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市2015年度财政决算已经省财政厅审核通过,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市2015年度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5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2015年,面对经济增长新常态,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的目标定位,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发展,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科学管理财政支出,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89154万元(其中镇(街道)、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65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5%,增长9.1%。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53514万元(其中镇(街道)、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0324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12%,增长9.65%。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2015年全市可用财力为2282304万元,当年实际支出2053514万元,提取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8790万元(其中高新区提取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0000万元,地方财力与财政支出总额相抵后,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937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91%,下降89.35%;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14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42%,下降89.54%;净上解1363万元,当年结余6532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709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65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09%;当年结余521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80728万元,完成预算的117.72%,增长24.38%;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09901万元,完成预算的96.81%,增长19.55%;净上解9092万元,当年结余261735万元。
(五)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情况
2015年上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109557万元,当年拨付70400万元,结转下年拨付39157万元。上级下达补助均为专款专用的项目资金,主要为环保整治、科技创新、涉外发展、企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振兴、农业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
(六)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15年市级安排镇(街道)、园区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106546万元,其中主要项目为: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25083万元,农业农村发展项目资金14800万元,公共卫生及社区卫生院补助7193万元,人才奖补经费3854万元;安排一般转移支付资金47262万元,主要是对体制内结算财力不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求的镇(街道)进行补助。
(七)2015年度部门决算核查情况
按照部门决算管理制度要求,我们对73个预算单位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进行了核查,并按规定对决算数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73个预算单位2014年度上年结转和结余共计29987.73万元,本年收入共计639205.94万元,本年支出共计636183.38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共计33010.28万元。
二、2015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5年,面对经济增速换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双重考验,全市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必须”、“六大战略”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转作风等各项工作,全市财政运行健康平稳,收入增长稳中有进,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依法理财成效显著。
1、财政运行健康平稳,收入增长稳中有进。坚持稳字当头,确保稳中求进,全年财政收支始终稳定在合理区间,有力维护了经济平稳运行,保障了市委、市政府各项任务推进。加强目标管理。继续实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块保面”策略,落实目标责任,坚持依法征管。落实增收举措。从挖掘“营改增”增收潜力、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租赁纳税行为、清理非税收入存量资金等方面多措并举,努力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协税护税。积极完善税收征管保障体系,加快部门协作机制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加快信息共享,做好挖潜增收,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促增收的合力,确保收入颗粒归仓。
2、服务发展多措并举,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文件精神,综合运用政策、资金组合拳,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注重政策引导。在重大项目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外贸稳增长等方面提供财政政策支持;在激励板块增收、鼓励企业发展、加强协税护税等方面优化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动各级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扶持。市财政安排各类经济转型发展专项资金1.3亿,积极对上争取各类资金10.96亿元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继续利用财政股权投资基金扶持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总盘子突破1亿元。完成省厅下达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28.89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4.45亿元,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创新投资方式。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启动“江阴市政府信息化PPP项目”,撬动社会资本为经济发展加力增效。落实减税降费。全面落实“营改增”、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所得税优惠、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3、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全力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3%用于民生,总量达156.68亿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财政部门安排3.43亿元用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及补差。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高、职高、义务教育阶段分别提高到每生每年1500元、2100元和1100元。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标准从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210元/人/月提高到250元/人/月,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由500元/人/月提高到600元/人/月,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00元/人/月提高到670元/人/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660元提高到740元。完善一般转移支付。对不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要的镇(街道)进行一般转移支付,切实保障镇(街道)民生刚性支出需求和正常运转需要。压降“三公”经费支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政策标准,2015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比继续下降22%。
4、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着眼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全面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全口径预算编制。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四本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编制范围。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按照透明预算的要求,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政府专项资金清单,公开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现政府专项资金和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全覆盖。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有效压降融资成本,确保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同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通过公开招标,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协审造价机构预选库。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将政府性债务全面纳入预算管理,有效防控风险,积极构建“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新机制。严格债务规模和成本管理,加快推进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有效压降举债成本。有序控制债务总量,主动提前与镇(街道)对接,测算、平衡各镇(街道)年终资金需求,协助完成举债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5年的财政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工作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增收基础尚不稳固、增收难度加大,实体经济基础仍较薄弱,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需进一步提升,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等。为此,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指导和监督下,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财政管理等措施,逐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推进江阴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