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2016年度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信息时间:2017-07-14)  点击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市2016年度财政决算已经省财政厅审核通过,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市2016年度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6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2016年,面对经济增长新常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的奋斗目标,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发展,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科学管理财政支出,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及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确定的收支预算调整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9056万元(其中镇(街道)、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43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6%,增长5.02%,其中:国税税收收入完成1012550万元,增长50.41%;地税税收收入完成899485万元,下降20.39%;非税收入完成387021万元,增长0.25%;税收占比83.17%。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62583万元(其中镇(街道)、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1395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15%,增长10.18%。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99056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4985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44535万元、上年结余及结转收入100000万元、调入资金20785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3197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3157426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258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4412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03535万元、提取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2000万元(其中高新区提取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5183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3157426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6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9787万元(其中;镇(街道)、园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4647万元),完成预算的65.91%,增长0.13%;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77934万元(其中;镇(街道)、园区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54647万元),完成预算的108.09%,增长53.15%。

2016年政府性基金收入169787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8207万元、上年结余10124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19950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为40918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7793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61万元、调出21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5950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314759万元,累计结余94426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012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1.83%,增长17.7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30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2.26%,下降21.53%;当年结余7122万元,累计结余7643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6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71841万元(不含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完成调整预算的103.69%,增长1.5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82361万元(不含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7%,增长31.75%;当年结余189480万元,累计结余2335858万元。

(五)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16年市级安排镇(街道)、园区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97978万元,其中主要项目为: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25057万元,农业农村发展项目资金14166万元,公共卫生及社区卫生院补助7108万元,人才奖补经费1384万元;安排一般转移支付资金51582万元,主要是对体制内结算财力不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的镇(街道)进行补助。

(六)结转资金使用情况

2015年结转下年支出100000万元,当年使用75498万元,年终结转24502万元。

(七)本级预算周转金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支情况

预算周转金上年余额为102659万元,当年未使用,年末余额为102659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上年余额为169599万元,当年用于重大产业扶持资金33670万元、政府风险调节专项资金100000万元、追加关停养殖专项资金9527万元;年末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0000万元,年末余额为66402万元。

(八)预备费使用情况

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30000万元,主要用于安排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8000万元、城市公交运行补贴2825万元、安置小区房屋维修基金补助174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生育经费1000万元、锡东垃圾发电厂复工群众工作前期经费1000万元,当年共使用24558万元,结余收回。

(九)重点支出政策实施情况和资金绩效情况

2016我市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全年自评价资金量达57.3亿元,其中政府专项资金额达45.35亿元,单位专项资金额达11.95亿元。同时突出绩效评价重点,选取社会关注度高、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45个政府专项和336个单位专项公开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第三方机构评价资金量达10.85亿元。组织专家对包括城市公交运营补贴、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19个项目进行财政再评价,组织开展了6个场次专家评审会,再评价项目资金达2.56亿元。借助部门自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价、财政再评价等三道评价程序,辅以综合性评价、跟踪评价等多种手段,实现绩效管理无死角、无空白、无漏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逐步确立,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提升,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断加强,评价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列入共性指标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各部门针对上年度绩效评价中指出的问题的落实整改。

(十)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

财政厅下达我市2016年政府债务限额1270000万元(一般债务限额7700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00000万元)。截止12月底,我市政府债务余额125867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760720万元(其中政府债券575135万元),专项债务497950万元(其中政府债券218250万元)。

(十一)2016年度部门决算核查情况

按照部门决算管理制度要求,我们对74个预算单位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进行了核查,并按规定对决算数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74个预算单位2016年度上年结转和结余共计21073.48万元,本年收入共计690831.14万元,本年支出共计682994.63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共计28909.99万元。

二、2016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6年,面对经济增速换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双重考验,全市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必须”、“六大战略”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转作风等各项工作,全市财政运行健康平稳,收入增长稳中有进,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依法理财成效显著。

1、加强目标管理,收入增长平稳合理。努力克服经济下行、“营改增”扩围及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等政策性减税降费叠加压力,根据中央财税体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我市收入增长预期,坚持将财政收入增幅稳定在合理区间作为政府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抓紧抓实。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继续实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块保面”策略,紧咬年度目标,狠抓推进落实,加强收入预测分析,明确收入目标任务,落实财政稳增长举措,拓展征管思路,加强协税护税,加大对营业税、契税等税收收入清理入库力度,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9.91亿元,同比增长5.02%,圆满完成了无锡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完成191.2亿元,同比增长6.04%,税收占比为83.17%;非税收入完成38.7亿元,同比增长0.25%。

2、创新支持方式,精准施策促进转型。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江阴市产业强市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拉动社会资本投入,其中2016年安排15亿元,制定20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加大对重点重大项目、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引导全市做大做强产业、做精做优产品,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年实现“营改增”等税收减负15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减负2.4亿元。积极对上争取资金11亿元、利用财政股权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发展。

3、优化支出结构,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努力克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困难,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全力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全市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环保、住房保障、农林水利、公共安全、社区事务等城乡公共服务支出超过1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5%。居民养老保险、低保、历保、新农合筹资标准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250元/人/月提高到280元/人/月,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由600元/人/月提高到670元/人/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740元提高到800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70元/人/月提高到760元/人/月。坚持教育优先,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政策全面落实,群众获得感得到不断提升。

4、深化财税改革,加快完善财政制度。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四本预算“统筹、统编、统批、统管”。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向社会公开财政预决算、市级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以及政府专项资金清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控新增债务,压降举债成本,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全年累计完成政府债券置换34亿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镇(街道)债务管理,稳总量、控增量、防变量、降成本。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圆满完成“营改增”试点工作,实现税制有序转换、平稳过渡。创新重大项目及政府性投资工程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广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构建PPP管理机制,成立PPP项目管理机构,出台《江阴市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投资3亿元的“江阴市政府信息化PPP项目”成功落地,开创我市采用PPP模式支持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财政工作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财政增收基础缺乏有效支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负担、“营改增”等政策性减负效应超过预期,保障民生投入等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为此,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下,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财政管理等措施,逐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推进江阴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