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述职报告
江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王利峰
(信息时间:2017-12-29)  点击量:
 

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此次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我进行述职评议,既是对经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极大关心和鞭策。2015年7月至今,我被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经信委主任。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以对党的事业、对江阴经信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推动江阴经信事业再上新台阶,尽心尽力尽责地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履职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任职以来,本人能够认真履行任前承诺,并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九大为指导,紧扣市委市政府六大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委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带领全委同志积极践行产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集约集聚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优化提升工程、绿色发展工程、服务提升工程,为江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市经信工作先后获得了“全国超千亿产值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等30个国家级省级荣誉和牌子。任职以来,市经信委每年在政府部门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名列前茅。2015—201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万人评议机关”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十佳人民满意机关”。

一、坚持勤学多思,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本人始终坚持主动学、带头学、经常学,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以过硬的自身素质来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

1、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和省、无锡市委全会以及江阴市委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加强思想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带头学习焦裕禄、吴仁宝、李良宝等先进典型事迹,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经信工作。

2、强化业务学习,树立创新思维。主动学习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研究、工业经济年度运行报告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及时把握上级政策和最新工业发展趋势,强化知识储备,拓展工作视野,吃透政策精神,抓好政策落实。组织开展以“对标太仓、比学赶超智能制造,对标昆山、比学赶超产业集群,对标张家港、比学赶超项目推进,对标常熟,比学赶超大企业服务,对标惠山、比学赶超自主创新。”为内容的五对标五赶超活动,在学赶先进中找到自身不足,不断确立新的工作标杆,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江阴经信工作的影响力和支撑力。

3、强化调查研究,提升发展理念。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摸准一线实际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任职以来,主持工业经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发表各类署名调研理论文章10余篇。围绕产业强市建设,我与班子其他成员一起,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理性思考,认真研判,牢牢树立“创新驱动、人才引领”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企业为主体、产业为方向、人才为支撑、制度为保障”的工作导向和“建设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工业经济体系”的工作目标。

二、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着力推动经信事业稳步发展

自履职经信委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本人带领经信系统同志一起,攻坚克难、扎实工作,通过抓项目、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抓达产等有效措施,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无锡考核我委的13个工业指标均可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

(一)大力稳增长,产出增速创出新高。依据市政府年初的设定发展目标,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预计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880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增幅创2012年以来年度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有力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大局。预计全市工业用电总量226亿千瓦时,累计增长5.6%,达到无锡市平均水平。企业效益提升明显,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二)强力攻投入,发展后劲显著提升。围绕工业投资全年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全力以赴稳定工业投资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43亿元,同比增长10%,总量是常熟的2倍,张家港的1.5倍;在无锡地区遥遥领先,一枝独秀。技改投资累计完成362.6亿元,同比增长23%。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16.1亿元,同比增长13%。重点项目投资进展良好,45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98亿元。“千企技改”进展顺利,全市千万元以上开工和竣工项目285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6项。

(三)全力调结构,产业生态更加优化。制订出台《江阴市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全年微电子产业产值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产值完成106.2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物联网产业产值完成222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6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进,改造燃煤窑炉6座,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27个,节约标煤7.3万吨,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3%。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47家。

(四)努力抓技改,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制定出台《江阴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引导企业提高适应市场变化、敏捷制造、精准制造、个性化制造的能力,加快打造“智造强市”。组织实施101个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投入扶持资金1.33亿元,撬动智能装备投入25.5亿元,引导全市企业围绕智能制造各个环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力建设智能车间(工厂),试点示范和应用进展良好,我市新增省示范智能车间6家,累计18家,总数占全无锡的34%,新增省级“优秀”示范车间1家,累计7家。新增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6家,累计9家;新增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8家;新增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家,累计7家。

(五)着力强创新,内涵发展不断提升。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构筑企业创新平台。组织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6家企业获得认定。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2家,无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5家。今年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8只,64只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累计146家。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1家企业获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2家企业获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大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推荐8家企业申报省专精特新产品,17家企业申报省科技小巨人企业。

