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内容:
随着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江阴市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强,然而我市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目前,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措施改善和解决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我在听取了一些市民的意见后,就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有以下一些建议。
一、提升公共交通水平,鼓励绿色出行
1、要全面落实公共优先战略。目前我市的城镇公交网络已经比较完善,但在部分稍远的乡镇,公交车还没有普及,另外公交车数量不足。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市区和城镇公交,适当增加站点,在一些人群密集和流动较大的站点增加线路。在市区人口密集的小区与单位,根据上下班高峰时间以及市民出行的规律,增设区间公交,作为高峰期班次的补充,以缓解高峰期公交车拥挤的情况。在城镇公交线上,也应增加线路,扩大公交的辐射范围。
建议改善站点候车设施,提高公交车乘坐安全度、舒适度,也是鼓励市民绿色出行的有效举措。如目前在市区大部分站点都以安装了电子公交站牌,电子站牌与公交车实现了信息同步,方便市民知晓等待公交车的时间,而乡镇的公交车站牌还是传统的线路告知型站牌,建议在全市范围的公交站点推广使用电子站牌,提高市民的体验感。要提高公交车乘坐安全度,严禁公交车超载,通过增加班次来缓解乘坐压力,而不是通过拥挤超载来缓解。要严格考核公交车司机资质,确保乘客安全。在提高公交车乘坐舒适度方面,要注意细节,如冬天在座位上铺上垫子,用软布包裹把杆,在车上配备应急药箱以防止客人发生晕车或者其他意外等,让乘客感受到细致的关怀。
2、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据2016年12月资料统计,江阴目前市区自行车租赁点共126个,均分布在市区 ,而各乡镇还未开设。建议进一步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继续大量增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与车辆,同时改善公共自行车管理。条件合适的城市边缘地区和乡镇也可以尝试引进公共自行车。
近年来,共享单车模式异军突起,在各大城市蔚然成风。江阴作为人大众多的发达地区,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共享单车服务,由第三方运营,政府监督。引入共享单车,要结合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模式与共享单车租赁模式的优点,吸取大城市共享单车目前出现的乱停放、乱占道、企业烧钱圈地等经验教训,结合江阴当地实际情况,推出符合江阴特色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在租赁服务方面,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市民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实时查询任意一个站点自行车租赁的情况,从而方便市民及时了解租赁信息。
在租赁管理方面,第三方企业与政府监督共同作用,企业可通过建立信用制度从而规范用户租赁行为,政府可联合城管、交警等执法部门,规范共享单车管理与停放。
3、推广新能源汽车,增加配套服务站点。新能源汽车可以解决严重的汽车尾气问题,现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各项条件已经成熟。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占有量较低,市民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率与传统家用型汽车相比还是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不完备,譬如充气、充电困难,使用天然气的汽车普遍反应充气站少;而充电汽车,有的小区建立了充电桩等设施但因维护不当造成资源闲置,而大多数小区或者停车场根本没有充电设施。建议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增加加气站、充电站,如在对现有的加油站进行改造,可以同时实现加油、加气两项功能,如在小区和停车场设置和增加充电设备,方便电能汽车充电。另外政策上应给予鼓励与扶持,让新能源汽车在购买上有所优势。建议制定规划,逐年提高全市公共交通车辆和政府用车的新能源车比例,在全社会引领绿色交通、低碳生活的风尚,让环保低碳、绿色出行深入民众生活,深入人心。
要大力实施清洁实惠的天然气应用进镇进村。我市城区大部分新建小区都已开通了天然气,不仅方便,而且清洁,但在一些老旧的小区或是多数乡镇、村庄,天然气还未普及。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增加管道铺设,改造老旧小区,同进一步拓宽天然气的使用。在乡镇也大力普及使用天然气,控制对蜂窝煤、秸秆、木材使用,让天然气真正走进江阴的每一个家庭。同时增加服务站点和建立天然气缴费、上门服务维修的信息化网络,线上线下市民都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缴费与报修。
二、加强污染防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政府要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法律法规,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节能减排: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以最严厉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增产、投产,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确保大气污染物总量逐年下降,大气环境质量逐年上升。
2、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创新模式。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
3、深入开展大气高污染产业的专项整治活动。建议要落实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要全面完成燃煤锅炉的超标排放整治任务,加快淘汰无法实施超低排放的燃煤锅炉。对已经完成超低排放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实行严管重罚。要进一步整合热网体系,减少小型热电厂,实施大区域热电联供。要重点对全市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问题摸底调查,制订针对性技术措施,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4、大力治理道路扬尘、工地扬尘。长期以来,我市过往车辆众多,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十分突出;而且建筑工地遍地开花,绿色文明施工观念淡薄,普遍疏于管理,工地场尘问题非常严重。可以认为,道路、工地扬尘对我市大气污染贡献相当明显,而道路、工地扬尘治理难度小、成本低,带来的效果却非常明显。建议一定要加强城市管理,切实解决扬尘问题。
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压力,解决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只是治理整个环境的一小步,我们要做到防治兼顾,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与个人的责任。从解决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开始,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宜居。
答复内容:
周立宸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几点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已交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针对你提出的提升公共交通水平,鼓励绿色出行建议。
一、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推行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部分,也是我市城市发展规划的趋势。目前,我市共开通公交线路84条,线路总长度达1483.25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25.3%。公交营运范围覆盖主城区和全市所有乡镇,主城区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100%,乡镇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通达率达到93%。为缓解早高峰时候城区沿线主要公交站点乘客拥挤压力。市公交公司在公交3路、19路、20路、26路、35路先行开通了“高峰快巴”,这一举措实施后,乘客对城市公交开通“高峰快巴”这一形式大加称赞,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便民、利民举措,值得推广。
