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民主的进程
——谨以此文纪念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三十周年
(信息时间:2018-08-03)  点击量:
 

1981年7月7日,江阴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则消息,当时也许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但“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一个重大改革(邓小平)。”

——从1954年开始,历经25年,在中央层面三次提议、三次流产的地方人大建立常设机构问题,终于在深刻反思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重温了共和国政权建设的理念,坚定了民主法制建设的信念后,在1979年由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

——1979年6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加强各级国家机关的建设,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成为有权威的人民权力机关。”

——1982年5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确认了我国政权建设的这项重大改革。

——从1979年下半年到1981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相继建立了人大常委会,有力地加强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监督。

一、

八届人大常委会建立伊始,就承载了广大人民的深切厚望,肩负着宪法赋予的神圣使命。因此,它在产生的当天就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全体组成人员认真学习了《宪法》、《地方组织法》,在学习讨论中明确了人大常委会的性质与地位、任务与职权,在探索中开始前行。

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人大工作的开篇、探索、实践,与各项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不断完善跟进是分不开的。历届人大常委会都十分重视致力于建立和完善议事程序,优化人大行使权力的路径。

——1981年11月的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就制订了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制度、人大常委会与代表联系制度。

——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人大常委会工作细则,加强与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联系制度,人事任免暂行办法等。

——从十届到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又先后建立、健全了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对提议任命人员进行任前法律考试办法、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等。

到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的今天,人大常委会开好三会(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行使三权(监督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等各方面的议事规则、职责、办法、规定等已臻于完善,一些专项的关于执法检查工作规定、监督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工作流程、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资金监督规定等也基本建立。

一系列议事规则、程序的制定和完善,保证了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的正确行使。如今,我市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工作正在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二、

随着法律的完善、观念的递进、民主的发展,三十年,人大监督不断迈上新台阶。如果说,当年对监督还“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今天,围绕中心、注重民生、讲求实效的人大监督已被全社会广泛认同,民主、民生、和谐、支持等许多表述,已成人大监督的流行词汇,正是从这些词汇中,我们读出了正在渐进中的民主进程。

下列罗列,人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启迪:

八届人大常委会举行了24次会议,先后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关于发展农副业生产、商业体制改革、城乡环保、集镇卫生管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等36项工作报告;

九届人大常委会举行了19次会议,先后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关于计划生育、交通运输、蔬菜生产、物资供应等47项工作报告;

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了21次会议,先后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关于土地管理、拆迁安置、安全生产、个体工商户管理等57项工作报告;

……

数字似乎有些枯燥,监督好象有些冰冷,作为颇具威慑力的监督手段,确实体现了人大监督的“刚性”,但是如果我们从人文视角下观察这么多年的人大监督,就会发现它那“温性”的一面,那就是注意人文关怀和以民为本,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自己最大的价值追求。关于这一点,从审议的专题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从历届常委会监督的内容,几乎都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关,环保、教育、医疗、交通、城市建设、社会治安……透过这一个个民生话题,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人大监督的为民本色。正是人大的监督,很好地推动了这些问题的重视和解决,对全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今天幸福江阴、和谐江阴的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三、

如今的十里秦望山优美静谧、环境宜人;东郊的敔山湾教舍林立,书声琅琅,很难想象当年这里曾是爆破声隆隆,轧机声轰鸣,一片黄尘。江阴的许多山头,一度被开山采石搞得满目苍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环境恶化。而今天的这些变化,正是人大常委会行使了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江阴的民生工程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5年8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作出《关于控制开山采石,加强生态保护的决议》。

——市人民政府按照决议,制订了关于控制开山采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各部门、各镇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分年度实施。

——2002年8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一次会议作出《关于全面禁止开山采石的决定》,要求在2004年6月8日全面禁止开山采石。

