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年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主基调,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努力化解矛盾制约,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优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主要计划目标除少数指标没有完成外总体进展良好,情况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
(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
(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 ;
(六)进出口总额下降8.6%,其中出口总额下降10.4%;
(七)到位注册外资10.29亿美元;
(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8.9%;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3%以内;
(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
(十一)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国家“十三五”减排实施办法仍未审定);
(十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9.3%。
上半年的发展情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兴产业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新兴产业完成规上产值1231.1亿元,同比提高了3.8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提升,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规上产值1294.6亿元,同比增长4.7%,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4.7%,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92亿元,增长11.7%,其中完成工业投入255亿元,增长15.1%;完成技改投入173.78亿元,增长20.7%,有效提升了优势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江阴板块再度扩容,新增境外上市企业1家(中国晶体新材料),过会2家(广信感光、江阴农商行),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
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创新载体建设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工作站27家、院士工作站4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5家、工程技术中心142家,世界名牌1只、中国名牌13只、省级名牌125只,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知识产权工作量质并举,上半年全市共申请专利8923件,其中发明专利5153件;授权专利2092件,其中发明专利407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2件;PCT申请量39件。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9.8%、202.9%、55.3%。政策扶持落实到位,对2015年度45家科技小巨人成长企业落实政策资助1943万元,对2015年列入科技三项费、专利扶持政策的科技项目进行政策兑现3000万元,落实2015年度高企所得税优惠约8.24亿元,落实企业研发费优惠0.8亿元。
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250元、600元提高到280元、670元;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对全市30万人进行入户调查和信息录入;出台《关于拓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功能的通知》,不断扩大个人帐户使用范围。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基金规模由1000万元扩大到2000万元,贷款期限由原来的2年延长到3年;启动江南大学国家科技园(江阴)创业园”、创业大学建设。上半年共扶持创业人数1410人,带动就业人数8022人,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农村调查失业率控制在2.83%。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新澄江中心小学、江阴第一初级中学续建项目和江阴中专校(一期、二期)、江阴第一高中、江阴实验中学、江阴二中改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不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大力开展阳光体艺活动,稳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2016年我市高考本二以上进线率、高考总均分继续位居无锡市第一;不断加强教师培训,上半年55个培训项目顺利推进,完成各类培训6800余人次;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有所突破,江阴中专成功牵手南京晓庄学院,合作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试点,中高职“3+3”分段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江阴中专校、华姿中专校分别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开展分段培养工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稳步推进全民阅读公益服务点建设工作,76个公益服务点已完成选址筹备工作,37个公益服务点已动工建设;“锡剧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上半年送锡剧进校园25场;“文化走基层 服务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已送演出下乡40场,送影1270场,送评弹230场,全市上半年共组织公益性文化演出260场。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水平提高到人均800元,推进即时结报与“一卡通”、“一站式”结算服务,扩大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受益面;强化医疗专科建设,二院的肿瘤科、康复科、肛肠科,四院普外科、肿瘤科、血液净化,五院康复科、妇产科,青阳医院普外科、骨科、针灸科等专科建设成效明显。
城乡面貌不断提升。路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于2015年12月通过交工验收,2016年5月8日正式通航。新锡澄运河滨江西路桥建设工程、紫金路新建工程、光明路改建工程、黄泥浜桥改造工程、锡澄线大修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累计实施各类建设项目20余个,千禧苑菜场污水管道抢修工程、新长路长泾段道路照明工程、澄塞河南北侧区域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9项工程顺利完工。14个镇街有机垃圾就地处理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完成工程建设;新建供水主管网8公里,小湾水厂30万吨深度处理改造项目进入土建施工阶段;扎实推进城区控源截污工程,完成天鹤一村等37个区块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建污水主管网4.5公里、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个;启动实施农村供水管网及户表改造工作,目前有8个镇街12个村已确定改造计划,正在进行合同签订与监理招标工作;新建天然气管线113公里。城市综合治理不断强化,上半年共拆除违法建设701起,5.2万余平米;启动8家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其中4家已基本完工,2家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公园广场、菜场周边及小区附近的无证摊贩开展集中整治251次。
