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信息时间:2016-11-23)  点击量:
 

主任、各位副主任: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省优秀管理城市创建要求,以深入开展省“931”行动和“七整七治三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以整治和规范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环境问题为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增强城市管理部门的协同,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机制体制,提高治理能力,落实长效举措,提升管理效能,着力构建“治标有效、治本有道”齐抓共推的整治工作局面,努力实现城乡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

一、坚持统筹组织,强化工作领导

近年来,我市从强化机构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推进等举措入手,不断完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政府主导,强化保障。一是在市级层面专门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52个相关部门和属地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络体系。二是立足城管委,在全市各镇(街道)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市政府每年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与专题研究或听取汇报有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定期进行督查;三是市政府将环境整治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年度计划,实行严格科学的目标管理和严厉的奖惩考核,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二)规划先行,健全制度。科学编制了《江阴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整治规划(2013—2015)》、《江阴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并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2016年2月组织完成了931两年接续整治规划;同时,我们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组织编制了城区停车规划、户外广告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为环境整治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引领作用。

(三)舆论引导,造浓氛围。积极营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增强市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参与意识。更新设置公益广告180处,积极在“一报两台”开设专刊、专栏,定期举办“政风面对面”和城管开放日活动,利用《江阴城管简报》、“倡议书”、100余块社区城管宣传栏以及城管手册,持续介绍环境整治成果,先后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万份,提高了市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二、坚持项目引领,优化环境秩序

我们认真对照“931”整治标准和要求,参照技术指南,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治项目。在此基础上,2015年我们推动实施“七整七治三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多轮专项整治行动来倒逼城市整体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全面完成“931”项目整治。我们牢牢把握“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关键要素,不断强化市级统筹,及时下达各部门年度931工作目标责任书。整治工作归口由城管、水利、住建、公用事业、公安、商务、市场监管、园林、澄江街道等9责任单位牵头,系统落实责任,明确整治要求,统筹化组织,项目化推进,确保了我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2013年—2015年,我市共投入经费10亿余元,顺利完成142个整治项目。先后整治22个城中村、9个城郊结合部、32个老旧小区、20条背街小巷、10条城市河道、6个低洼易淹易涝片区、28个建设工地、8个农贸市场、7个绿化整治,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并经省、无锡市考核通过,创成省级城市管理示范社区2个(大桥社区、文定社区),示范路7条(含原市容管理示范路)。2016至2017年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接续方案锁定了64个整治项目和长效管理水平提升7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并不断拓展整治内容,提升整治质量,集显整治效果。目前,2016年所有931项目已全部开工,18个项目已提前完成整治。

(二)深化实施“773”综合整治。2015年以来,我们把环境整治工作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迎检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实施“七整七治三提升”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153个整治项目,目前已先后排查各类问题18大类4200余处,推动制订专项方案28个,统筹完成整治项目87个。全市累计围绕“门店、停车、经营、工地、环境、建设”六大秩序,清除暴露垃圾、渣土9600余吨,城区18条主干道实施“一月一路”整治,更新“门前五包”责任书16500多份,清除乱张贴2.8万处,城市市容景观和环境秩序更趋品质化、规范化。累计开展“露天菜场”整治197次,取缔城中菜场早市、百花园、花园菜场和沈家田等区域“露天菜场”25个;开展夜宵流动摊整治1100次,查纠各类无证摊贩12000多起;查处不按规定停车行为42.9万起,其中重点路段8.9万起。对违法设置、一店多招、多层多招、不符合标准以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拆除整改194块。各镇(街道)均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共投入整治经费4亿余元,完成镇区重点路段改造4公里;完成公共地块等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对30余个小区进行了垃圾回收设施、路灯设施、便道修筑、单元门更换及停车位等实施改造;清淤疏浚合计3万余立方米,新建护岸7公里;查处各类企业违章建设200余起,查处农村违章建设100起;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70余处,搭建围挡20公里;改造20余座公共厕所。拆除清理破旧广告、违规广告及各类招牌等2000余块;取缔各类违规“小作坊”120余个;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展板)2000余块。

近年来我市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如下:

1、整治旧城片区(城中村)。按照改造型和改善型两种方式推进旧城片区(城中村)整治,2013—2017年计划完成整治项目49个,目前已完成皇家庄、长绛新村、王家宕等22个改善型城中村整治。共计投资6000万元,主要对污水治理、拆除违建、清淤河道、整修路面、清除垃圾、墙面出新等方面进行整治。

