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我市2015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5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的目标定位,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发展,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科学管理财政支出,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顺利完成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次会议确定的收支预算调整任务,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9.91亿元,年内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整为217.72亿元。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72亿元(其中镇(街道)、园区收入17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 %,增长8.5%,税收占比83.16%;其中:国税税收收入67.5亿元,增长7.1%;地税税收收入112.71亿元,增长11.1%;财政非税收入37.51亿元,增长4.81%。
(二)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支出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6.32亿元,年内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整为203.07亿元,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07亿元,比上年增加支出15.79亿元,增长8.43%,
(三)财力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15年预计当年结算财力199.07亿元,加地方政府债券、上年结余结转等因素,全市预计总财力为214.43亿元,镇(街道)园区预计分成财力105.34亿元。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07亿元(其中:镇(街道)园区支出105.34亿元);计提预算周转金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预计7.36亿元,扣除结转下年支出7.2亿元,年末净结余0.16亿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0.65亿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0.65亿元;年内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调整为1.71亿元,支出预算调整为1.64亿元;全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71亿元(其中:利润收入0.82亿元,产权转让收入0.89亿元),预计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64亿元,当年结余0.07亿元。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84.77亿元,年内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调整为17.88亿元,全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7.88亿元。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84.69亿元,年内经人大常委会批准,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调整为17.38亿元,预计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7.38亿元。
(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83.3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73.33亿元,当年结余9.98亿元。全年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6.84亿元,预计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9.3亿元,当年结余17.54亿元,累计结余201.34亿元。
(七)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重点
1、财政运行健康平稳,收入增长稳中有进。面对经济下行和财政增收双重压力,千方百计稳增长,财政收入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7.72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超过了无锡和苏南平均水平,圆满完成了无锡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完成180.69亿元,同比增长9.3%,税收占比为83.16%;非税收入完成37.03亿元,同比增长4.81%。紧咬年度目标,狠抓推进落实,及时测算分解全年目标任务,倒排计划,继续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块保面”策略,确保收入稳中有进;强化收入征管,落实增收举措,从政府平台缴税、“营改增”税收、限售股减持、非税收入结余入库、检查异地异常票规范税收秩序、加快重点集团企业主辅分离等方面多措并举,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努力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协税护税,做好挖潜增收,积极构建税收征管保障体系,加快部门协作机制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加快信息共享,确保收入颗粒归仓。
2、服务发展多措并举,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对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作用,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注重政策引导。在重大项目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外贸稳增长等方面提供财政政策支持;在激励板块增收、鼓励企业发展、加强协税护税等方面优化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动各级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扶持,安排科技转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共计1.3亿元用于支持各类企业发展,积极对上争取各类资金10.6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继续利用财政股权投资基金扶持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总盘子有望突破1亿元,同时,第一批1600万元股权投资资金顺利实现股权退出。落实结构性减税。继续落实好“营改增”、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所得税优惠、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3、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努力克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困难,在支出结构上坚持民生导向,打造公共财政。全年民生支出超过150亿元,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环保、住房、农林水事务、公共安全、社区事务等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超过七成。居民养老保险、低保、历保、新农合筹资标准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210元/人/月提高到250元/人/月,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由500元/人/月提高到600元/人/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660元调增至740元,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00元/人/月提高至670元/人/月。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镇级政府的正常运转,对不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要的7个镇(街道)进行了一般转移支付,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经费支出市级统筹支付政策,减轻了相关镇(街道)的负担。
4、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全面实施全口径预算编制,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四本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现政府专项资金和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全覆盖,打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最后一公里”,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单位,上报市委、市人大及市政府,并与年终考核以及来年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相挂钩,形成“用钱必问效”的预算执行约束力,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将以往年度结余结转资金收回财政总预算,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全面公开财政预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等内容,试点公开9个单位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决算。研究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做好PPP模式推广运用的各项筹备工作,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PPP管理机制打下基础。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强投资规模细化论证,严控债务规模。加快债券置换,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全年完成省厅下达江阴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28.89亿元。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工具,逐渐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有效地压降融资成本。
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财政工作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增收缺乏长期可持续手段,财政稳增长压力较大,收入质量仍有待提升;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民生投入等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加以解决。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公共财政制度,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激发财政管理内生动力;坚持依法理财,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和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强化财政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控制财政风险,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情况,2016年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96亿元(其中:镇(街道)、园区收入185亿元),增长7%,其中:国税税收收入72.86亿元,增长8%;地税税收收入121.73亿元,增长8%;财政非税收入38.37亿元,增长2.3%;税收占比83.53%。2016年全市征收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32.96亿元,加上预计上级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收入23.32亿元、上年结转结余7.3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63.64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56.5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25亿元(镇),上解上级支出40.01亿元、地方债券还本支出1.3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7.08亿元。镇(街道)、园区分成财力115.87亿元,相应安排支出115.87亿元;市本级实际可用99.38亿元,安排支出预算99.38亿元;收支平衡。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6年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0.7亿元(利润收入0.7亿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0.7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6年安排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5.76亿元,剔除省集中后,政府性基金财力为25.71亿元;安排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25.71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6年安排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00.82亿元,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91.26亿元,当年结余9.56亿元。
三、完成2016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2016年,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改革日趋深化、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全市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五个统筹”,全面落实“四个坚持”,认真做好财政预算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坚持稳字当头,继续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紧咬年度目标不放松,实施“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块保面”策略,确保财政收入稳中求进,确保收入增幅稳定在合理区间。坚持转变观念,努力探索财政理财新思路,转变传统财税优惠政策做法,通过加大民生投入、政府购买服务、盘活存量资金、调整和改革政府投融资模式以及贴息、财税引导等措施,抓住“一带一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契机培育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加强收入征管,加强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推进任务落实;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加强税源清理排查,打击涉税违法活动,防止税源流失;完善协税护税和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继续推进财税征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涉税信息分析利用,确保税款及时缴库。密切关注财税改革动向,合理把握收入增长与质量提升的平衡关系,切实增强政府有效财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二)坚持精准施策,当好促转型的“助推器”
实施更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支持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引领产业转型,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经济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用好财政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各类企业发展。试行“PPP”发展模式,放大财政资金杠杆和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安排节能减排、生态补偿、城区雨水管网维护、绿化管护、道路养护、热源头整治等生态环境建设类专项资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三)坚持优化结构,做好惠民生的“加油站”
在财力增长趋缓与刚性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在保障民生上“锦上添花”。不断提升居民养老、被征地农民养老、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居民低保等保障水平,保持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合理比重。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雪中送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转移支付制度,对不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需要的镇(街道)进行一般转移支付,确保基层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需求。通过把高中经费支出调整为市级统筹支付,减轻相关乡镇负担。在“三公”经费管理上“釜底抽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等各类制度规定,以及我市出台的因公出国经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管理办法,实行党政机关会议定点饭店管理,将节约的资金用于民生支出。
(四)坚持依法理财,走好法治化的“新路径”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要求,探索法治财政建设的“新路径”。深入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以法治精神引领财政各项工作开展。认真贯彻新《预算法》,积极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匹配新常态的财政体制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公共财政制度。认真学习、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全面梳理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收支执行、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各项预算收支行为合法合规。推进业务工作流程标准化建设,有效防控财政风险。全面实施全口径预算编制,统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单独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面公开市级各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实现部门专项资金和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全覆盖,推进政府专项和单位专项资金清单公开。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源头严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调整优化政府投融资模式,努力化解债务风险。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确保圆满完成2016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阴而努力奋斗。
附件:江阴市2015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江阴市2016年预算(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