、统编、统批、统管”。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向社会公开财政预决算、市级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以及政府专项资金清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控新增债务,压降举债成本,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全年累计完成政府债券置换34亿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镇(街道)债务管理,稳总量、控增量、防变量、降成本。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圆满完成“营改增”试点工作,实现税制有序转换、平稳过渡。创新重大项目及政府性投资工程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广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构建PPP管理机制,成立PPP项目管理机构,出台《江阴市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投资3亿元的“江阴市政府信息化PPP项目”成功落地,开创我市采用PPP模式支持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财政工作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财政增收基础缺乏有效支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负担、“营改增”等政策性减负效应超过预期,保障民生投入等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新的税制体系下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加以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做好2017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理念”、全面实践“六大战略”,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精细理财、透明理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财税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基本民生支出,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不断完善现代公共财政制度,支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情况,2017年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4亿元(其中:镇收入69.34亿元、街道收入45.36亿元、园区收入91.28亿元),增长5%左右,其中:国税税收收入132.7亿元,增长31.31%;地税税收收入72.04亿元,下降19.89%;非税收入36.66亿元,下降5.26%;税收占比84.81%。加上预计上级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25.87亿元、上年结转10.22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0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87.49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87.4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4.47亿元,上解上级支出44.42亿元。年终结转支出8.6亿元。镇分成财力46亿元、街道分成财力18.88亿元、园区分成财力59.61亿元,镇(街道)、园区相应安排支出124.49亿元;市本级实际可用109.98亿元,安排支出预算109.98亿元;收支平衡。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7年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0.8亿元(利润收入0.8亿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0.8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7年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32.5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81亿元、上年结转8.82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43.14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预算43.14亿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2.46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2亿元,结转下年10.48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7年安排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27.01亿元,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124.35亿元,当年结余2.66亿元。
三、完成2017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2017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收入增长乏力、改革日趋深化新挑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六大战略”,认真做好财政预算工作。
(一)全力确保财政稳健运行
继续加强收入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为经济社会事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市“1310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和资金保障。积极预防财政风险,及时解决经济和财政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维护区域经济财政稳定安全运行。加强各镇街园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控规模、严防风险、严肃纪律、严格责任,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预决算管理,落实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积极对上争取债券置换额度,切实优化债务结构,全方位压降举债成本,保持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二)努力促进发展动力转换
大力支持产业强市战略。坚持精准施策,突出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财政精准施策着力点,当好促转型的“助推器”,解决发展动力接续问题。按照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安排总额100亿元产业强市发展资金总盘子的要求,科学安排、积极保障2017年度产业强市资金预算,加快项目申报,加快资金支出进度,支持企业项目建设,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确保财政支持资金尽快流入实体经济之中,促进产业强市政策早见成效。坚决执行实体经济降成本政策,继续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政策举措,切实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积极推广“PPP”发展模式,探索实施公共服务领域“PPP”发展模式,吸引更多民营资本投入。加强“营改增”税制改革政策成效分析,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三)聚力深化财政国资改革
深化国资管理改革。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施国资企业整合重组,参与支持全市“1310工程”建设。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经营业绩考核、薪酬制度以及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推进国有企业运营监管信息公开,依法依规公开国有资本整体运营情况、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经营业务考核有关情况、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等信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园区、街道预算管理改革,科学编制园区、街道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安全流转。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在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的同时,公开会议费、培训费预决算。各级部门和单位重点公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涉农补贴等民生支出情况。
(四)大力保障民生支出需求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突出重点“补短板”,解决公共财政缺位问题,进一步提高民生支出比重,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绿色公共产品,加大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生态补偿等专项资金,推进生态保护。大力支持“1310工程”建设,保障滨江亲水、靓山亲山、江阴绿道、交通畅通等重点工程资金需求。扎实有效“保稳定”,积极筹措安排好居民养老、被征地农民养老、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所需资金,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基层基本运转和民生等刚性支出。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确保圆满完成2017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