2、整治城郊结合部。2013—2017年计划完成城郊结合部整治项目36个,目前已完成20个城郊结合部改造。城郊结合部整治涵盖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广告招牌、河道沟渠、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等11大环境治理领域,切实整治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现象,全力以赴攻克治理“顽疾”。

3、整治老旧小区。2012—2017年计划完成老旧小区整治项目49个,目前已完成五星花苑、普惠苑一区、花园一村、黄龙新村、创新一村、先锋公园、虹桥七村等48个老旧小区改造。共计投资2.2亿余元,涉及房屋380余幢、10680户,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米,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停车位改造、优化绿化景观、基础设施改造和外立面出新改造等。

4、整治背街小巷。2013—2017年计划完成背街小巷整治项目36个,目前已完成寿山路,健民巷(中北新村),益家埭3—112,都督巷,小塔巷,南街117、119号等60余条背街小巷改造,共计投资1600万元,通过完善道路、路灯、排水、环卫、停车等基础设施,消除乱贴乱画、乱牵乱挂、卫生死角、积存垃圾、道路坑洼不平等现象。

5、整治城乡河道。2013—2017年计划完成河道整治项目19个,目前已对普惠中心河、团结河、澄塞河、应天河等10条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共计投资超过1亿元,整治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水系沟通、调水引流、完善雨污分流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等,累计清淤河道12公里,清淤土方22万方。

6、整治农贸市场。2013—2017年计划完成农贸市场改造项目13个,目前已分批对城中、滨江、西园等8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整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市农贸市场的发展规划和《江阴市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标准》。计划再通过两年时间,对全市各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改造分整体改造或翻建、局部区域改造、辅助设施改造三类进行。

7、整治城乡绿化。在2015年度确定的7个绿化整治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完成麦德龙周边、大桥南路芙蓉大道路口、毗陵路南侧、澄张连接线人民路口、芙蓉湖公园南门东侧共计31个项目,绿化改造总面积98959平方米。

三、坚持部门牵头,确保整治实效。

总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经验,我们确立了条线部门牵头指导,块面组织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力保障了整治成效。公安局以32条严管路段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治理,推进公安、城管联勤严管常态化运作,并投资185万元在主城区17条严管道路上设立32个违停自动抓拍点,深入开展“打非治违”、酒驾、校车专项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快推进2016年度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6105辆,努力打造平安建设示范区、智慧警务先导区、民生公安引领区。住建局抓好文明施工专项整治,始终将文明施工专项整治贯穿于日常监督检查中,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落实扬尘控制措施,切实做到施工文明化、工地围挡化、进出道路硬化、运输车辆密闭化、场地洒水降尘化、出入车辆清洗化、竣工场地净化,有效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推行标准化施工。积极落实市政道桥设施专项整治,根据市政道桥设施整治方案和市政设施养护范围划分的七网格、三大类分阶段实施方案,加强城区范围内人行道板、侧平石和道路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管养维修;同时,抓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督查考核,全面实现长效管理常态化,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有显著的提高。交通局对管养的568公里道路和843座桥梁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对整治的目标和问题进行了摸排和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整治。同时,加大超限运输、路面污染、公路非标、路边摊点等违法行为整治工作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大渣土车、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源头管理,努力打造平安、畅通、智慧、高效、绿色的交通服务体系。市场监管局按照“布局合理化、设施超市化、主体市场化、管理规范化、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原则对农贸市场进行了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星级诚信文明市场评定、创建平安市场达标等活动,市场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目前,全市拥有省五星级诚信文明市场3家、省四星级诚信文明市场6家、无锡市三级以上星级文明市场34家。公用事业局切实承担全市主城区的道路、桥梁、公共广场、城市河道等城市公共区域约1700万平方米的保洁工作,牵头背街小巷整治,重点排查保洁盲区、卫生死角等,扎实开展绿化带专项治理,有效解决绿化带内垃圾累积、蚊虫滋生的难题;开展道路细化治理,逐个清理道路人行道杂草、路牙边沟泥、积存垃圾、窨井堵塞落叶、沿途抛洒泥巴等,提高道路净化度;开展小区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整治小区环境,义务清理小区及楼道杂物和无主垃圾1790吨。同时,加强路灯照明及公共厕所、垃圾房(箱)等公用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更换、维护路灯照明536盏,新增果壳箱120个,收集房496个,垃圾桶1000只,全力营造干净整洁面貌。新建污水主管网84公里,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08个,实施37个片区的控源截污改造,有效改善了城乡水环境质量。城管局以“整”开路,围绕“党委政府绝对放心、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人民群众普遍赞誉”的建队目标,牢牢把握:“文明创建,城管先行”的目标理念,“江阴文明我的责任,江阴城管我的责任”的责任意识,“辛苦我一人,幸福江阴城”的担当精神以及“做好城管工作就是要管好人”的管理思维,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自觉性,以“门店、停车、经营、工地、环境、建设”六大秩序为工作重点,以“一条路一条路整治、一间门店一间门店规范、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攻坚、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化解”的原则,明确管理标准,停车场管理推行“五统一”(统一着装、统一挂牌持证上岗、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文明礼貌用语、统一落实停车区域及周边卫生保洁责任),进一步改革勤务模式,成立机动中队,每月评先评优,深化“城警联动”一体化管理,反复整、整反复,确保城区市容秩序的整体提升,显见性市容管理问题的明显压降。园林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实施增绿、补绿、添绿,绿化、净化、美化,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现场踏勘,确定整治项目,表格式推进、挂图式作战、网格式管理,对建成项目的绿地养护考核工作,每月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一起进行养护考核,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在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确保城乡绿化环境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土地储备中心加强对城区储备地块管理,开展了城区储备地块的整治工作。通过建设围墙或广告围挡、垃圾清理、场地平整、撒播草籽、设立临时停车场等方式,结合各储备地块的实际情况,根据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对重点区域、及群众整治诉求呼声较高的储备地块编制方案进行整治,确保了储备地块环境整治工作高效推进。截至目前共梳理出55个急需整治的储备地块,按沿江、城东、城中、城西、城南等五个区域进行划分,分68个批次操作实施。共新建围墙约10000米,修补围墙约2500米,新建广告围挡约1400米,公益广告上墙13000平米,围墙公益广告修补2000平方米,新建临时停车场7个,播撒草籽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同时不断梳理其他急需整治地块,确保了不留死角。澄江街道以建设城市、服务城市为宗旨,加强镇村建设管理,加快重点项目推进,规范工程建设行为,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四、坚持品质保障,提升基础功能

