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代表建议
    关于以改善城区河道水质为重点、全面消除我市黑臭水体的建议——徐志伟(含答复)
    (信息时间:2017-12-28)  点击量:
     


        建议内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全市河道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投入巨大、多措并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河道水质总体情况呈稳中趋好状态。但局部地区水质改善依然不够理想,特别是城区河道水质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少量乡镇河道不时出现黑臭现象,全市河道水体水质离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离群众期盼仍有很大的距离。

    根据2016年12月环保部门的监测,全市82个河流断面水质总体评价为重度污染,其中近一半断面水质为劣五类;而据2016年全年监测数据,几条城区重点河道中,东城河水质劣于Ⅴ类,黄山港水质等级在Ⅴ类~劣Ⅴ类之间,东横河水质Ⅴ类,应天河水质Ⅳ类,锡澄运河水质等级在Ⅲ类~Ⅴ类之间。由此可见城区主要内河水质普遍均达不到Ⅲ类标准,而且主要污染物为氨氮,体现了生活污水污染特性。去年12月底,我对市区大小河流临时作了一次现场查看,情况一样不容乐观,不仅鲥鱼港河依旧水体污浊气味难闻、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一条小河沟仍是黑臭,而且包括澄塞河、东横河等河道均发现有生活污水从一些排水口中流出,水质明显较差。这也说明生活污水是影响城区河道水质的主要根源。

    这几年来,政府对全市河道几经整治,特别是控源截污工程实施以来,城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成效仍是差强人意,甚至黑臭现象依然出现,这个问题值得深入反思。

    目前,生态环境状况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短板,而改善水环境质量是其中一项相对容易出成效的领域,特别是主城区水环境污染来源单一、前期环保投入巨大、控源截污工作又打下了相当基础,城区河道水质是其中有条件改善且必须重点改善的重大环保问题。为此建议:

    1、要进一步深化城区控源截污工程,扩大管网覆盖范围,做到主城区主要管网全覆盖,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全接管;要查漏补缺,完善雨污分流工程,提升现有管网运营性能;要认真梳理前期控源截污工作得失,严格工程质量监管,不再重复前期工程失误。

    2、要突出重点,下大力气对情况长期存在、群众反响强烈的部分河道水质实施专项整治,彻底消除主城区的黑臭现象。对主管网覆盖地区的河道生活污水排放口要逐一排查,弄清原因,全部接管。

    3、流水不腐,要充分利用城区河道靠近长江的先天条件,加大城区河道水体的流通,既要利用上下游水位差、潮位差,也要用人工翻水的形式促进流通。要定期疏浚市区河道,加强日常河面保洁维护。

    4、随着锡澄运河、应天河地区的景观化改造,对相邻地区的截污接管和清水更换将提出更高要求,建议作相关专项规划研究,对城区河道水质保证作出统筹安排。

    5、建议在条件合适的地段尝试河道的生态修复治理,在河道两侧或河面上建设“生态浮岛”之类的水生植物带,配置一定的水生植物品种,既能吸附河道污染物、净化水质,还附带美化水环境,在河面上营造“绿色景观带”。对硬质驳岸或“三面光”硬化的非行洪排涝骨干河道,要有计划实施生态化改造,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

    6、要加强城市“蓝线”规划管控,城区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沟塘,严控侵占河道水体行为,保持城市现状水面不减少。加大对河道两岸违法建设的清理力度,创造条件恢复已覆盖的河道水体,打通“断头浜”,加强城市水系沟通。合理利用再生水和清洁雨水作为补充水源,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

    城区河道水质的优先改善是全市地表水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全面消除我市黑臭水体现象也是整个工作的优先环节。建议市委、市政府站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政治高度,顺应群众期盼,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遵循地域水情特点和治水规律,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加强源头控制、水陆统筹、上下游联动、跨部门协作,突出重点、分阶段科学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争取今明两年内消除全市黑臭水体,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水质反复,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答复内容:

     

