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述职报告
江阴市农林局局长 胡品洪
(信息时间:2017-12-29)  点击量:
 

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此次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我进行述职评议,既是对农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极大关心和鞭策。2009年10月,我被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农林局局长,2012年3月、2017年2月,我又2次被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农林局局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以对党的事业、对江阴农林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推动江阴农林事业再上新台阶,尽心尽力尽责地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履职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任职以来,本人能够认真履行任前承诺,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局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带领全局同志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工程,为江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市农林工作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示范单位和江苏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单位、绿色江苏建设植树造林先进县(市、区)、江苏省海洋工作和现代渔业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农民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个省级以上荣誉,自2011年实施省农业现代化指标监测工作以来,农业现代化指标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2013年农林局党委被评为江阴市“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2014年、2016年全市“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被评为优胜单位。

一、扎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任职以来,始终按照“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勤学多思、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以过硬的自身素质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推进农林工作新发展。

1、注重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省、无锡市委全会以及江阴市委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精神支柱、文化信仰、价值观念;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学习焦裕禄、吴仁宝、李良宝等先进典型事迹,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农林工作。

2、注重业务学习,树牢创新思维。主动学习现代农业科技、农林法律法规、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及时把握上级政策和最新农林发展趋势,强化知识储备,拓展工作视野,吃透政策精神,把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农业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确立新的工作标杆,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江阴农林工作发展水平。

3、注重调查研究,提升发展理念。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摸准一线实际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任职以来,主持现代农业“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发表各类署名调研理论文章10余篇。围绕产业富民、绿色发展,我与班子其他成员一起,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理性思考,认真研判,牢牢树立“创新驱动、人才引领”的发展理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核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1310”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农业“263”专项行动,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努力实现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

二、扎实做好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任职以来,团结带领带领农林条线全体同志,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完成了“十二五”农业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努力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稳中向优。全市有48.53万亩耕地,其中永久性基本农田38.3万亩。坚持稳定水稻15万亩、小麦13万亩播种面积,常年蔬菜面积6.5万亩,其中省级“菜篮子”工程基地面积2.6万亩,无锡市属蔬菜基地面积2万亩;水果面积5万亩,水产面积5万亩,其中特种水产2.5万亩。2017年全市稻麦总产12.37万吨,出栏生猪27万头,出栏家禽320万羽,奶牛存栏3200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扩大。坚持把农业要素向农业园区集聚集约。全市初步建成了10个万亩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生产基地,园区面积24.8万亩,园区化率达到50%以上,形成了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林果、健康畜禽、特种水产五大产业,拥有省级江苏江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和省级华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个省级园区、11个无锡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设施化率85%,全市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87%,土地流转率78%。至2017年10月,全市园区产值达到40多亿元,农业园区已成为绿色农业建设的主载体、主阵地。

三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坚持发挥龙头企业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市有无锡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截止10月底,26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15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全市拥有合作社79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30家,无锡市级示范社47家,2017年预计销售收入15亿元。全市经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0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无锡市级24家,经营面积5万余亩。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以华西村、红豆村、双泾村为代表的一批休闲创意农业点、农业片,其中华西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苏省旅游农业示范园区”、“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村”;红豆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双泾村被江苏省农委认定为“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璜土葡萄风情小镇列为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录。

四是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2016年创建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2012年以来,全市蔬菜、畜(水)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项目102个,“三品”总数达367个。持续开展禁限用农药、“瘦肉精”等专项整治行动,5年来,出动执法人员555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250家次,查处问题160起。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初步形成了以长江三鲜、璜土葡萄、金顾山水蜜桃、华西村、徐霞客系列农产品等为代表的一批市场知名度高、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区域公共品牌。

五是科技强农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江阴劳动力成本较高,我们始终坚持推进生产、经营、管理手段的科技化。近年来,和南京农大、省农科所、浙江大学等省内外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政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徐霞客水产研究所、长江三鲜研究所和鹏程蔬菜研究所3家企业研究所;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与中国电信江阴分公司签订“智慧农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农技耘”APP推广1800个农户;依托江阴电商协会,建成农业电商服务中心,建成“淘江阴”、苏宁易购(江阴馆)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一个璜土葡萄电商村。实施全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整县推进工作,建成益农信息社230家,实现全市全覆盖。