始终坚持整治、建设与管理并重,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加强源头管控,剖析问题根源,注重设施配套,建立完善功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力度,持续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积极加快市政设施配套建设。高质量实施交通畅通工程,近年来投入百亿余元,完成了江阴大道、海港大道、暨南大道等6条干线公路,打通了城市外环快速通道。城区路网系统方面,以拓宽城市骨架、打通断头路、渠化交叉口节点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系统,建成30条主次干道,打通了20余条断头路,改造21条道路和15个交通瓶颈,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畅通问题。在推进公共绿地的建设方面,我们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快实施城区植绿增绿、垂直挂绿、文化建绿、拆墙透绿和引山入城等工程,建成黄山森林公园环山路、芙蓉湖公园、绮山生态公园等生态林地。全面改造道路绿化,延伸绿色走廊,做到“建一处、绿一片、景一新”。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8%,绿地率达到3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4平方米,市民出行400米就能步入绿色空间。

二是着力强化公用事业建管水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建管要求,整合公用事业职能,全面推进公用事业“五张网”建设。即“构建精细高效的环卫保洁网、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网、系统合理的污水处理网、稳定可靠的燃气供给网、绿色高效的路灯照明网”。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为1400吨/天,生活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投资5.9亿元的垃圾发电厂三期扩建项目已启动,全市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处置点30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成效明显;严格落实供水企业主体责任,年安全供水2.55亿立方米;21家城镇综合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1.3亿吨,城镇污水运行负荷率达72.7%以上,城区和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6.5%和86.89%;年供应天然气约5.4亿立方米,销售液化石油气约3.2万吨,全市管道燃气气化率54%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9万余光源、1000余公里路灯安装维护和60余公里的景观亮化工程,主要道路装灯率达100%,采取多种节能措施,平均每年节约电费约1200万元。

三是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管理能力。坚持堵疏结合的管理原则,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积极缓解各类“城市病”。加强城区停车秩序管理,推行“严管路段”(罚100扣3分),2015年实施“城警联动”执法,出新城区交通护栏板6000余米,设置物理隔离桩800余个,新增停车泊位1800余个,非机动车泊位线14000余米,启动政府性公共停车泊位管理经营权出让,主城区697个公共停车泊位实现社会化管理。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2015年重新规划新建了105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同时改造提升了原有的21个网点,投放2500辆自行车,达到200—500米的服务半径,基本实现主城区全覆盖,自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以来,总租用量达146万次,日均6522人次,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实施建筑垃圾综合管理,统筹城乡建筑垃圾管理,积极清理暴露垃圾,对无证运输、随意抛洒滴漏等情形严管重罚、高限处罚。完成455辆运输车辆密闭改装及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工作,严格落实定时定线密闭运输、定点消纳处置要求。建成土地山建筑垃圾处置场,改变了我市没有政府性消纳场的历史,规范处置工程渣土、建筑垃圾380万余立方,核准企业自行消纳处置400余万方。同时,我们还设置119个招贴栏,为合法信息广告提供“下水道”;在规范设置擦鞋、修理、早点摊等便民服务点的同时,全面清理城区水果、小百货、零食销售摊点、早点亭等200余个。