从1995年的控制开采到2004年的全面禁止开山采石,历时10年。人大常委会的禁止开采决策持久不懈的执法检查、专项视察、跟踪监督,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青山绿水,为江阴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纵观三十年,历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重大事项决定近百个,除部分为程序性外,许多决定,如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文物普查、加强地方志编纂、设立科技节、敬老日、治理整顿砖瓦窑业等,“润物细无声”,每一份决定权的行使都在诉说着人大对人民利益义无反顾的坚守、每一个决定后的变化都给人们留下了温暖的回忆。

如果说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对民生发生着直接而又直观的变化,那人事任免权则显得较为陌生和神秘。但是,人大任免制度则反映了人大常委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主从关系,表现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和地位,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

面对人大的任免权力,每一次细微的变革,都累积着可贵的民主因素。三十多年,人大常委会逐步改进和完善了任免办法,逐步告别了过去“背对背、举举手、拍拍手”的表决模式,任命前的法律考试,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意识;任命前的庄严承诺,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了对人民负责的民主意识;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更是强化了地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任职变化的民意认证。

四、

刺耳的刹车声,行人的抱怨声……曾几何时,麦德龙转盘处的汽车、卡车、摩托车、自行车在此无序地交会,事故频发,群众饱受困扰。群众利益无小事,正是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意见被虚心采纳,转盘得到了改造。如今,险途变通途,秩序井然,这只是广大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一个缩影,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名义,我市历届人大代表在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过程中,实践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完成对选民的庄严承诺。

翻开历年的档案,人们不难发现,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始终把握着时代的脉搏。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升,昔日的柴米油盐、交通出行等曾经的热点正在逐步消失,从提供住房保障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每年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涌现了新的热点。但是议案、建议的内容虽在发生变化,但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始终是人大代表记挂心头的大事。

桥梁、纽带、使者,是对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赞誉。如何更好地使桥梁对接、纽带联接、使者直接,近年来,人大常委会创新举措频出:

代表接待日——倾听民生的重要渠道;

代表活动周——集中履职的广阔舞台;

联系选民月——深入基层的有效途径;

主题调研年——代表小组的成果展示;

届内述职制——监督代表的长效机制。

放眼江阴,一张连接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正越织越密,人大代表的履职天地广阔无垠。

毫无疑问,人大代表工作对于人大制度功能的实现、民主政治的体现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回望三十年人大工作的一幕幕精彩画卷,无不闪动着许许多多人大代表履职耕耘的身影,正是他们对责任的坚守,人大工作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五、

开放、透明,已经成为现今人们政治生活和民主发展过程中,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而这两个词也正是三十年人大工作的一个鲜明品格和时代特征。从1983年9月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的《会刊》开始创办,首次把人大常委会会议的运行和“一府两院”的工作向社会和人大代表公开,从此地方国家机构的工作不再显得那么神秘,不再深藏于阁。到如今,每年一度的人代会、两月一次的人大常委会都活跃着市民代表或人大代表的身影;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和“一府两院”的办理工作被推上了网络;人大常委会选举的人民陪审员代表人民坐上了庄严的法庭……,一个又一个的开放举措,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使民主成为了时尚,成为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正因为开放、透明,人大工作在民主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了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使人民能得以更好地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民主在建设中成长。

六、

1981年—2011年,三十年风雨沧桑、三十年成绩斐然。今天已很难简单地用数字、或文字来记录、总结和评价,它是江阴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一个浓缩和定格。

回首过去,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推进,一届又一届的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为此殚精竭虑,一茬又一茬的从事人大工作、关心支持人大事业的工作者为此默默耕耘。历史检阅过去,历史昭示未来。站在三十年坚实的基础上,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敬意,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江阴变得更美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点滴之中感受变化,平凡之中体味辉煌。历史经验证明,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不仅需要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更需要坚实脚步的迈进。三十年的人大工作历程,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铿锵有力的步履,人大工作才实现了观念的不断递进,境界的不断攀升和务实的前行。今天,我们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人大,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力,神圣不怠。

(张德城)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