    徐志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改善城区河道水质为重点、全面消除我市黑臭水体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就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全市水环境治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河道水质总体呈稳中趋好态势。但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历史欠账重等原因,全市水质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治理水环境、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仍是当前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并明确到2020年,全市地表水优于III类水的比例达到70%以上,全市辖区内黑臭河道和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建议,结合我市现阶段水环境治理工作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通报主要工作。
          一、强化控源截污,抓好源头控制。污水是造成河道水体黑臭的主要根源,因此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是黑臭水体整治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大力实施控源截污是我市现阶段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一是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已关停“三高两低”企业54家,取缔整治“十小”企业128家。今年将加大低端落后化工企业(化工监测点)淘汰力度,编制全市化工行业整治方案,关停淘汰化工企业43家。开展污水处理厂专项整治,确保出水达标排放,今年年底前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二是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2016年新建污水主管网20.5公里,完成44个小区生活污水管网改造。新增排水达标区30个,建成村庄生活污水设施50个。今年计划改造提升主城区73个片区污水主次管网,完成澄江路等14条道路污水主管网铺设。新增污水管网建设20公里,开工建设418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三是推进畜牧业污染综合治理。制定实施《江阴市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两年(2016—2017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关停小散不达标养殖户580余户,计划到今年年底再关停690户左右。进一步调整优化养殖规模结构,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大力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养殖,促进农业能源实现“种植—养殖—粪污—处理—种植”式循环利用。

    二、开展集中治理,消除黑臭河道。今年3月已完成对城区34条河道进行采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初步判定19条河道为黑臭河道,其中“轻度黑臭”河道13条,“重度黑臭”河道6条。针对黑臭河道进一步制定整治方案,目前正在进行方案编制的招投标工作,计划8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待方案完成后随即组织实施。同时,对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黑臭河道前期采取应急整治措施并做好跟踪监管工作,确保整治工程长效运行。目前,已对创新河、秦泾河、南新河、普惠中心河、长沟河、赞园一号公馆河、鲥鱼港河(北段)采用石墨烯光催化技术、移动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及投加微生物药剂等应急措施治理,对鲥鱼港河(南段)采用人机清淤等措施。通过应急措施的实施,目前上述河道水质已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三、加强水系沟通,搞活城市水体。一是推进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年内完成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全部河道工程、启动北横河整治工程(锡澄运河—老夏港河)、锡澄运河扩大北排工程。二是大力实施河道疏浚。2016年完成城区澄塞河、东风河清淤,今年计划完成城区双人河、葫桥中心河、长沟河、黄山港河、计家湾河、夹沟河等河道清淤工程。按计划实施2017年度镇村河道轮浚工程,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余下6个项目区工程。三是做好长江调水释污工作。充分发挥白屈港、新夏港河调水泵站及沿江闸站调水作用,在确保汛期防汛安全前提下,充分利用长江与内河水位差加强调水,加大长江调水改善内河水环境作用。

    四、实行一河一长,实施一河一策。一是按照当前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深化河长制。市委市政府已出台《江阴市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常设河长制办公室,全面更新完善全市河道“河长公示牌”。健全出台联系会议、检查巡查、水质通报、信息报送、考核奖惩等五项制度。全面实施水资源管理、河道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长效管护、河道执法监督、综合功能提升八大任务。二是按照一河一策原则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充分发挥河长作用,推进实施张家港河五年整治行动计划以及无锡市下达的15条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开展河道污染源摸底排查,制定水质达标综合整治方案。三是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成立专职河道管护队伍(目前市管河道82人、镇村河道251人),配备保洁船等专业保洁装备。专职管护员全天候在全市1188条各级引排河道来回巡查,开展河道保洁、管护和制止随意填埋河道等涉水违章行为。强化河道管护监督考核,形成市级河道管护考核、镇村河道长效管理暗访工作考核及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的全方位、多层次考核工作机制。

    五、加强环境执法,打击违法行为。健全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实施错时上班制度,形成全天候执法的高压氛围。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对排放超标、超总量企业坚决予以限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不力且情节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处罚,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建立企业环境行为“预警黑名单”制度。通过停止或限制供水、供电、供气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和执法刚性。

    近年来,在全市黑臭河道的治理上,市环保、公用、水利、农林等部门、各镇街均采取了大量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河道黑臭之病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根治河道黑臭必须河岸联动,关键在控源截污。因此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将是一项长期任务。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领导下,以“六水共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263”专项行动力度,围绕控源截污、黑臭河道治理等重点任务,联合市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早日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的健康河道生态环境。

    2017年6月28日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