五、坚持社会参与,实施综合治理

始终把“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贯穿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始终。运用“互联网+”理念,搭平台、建载体,充分实现了政民联通,高效互动。

(一)实施数字化管理。我市数字城管项目在住建部9大基础应用系统之上,扩展开发了移动办公、视频监控等12个功能子系统,在城区设置了视频监控探头132个,与公安共享视频9200余个,整合了相关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资源,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理信息化手段。管理面积为主城区988平方公里,运行情况良好,充分依托数字城管平台,科学、准确、及时、高效处理城市管理问题,实现城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我市数字城管系统考核科学建模,对52家成员单位数字城管案件的完成量、完成时间、完成效率实施综合考量,实时生成考核数据,列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考核数据与市纪委电子监察系统实时联网,纪检监察部门对数字城管案件做到及时跟踪。至2015年底,数字城管系统已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04576件,结案率98.87%。我市数字城管平台一期工程已高标准通过省住建厅专家组验收。目前我们数字城管二级平台已全面铺开,已有南闸、新桥等多个二级平台投入使用,数字城管系统也正向智慧化升级。

(二)打造“城市啄木鸟”品牌。2015年我们开发了“城市啄木鸟”手机app软件,依托互联网、手机终端传播迅捷、受众面广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发挥“倒逼动力、传递压力、形成合力”的机制作用,把“城市啄木鸟”打造成为同创共建的平台、检验效能的窗口、服务民众的载体、传播文明的管道、管理绩效的工具,市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共建共享美好环境,让市民群众在环境整治中真正享有“获得感”和“满足感”。目前,“城市啄木鸟”上报以市镇(街)各级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热心市民为主。市民通过手机下载“城市啄木鸟”APP软件,注册登录,实名认证,实时发现、拍照定位、及时上传,后台24小时对上报的各类案件进行判别派遣,实时联动城乡52个职能部门和单位,针对涉及的22大类469小类管理问题,明确了处置时限和标准,处置用时最短的(如违章停车)不得超过30分钟。对于部门的完成绩效实行每月考核排名,对涉及多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的案件进行专题协调。运行以来,已受理各类诉求3万余件,已办结90.1%,有力巩固了文明创建基础,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我们推出了“城市啄木鸟”(专业版),主要供主城区城管执法队员使用,执法队员每一天的工作绩效都可以通过“城市啄木鸟”(专业版)直观体现,实时考核,及时跟踪,落实成效。同时,我们正在不断完善“城市啄木鸟”系统功能,依托“啄木鸟”培育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更加注重“服务”属性,逐步加载“智慧停车”、“便民服务”等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

(三)建立满意度评价机制。依托12345、“城市啄木鸟”,进一步完善“满意度评价机制”,对市民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认真答复处理并开展回访,对部门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考核,倒逼管理。同时,重点跟踪督查影响市民群众生产生活、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部门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问题,现场调查,协调督办,部署整改。始终把群众满意率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要求,把群众满意率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以群众的现实需求来倒逼整改落实,以群众的满意度来倒逼提升工作水平。

回顾近年来环境整治工作实际,我们感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城区面积扩大,外来人员增多,城市的承载力有限,城市运行过程的协同和互动未能摆脱传统模式束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距离“重功能、重生态、重人文”的要求还有差距,如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不够合理,市政设施(道板、盲道等)建设和管养相对滞后,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还需跟进,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社区管理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城管队伍力量薄弱,工作力度有待强化等。同时,城市管理的整体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之间还需通力合作,城管委定位协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解决“治本”问题。

下阶段我们将在市人大的关心监督下,以“1310工程”为指引,继续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突破口,不断优化城市管理思路,构建“大城管”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管理机构建设与制度保障,加大有效投入力度,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下移城市管理重心,落实长效管理举措,不断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管理软件和硬件设施同步建设,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齐头并进,市容市貌和市民素质同时塑造,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全面提升,为建设现代化有特色美丽宜居新江阴做出更大的努力。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