(六)齐力优服务,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风险资金补偿池运营稳健,首批共签约3家合作银行。截至目前,经信、科技、商务、人社共累计向企业放贷526笔贷款,总金额近20亿元。大力提升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运营水平,预计市镇两级转贷应急资金平台为企业转贷资金15亿元。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全市106家企业参与直购电,年交易电量达64亿千瓦时,节约企业用电成本1.28亿元。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对上争取扶持资金近2.33亿元,其中国家强基工程4890万元,省级扶持资金1.32亿元,无锡扶持资金5130万;9家企业荣登中国500强,16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比上年增加3家,占全省的34%,创历史新高。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制定《江阴市诚实守信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社会公示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信用管理办法,合力推进联动奖惩,今年以来共上报黑名单697个,涉及社会法人241个、自然人456人,上报守信联动奖励案例62个、失信联动惩戒案例11个。

三、坚持依法行政,严以用权,自觉接受人大和群众监督

任职以来,本人始终坚持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强化法治理念。认真领会宪法要义,做到多读宪法、懂宪法,将宪法文本转化为工作能力,将宪法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认真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每月一法”学习活动,带头学习《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合同法》、《经济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法治理念,并以法治理念把握各种关系,作出符合法律规定与社会效果的科学决策和行政行为。精心组织开展了以“学、看、赛、谈、助、督、树”为主要内容的“5·10思廉日”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信用、节能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全民遵守信用、节约能源意识。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组织开展“依法行政推进年”主题实践活动,提高经信系统同志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坚持依法办事,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有据可循。积极组织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价工作,对市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进行廉评,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依法行政。组织编制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牢固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观念,减少权力“寻租”空间。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实行行政权利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同时积极推进市专项扶持项目改革,构建市专项扶持项目全程跟踪管理平台,加强对产业强市扶持资金的引导和使用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是自觉接受监督。作为一名人大任命的基层领导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代表着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倾听群众呼声、诉求,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既是政治觉悟的体现,更是依法履职的表现。任职以来,我始终坚持做到: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工业经济工作历来是人大关注和监督的重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中凡是涉及经信工作的,我都将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人代会确定的重要工业发展目标,我都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市人大及其专门工作委员会安排的工作,我都全力完成。例如,2015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工业项目、专精特新、技改投资、转型发展等方面工作进行的视察,我都亲自安排、精心组织,对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我都虚心接受,并与委领导班子一起,创新举措,积极整改,确保意见建议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将其作为听取意见、改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做到使人大满意,人大代表满意,2015年以来共组织办理人大建议12件,我们高度重视,都作为A类答复,确保落实,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四、坚持以身作则,带好队伍,树立经信部门良好形象

本人始终坚持时时处处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树好形象、干好事业。委领导班子2016年被评为人民满意机关,委党委今年被评为全市“五先五好”服务型党组织。

一是转变作风优服务。牢固树立宗旨服务意识,平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行和打造“网络化培训班”、“三大综合服务平台”、“常态化大走访”等服务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培训联动、服务全天候立体式覆盖、了解企业情况做到无死角、设立江阴工业经济QQ服务群、开办“江阴经信”微信公众号、累计下发《产业强市政策汇编》5000余册,更加深入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有效服务和优质服务。带头参加“大走访”、“信用宣传月”、“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全委每年走访服务企业逾2000家次,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节能降耗、项目推进等方面实际问题500多个。

二是创先争优强队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自觉发扬民主,创造团结氛围,班子内部人心齐、风气正、纪律严、作风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供“菜单式”培训,突出抓好业务素质的培训,3年来组织全委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共计1000人次。三年先后组织经信条线工作人员去浙江大学、安徽省委党校、苏州大学为期5天的能力提升培训,大大提高了经信系统工作人员应对新常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把选人用人关,增强干部选任透明度,杜绝不正之风,近年来提拔副股级以上干部28人次,全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全纪实”规定。

三是廉洁自律正风气。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出台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公务接待管理、会议培训差旅费用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按规章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强化项目管理、“三公”经费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督促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要求亲属及机关工作人员,不利用职权为亲友或下属谋取私利。加强自我修养,做到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住活动圈。带头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树立经信委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回顾近年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仍显不足,项目储备还不够多,大项目好项目推进力度还不够大。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存在不平衡性,江阴的重点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在自主创新方面挑了重担,而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三是产业集群集聚的规模优势还没有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效应还没充分体现,龙头企业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外溢和资本外溢还不足。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需加快,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装备的动力还不足,智能机器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另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信队伍的自身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情况,本人将与委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愿意诚恳地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对我任期工作的评议,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抓好整改。同时,我将以此次述职评议活动为契机,继续与经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一起,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助推产业强市作为第一追求,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提升作为第一要务,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埋头实干,创新超越,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