绿色发展有力推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上半年全市累计关停“三高两低”企业17家,淘汰燃煤锅炉160台,完成利港电力3台机组改造,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5%。热电整合有序推进,民达热电关停通过省能源局、省经信委检查验收,第一阶段热电整合圆满收官。河道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对黄山港河(秦泾桥断面)、东城河(进修学校断面)、张家港河(顾家桥断面)、黄昌河(观西大桥)共四条河道进行专项调查,不断提升监测调查能力;组织镇街制定“十三五”黑臭河道整治计划,全市14个镇街园通过清淤、沟通水系、污水截流等措施,加强对33条黑臭河道整治。上半年,共清淤河道21公里,护岸(坡)整治14公里,河道轮浚已开工120条,完成90条。畜禽养殖场整治行动推进顺利,已签订关停协议的养殖场106家,完成68家畜禽养殖场的关停。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资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研究拟定《江阴市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等国资改革文件,并将陆续推动实施。企业运营成本不断降低,出台《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降低水电气等要素价格、降低税费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用人成本等五大类32个方面,全面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在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市剩余的12个应确权村继续推动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开展确权登记颁证的村达到全市应确权村总数的100%;建成覆盖14家镇(街道)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网络,截止目前,我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登记项目245条,成功交易12宗,成交总金额3500万元。口岸通关环境不断优化,加快实施江阴电子口岸二期工程,完善江阴口岸国际航行船舶单一窗口,推进通关放行的电子化和无纸化;上半年,“单一窗口”共完成审批事项8200余票,为企业节省物流费用约170余万元。优化对外贸企业服务,协调口岸查验单位深入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积极宣传江阴港口口岸扶持外贸发展及降低企业水运成本政策,优化“一船一报”等监管流程,给予企业最大便利。全面释放登记改革红利,以“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为具体抓手,以办理无锡首张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为突破口,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门槛,优化流程,提升效能。
上半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较多困难,市场需求总体不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明显,转型提升依然艰难,结构优化任重道远,资金链条依然紧绷,企业出险时有发生。下阶段,我们将认真对照全年的目标要求,狠抓落实,确保重点,尤其在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等指标方面加强落实和推进,为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继续当好全省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而更加努力。
一、千方百计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对照全年目标,细排时序进度,集中攻坚、重点突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稳定企业生产。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要素保障,搭建各类平台,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抢抓市场、加快发展。二是抓项目投资。要紧紧围绕全年投资和重大项目的目标任务,认真查找差距,及时落实措施,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三是紧抓财税增收。切实做好鼓劲激励、稳心留根工作,着力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挖掘潜在税源,确保完成全年财税增长各项指标任务。
二、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城乡建设“1310”工程,围绕片区开发、重点工程、城市管理等各项工作,强化举措,创新机制,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能级提升。加快推进交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新锡澄运河滨江西路桥、紫金路、光明路等新建改建工程;加快推进外滩公交首末站、公交新华站停车场扩建、芙蓉大道快速路、亚包大道大修、河豚路大修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环境治理工作,推动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三污同治”,加大印染及电镀企业、畜禽养殖、黑臭河道等整治力度,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着力治理水体污染;实施重点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污染及工地扬尘防治、秸秆禁烧等工作,着力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加快推进市容管理工作,围绕精细有序市容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开展分类整治,着力解决市容环境秩序方面的突出问题。
三、切实保障民生目标的实现。围绕年初的既定目标,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集中精力办实事、解难事,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普惠于民。一是推进民生实事,倒排工作计划,强化时间节点,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年初各项承诺兑现到实处。二是解决民生热点,围绕就业、保障、就医等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和各项保障标准提标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医院、学校等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三是确保民生稳定,持续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民生环保等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涉稳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