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吴仁宝的人大“情结”
——记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吴仁宝
(信息时间:2018-08-03)  点击量:
 

他是一位老人,却有着常人没有的经历:50多岁党龄,60多岁工龄,70多岁农龄,80多岁年龄;他是一位村官,但却有着常人没有的辉煌: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他,就是一手缔造“天下第一村”,并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带头人”的江阴市华西新市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

今年,是江阴市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每当回首自己与人大的点点滴滴时,他总是无比感慨地说:“我是‘大代表、中代表、小代表’都当过,‘小劳模、中劳模、全国大劳模’也做过。”这当中,他与人大的经历和感受就尤为深刻,并有着一种难舍的情结。

苦干实干 积极参政

1983年6月6日,对吴仁宝来说是个值得记忆的一天。

当天上午9时,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次人代会。当时,共有2978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作为农村基层代表之一的吴仁宝,也平生第一次出席这样高规格的全国人代会。

此前,他曾于1976年8月、1977年8月,先后两次参加了党的十大和十一大。并于1981年高票当选为江阴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那时,虽然还担任着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但他始终统筹兼顾地履行好一名人大领导的职责。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期间,他结合自己在农村的工作实际,特别担任江阴县人大领导后的工作体会,积极参政议政。在会上,他深有感慨地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人民代表,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又是人民意志转为国家意志的直接参与者、决定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当人民代表并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个实实在在的职务。

从北京回来后,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吴仁宝,就在第一时间传达第六届全国人代会精神,并在华西干群和江阴上下掀起了一股新的发展热潮。这一年,华西的工农副三业产值达到了1349万元,人均12012元。面对这样的业绩,他并没有自满,回想1961年建村时的一穷二白,他一直有着“穷够了”的感触。当年,他带领华西人制订了《15年发展远景规划》,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硬是靠肩挑人扛,一天干上12—18小时,白天田间管理,晚上平整土地,投入27万个劳动日,搬掉984多万方土,把华西的一方土地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吨粮田”。

次年,他参加完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又接着率领村干部赴天津考察。回村后,他感到自己身为人大代表,更有责任把这次赴京参观学习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并向江苏省委、省政府汇报了华西在发展中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要继续解放思想、清除“左”的影响;二要落实政策,发展专业化生产;三要开发人才,重视引进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时任江苏省省长顾秀莲读了吴仁宝的来信后,击节叫好。她感到这对发展江苏经济的重要价值,遂批转全省,印发学习。由此,也对江苏各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贯以苦干实干为本的吴仁宝,也一直发挥着表率和带头作用。至今,华西的村民们还记得这样一件难忘的事情。那是1985年9月19日,吴仁宝亲率全村100多位干群,远赴南京雨花台宣誓的场景。那天,不知是天人感应,还是一次巧合。当他们举起拳头,立下“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苦战三年,目标一亿”的誓言时,顿时下了一场雷阵雨。这场雨,既是他们激动的“泪飞顿作倾盆雨”,也是给酷暑中的华西人送来了他们企盼和喜悦的甘霖。3年后的1988年,立下誓言的华西人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如期实现了目标。在随后的20多年里,他们又实现了“十亿元村”、“百亿元村”、“五百亿元村”的新跨越。现在,面对新的“十二五”规划,华西人又提出了确保今年拿下可用资金50亿,2015年达到可用资金100亿、销售1000亿,以及确保“大华西建设小城市,小城市幸福指数胜大城市”的新目标……

注重学习 履行职责

数十年来,凡是熟悉吴仁宝的人,都知道他喜爱学习,并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天晚上,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白天,还要阅读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党报党刊,从中掌握信息,并立即贯彻。期间,不管是担任哪一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他都要把学习、调研放在第一位。

1988年3月25日,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吴仁宝,又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光荣出席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自第一次参加全国人代会以来,他每次赴京参加会议之前,不论工作多忙,都要挤出时间,从华西到江阴,从江阴到无锡,从无锡到全省,直至全国范围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带上各种意见进京参政。当年,全国出现了“公司热”,各种“皮包公司”遍地开花,好像人们只知道向“钱”看。面对这种苗头,他当时忧虑不已,于是马上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并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配置专门人员,全面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产、供、销”,尤其是采购思想上的原材料,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20余年实践下来,华西人感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效果很好。虽然看看是没有直接抓到钱,但实际上已抓了看不到的钱,促进了华西人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干群团结,上下齐心。