六是绿色生产推进发展可持续。以农业“263”专项行动为契机,深入实施《畜禽污染整治两年行动计划(2016—2017)》,二年来,全市完成关停小散养殖户2130家,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0%。推广粮食果蔬绿色生产模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始终保持在96%以上;持续开展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行动,落实长江流域休渔禁捕制度,连续16年实施长江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河豚、花白鲢鱼等1.2亿多尾鱼苗、鱼种,有效地保护了长江鱼类资源;以“1310”工程环城森林公园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突出沿江、沿河、沿路、沿村庄绿化建设,建成省级月城芙蓉湖湿地公园,建成黄山湖湿地保护小区、长泾长跃湖湿地保护小区和南闸丁果湖湿地保护小区,全市林木覆盖率24.54%。2017年,江阴被列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单位和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市)。

三、扎实做到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和群众监督

任职以来,本人始终坚持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强化法治理念。认真领会宪法要义,做到多读宪法、懂宪法,将宪法文本转化为工作能力,将宪法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认真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每月一法”学习活动,带头学习《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森林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法治理念,并以法治理念把握各种关系,作出符合法律规定与社会效果的科学决策和行政行为。每年结合集中育秧、动物防疫、护林防火等大型工作,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制集中宣传日”等活动,增强干部“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自觉性,提高农民守法务农意识。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组织开展“依法行政推进年”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农林条线同志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坚持依法办事,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有据可循。积极组织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价工作,对农业项目管理、强农惠农政策等进行廉评,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依法行政。组织编制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牢固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观念。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实行行政权利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同时积极推进农业项目改革,构建农业项目全程跟踪管理平台,加强对农业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完善农业信用体系和责任倒查机制,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是自觉接受监督。作为一名人大任命的基层领导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代表着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倾听群众呼声、诉求,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既是政治觉悟的体现,更是依法履职的表现。任职以来,我始终坚持做到: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工作历来是人大关注和监督的重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中凡是涉及农林工作的,我都将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人代会确定的农林工作目标,我都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市人大及其专门工作委员会安排的工作,我们都全力完成。201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农业园区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蔬菜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进行的视察工作,我都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对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我都虚心接受,并与局领导班子一起,创新举措,积极整改,确保意见建议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将其作为听取意见、改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做到使人大满意,人大代表满意,2012年以来共组织办理人大建议15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四、扎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树立农林部门良好形象

干在前面,走在前列,关键在自己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把党员教育管理好,把党的组织建设好。这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

一是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确立“农民朋友至上”的服务理念,增强为农服务意识,一心扑在工作上,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推行“菜单式培训”、“网格化管理”等服务手段,以新型农民培训、专题调研、重点走访和现场办公、产学研合作对接、设立江阴农林QQ工作群、开辟“江阴农林”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更加深入地为农民朋友提供精准服务、有效服务和优质服务。带头参加“科技结对服务”、“三解三促”、“大走访”、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等活动。

二是创先争优建强队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自觉发扬民主,创造团结氛围,班子内部人心齐、风气正、纪律严、作风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供“菜单式”培训,突出抓好在职学习、业务素质培训,近年来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共计375人次,提高了农林条线工作人员应对新常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在机关内部推行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机制,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创先争优,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管理能力。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把选人用人关,增强干部选任透明度,杜绝不正之风,近年来提拔副股级以上干部40人次,全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规定。

三是廉洁自律风清气正。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出台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公务接待管理、会议培训差旅费用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按规章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强化项目管理、“三公”经费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督促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要求亲属及机关工作人员,不利用职权为亲友或下属谋取私利。加强自我修养,做到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带头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树立农林局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回顾近年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档次不高,抗御自然灾害、化解生产风险能力偏弱;二是科技对农业支撑力度不够、成果转化不强,推广应用“最后一米”瓶颈依然存在;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农助农能力不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自身运作还不够规范;四是农业产品质量效益不高,产品多而不优,名特优农产品较少,不能满足快速升级的消费需求;五是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业品牌不多,创意休闲农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另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农林管理队伍的自身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任重道远。针对以上情况,本人将与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起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愿意诚恳地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对我任期工作的评议,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抓好整改。同时,我将以此次述职评议活动为契机,继续与农林条线全体干部职工一起,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工作中的实干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担当抓落实,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