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耀清
各位代表:
江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江阴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关于2016年列入市人大资金监督的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和2017年重点项目资金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两个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现将审查意见向大会报告。
一、根据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的2016年财政全口径预算执行情况,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9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6%,增长5.02%;加上预计上级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30.03亿元、上年结转1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4.1亿元、调入资金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32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290.36亿元。扣除上解上级支出53.6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0.22亿元,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4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25%,增长10.28%,收支保持平衡。
全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0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预计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2%;当年结余0.71亿元。
全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6.98亿元,完成预算的65.9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8.4亿元、上年结余结转10.12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37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37亿元,扣除上解上级支出0.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8.82亿元,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27.98亿元,完成预算的108.8%,收支保持平衡。
全年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7.23亿元,完成预算的96.44%;预计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2.05亿元,完成预算的89.91%;当年结余15.18亿元,累计结余230.34亿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6年,面对经济增长乏力、中央“营改增”扩围等减税降费的多重压力,市政府和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随着国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市财政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愈加突出:收入增长动力不足,政策性减税因素持续影响,保障性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严肃性有待提高;土地收储出让的科学性和计划性需要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政府投资重点项目推进不够到位。这些问题政府都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按照《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意见》和《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园区、街道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暂行办法》要求,市政府提出了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2017年预算草案,并将我市园区和街道的预算纳入市级预算草案。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4亿元,增长5%;加上预计上级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25.87亿元、上年结转10.22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0亿元,收入总计287.49亿元。安排总支出287.49亿元,扣除上解上级支出44.42亿元、结余结转支出8.6亿元,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4.47亿元,增长3.53%,收支保持平衡。市级可用财力合计188.47亿元,其中市本级109.98亿元、园区59.61亿元、街道18.88亿元;安排支出预算188.47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109.98亿元、园区支出59.61亿元、街道支出18.88亿元,收支保持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8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入32.5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81亿元、上年结转8.82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43.14亿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43.14亿元,扣除上解上级支出0.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2.4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0.48亿元,收支保持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27.0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4.35亿元,当年结余2.66亿元。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政府提出的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坚持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预算编制积极稳妥,较完整地报告了政府预算,符合《预算法》的要求,预算草案是可行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7年市级预算草案(含园区、街道)。
三、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市政府及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直面问题和挑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合理把握预算收支。在当前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的形势下,财政收入在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期内必将面临税源相对不足和政策性减收的双重压力,完成今年的财政收入任务压力较大。但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央实施“营改增”及其他降低企业税费政策的积极效应,看到我市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在蓄势蓄能积累发展后劲,看到我市经济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面对财政收入减收因素和增收潜力并存的态势,市政府及财税部门要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研判,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面对减收增支的压力,要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厘清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使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2、精准施策补齐发展短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继续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推进产业强市政策落到实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发展新动力。要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好我市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有关规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动力。要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3、依法依规严格预算管理。要严肃预算执行。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制定出台新的支出政策,严格控制预算调整事项。要完善决算报告制度。按照《预算法》要求,市政府在报告年度财政决算时要同时报告重点支出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政府债务限额及使用偿还情况、结余结转资金使用情况等。要加强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将其纳入全口径预算监督审查范围。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按法律法规和现行财政管理要求,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要科学制定土地收储出让中长期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控制土地储备规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政府债务压力。要完善市镇(园区、街道)财政结算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改进政府专项资金分配方法,加强预算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4、规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由于历年政府工程融资还本付息、完工项目应付款及续建项目工程款等刚性支出数额较大,资金筹措和平衡压力较大,特别是今年“1310工程”全面启动,更要认真做好建设资金测算、统筹和平衡工作,确保“1310工程”的有序推进。要建立健全重大重点项目公众参与机制,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要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严格实行项目储备库管理、项目评审、概算审批等制度,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和财务决算审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提高项目计划执行率,维护好计划的严肃性和政府的公信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要进一步规范园区、街道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落实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要注重成本和财政承受能力的测算,提高项目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建设程序的规范性,达到规模标准的项目要列入人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