由于他的意见、建议都能贴近现实,来自群众,来自基层,能集中反映人民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他也由此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人物。在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的发言更是铿锵有力。在这次会议上他道出自己,对改革开放的一些新的想法:“改革,改什么?我认为,一是机关部门太多,要改;二是作风不实,要改;三是思想上的片面性,要改。”后来,他又提出:“什么叫‘权’?廉洁才有权。什么叫‘威’?懂行才有威。我的体会是:干部要有权威,一要廉洁,二要懂行……”

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什么是硬道理,很多农民搞不清楚。于是,吴仁宝把这句话作了引申:“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结果,老百姓都听懂了,也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华西村正是通过创造条件求发展,所以一路走来真没有遇到过困难。”吴仁宝这样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弥漫之时,吴仁宝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对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人民不幸福、贫穷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也是一句话,全人类幸福就是共产主义。”

思路独特 心怀天下

1993年3月14日,早春的北京虽然还是雾气蒙蒙,但人民大会堂内却是春意盎然,热气腾腾。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预备会议正在此举行,经代表表决选出了大会主席团,年已65岁的吴仁宝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会上,江泽民同志还特地转身,与坐在身后第二排的吴仁宝,进行了亲切握手。

在这次会议上,他不仅带来了华西村和华士镇、江阴市人民群众的愿望,而且还针对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发表他自己的看法,并引起了轰动。期间,大会新闻中心还专门邀请了吴仁宝、卢志民等来自农村一线的代表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当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次记者招待会的实况,使全国人民再次耳闻目睹了他的睿智和风采。接着,他又应邀为清华大学、中央警卫局和河北省的人大代表团分别作了报告。

在1994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他还提出了“好信誉靠自己建”的观点。1995年全国“两会”期间,吴仁宝又提出了一个“好车、好路、好司机”的思路,并在代表、委员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他看来,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时势的好环境,一个村、一个单位,需要一个“好司机”,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同样需要一个“好司机”。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好司机呢?那就是,既要技术过硬,反应敏捷,又要精通“维修保养”,能够独立“排除故障”,还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这一“好司机”理论,与干部必须做到“三正”、“三平”、“三守”、“三不倒”,传达的是相同的理念。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经过多年的发展,华西人富了。但作为一名代表、一名人大工作领导者的吴仁宝,一直教育村民们要富了“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免费为陕、甘、宁等中西部地区培训县、镇、村基层干部10000多名,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并在宁夏、黑龙江先后建成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并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2005年,他又提出“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思路,为全国培训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截至目前,已有京、湘、吉、辽、皖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干部到华西互学交流,累计有20多万人。其中,贵州省委组织部从去年5月至今,已先后组织24批,共4849人前来培训,总共要达到6000人。“华西经验”,也又一次在全国各地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回想自己从当选人大代表,到担任人大领导,以及在历届人代会中积极参政议政的往事,吴仁宝总是感慨万千、意犹未尽。特别是全国各级的人大组织和领导,也一直关心华西村和吴仁宝。其中,吴邦国、李鹏、乔石、万里和王兆国、董建华、叶飞、彭冲等20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正副委员长,都曾亲临华西视察,并对吴仁宝同志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直属的《中国人大》杂志,还专门发表了吴仁宝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表示,华西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抓好经济建设,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目前,华西正在建设一幢名列世界第15位、328米高的“空中新农村大楼”,并购买了两架直升飞机实施“空中看华西活动”项目,以及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拓展好金融、仓储、物流等第三产业,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迸发出新的经济效益,喜迎建村50周年的到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年已84岁的吴仁宝,依然精神矍铄地表示:我要始终恪守“三不”: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批准给我的奖金,累计有1.3亿元,全部留给了集体),决不辜负中央领导为我所题写的“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与时俱进,永攀新高”的热情鼓励,继续做到“骂我不生气,夸奖不足喜,挫折不泄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公民,所以我要为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争口气!”

(孙海燕、严佳志)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