二、目前,我市共有公交车辆971台(其中CNG车195台、LNG车82台、气电混合动力53台、纯电动车200台,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占60%)。万人拥有公交车18.9标台。今年还将更新130辆无污染排放,噪音小,能耗低、乘坐舒适度高的新能源公交车,全力为市民营造优质、舒适的出行环境。2017年,城市公交52台油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将于7月底到位,9月中旬80台气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也将到位;城镇公交今年计划购买50台纯电动公交车。我市拥有出租车618辆,其中清洁能源出租车588辆,纯电动出租车30辆,今后将逐步推广使用符合规定条件的新能源车辆。今年,城镇公交智能调度平台和APP系统将建设上线,以方便城镇居民出行。
三、在今年,“1310”计划中,将增设150个公交自行车网点,安装4500个锁止器,投放3500辆公共自行车,目前,已初步确定增设135个网点,预留15个网点。网点分布北至长江,南至芙蓉大道,西至西外化路,东至东外环路,并对主城区的网点进行加密。公共自行车的增设将进一步缓解交通所带来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
针对你提出的加强污染防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建议
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是每一个公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重要工作内容。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省十条”,将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推进热电企业整合整治,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我市已经累计整合热电企业12家,累计整合锅炉2510蒸吨、发电机组容量21.3万千瓦。与2012年相比,热电行业煤炭消费削减约200万吨。
2.强力开展燃煤锅炉淘汰专项行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016年,全市剩余的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共计399台,已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或淘汰。
3.目前我市已经全面禁止新建过剩落后产能的项目。2016年,组织力量拆除西城三联控股集团的落后产能设备。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对西诚钢铁的5套(10台)中频炉、永源机械的3套(6台)中频炉、长达钢铁的10套(20台)中频炉予以停用断电拆除;对江东不锈钢的1台中频炉予以拆除。另德诚钢铁申报了省淘汰关停计划,按计划拆除了5套(10台)中频炉。城市主城区已无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
4.对全市热电企业和工业企业进行大气污染物提标改造,利港电厂、苏龙热电和江阴热电两台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开展了汉邦(江阴)石化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LDAR技术改造,开展了63家企业的VOC治理,同时开展了江阴苏龙热电有限公司煤堆场改造等18家企业的扬尘治理。
2016年,江阴市空气质量与2015年相比,SO2 、PM10、CO、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1.2%、11.1%、5.3%、10.3%,NO2、O3分别上升了14.0%、4.8%,环境空气优良率上升了1.8个百分比,优良天数增加了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14天。
虽然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PM2.5浓度虽然连续三年下降,但绝对值仍然较高,与无锡市区、周边宜兴、张家港、常州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将继续做好国家、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关闭一批严重污染、整治达标无望的企业。2017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力争减少76.2万吨。推进大机组供热半径范围内的燃煤小热电和分散锅炉关停整合工作,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2台。启动65蒸吨/小时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35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整治工作。
开展新一轮VOCs治理,从石化、化工行业为主转向全行业有机废气治理。2017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排11%以上。强制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印刷包装以及集装箱、交通工具、机械设备、人造板、家具、船舶制造等行业全面使用低VOCs量的涂料、胶黏剂、清洗剂、油墨。完成全市3个化工园区(集中区)和重点企业废气排放源整治工作。2017年,完成重点行业VOCs整治项目166个。
全面启动非电行业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提标改造,逐步实现全要素稳定达标排放,推进烟粉尘无组织排放治理,露天原料场实施封闭改造。2017年,全部拆除钢铁烧结机脱硫烟气旁路系统。推进水泥行业提标改造,干法水泥生产线实施低氮燃烧并实施脱硝改造,水泥企业生产、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
研究制定淘汰高污染车辆的政策措施,加快淘汰一批高污染车辆。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加快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8.25%。强化油气回收和油品质量监管,以长江沿线为重点,推进油码头及配套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全市推进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新建港口岸电系统1套,集装箱码头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RTG)全部实现“油改气”或改用电动起重机,杂货码头装卸设备“油改电(气)”比例达到80%以上。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进一步提升工地扬尘防治水平,市住建局已制定了《关于开展2017年江阴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扬尘管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及《江阴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工作方案》,下一步,将以城区项目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举措,履行日常监管职能,建立执法联动机制,抓好每月、每季度扬尘专项治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实现扬尘治理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有效遏制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码头、堆场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料仓和传送装置密闭化改造,实施扬尘在线监控,大型煤堆、料堆实现封闭存储。继续狠抓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全面开展城区、镇区、主要道路周边异味排查,摸清异味污染源头,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治实施方案和具体整治措施,强化餐饮油烟污染控制,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居民居住区禁止露天烧烤。加强汽车维修业污染控制,减少VOCs排放。2017年,制定城区餐饮、汽车维修行业的VOCs控制方案,开展扬尘堆场治理项目7个。
争取到2017年,江阴市2017年空气质量PM2.5降幅(比2015年)13.3%,优良天数能够接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