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江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快城区企业退城搬迁的议案》和《关于城区过境货运车辆禁行的议案》,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第三、第四次会议连续三年对两个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议。城区企业退城搬迁和过境货车禁行两项工作事关产业结构的转型,事关城市功能的优化,事关环境质量的提升,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四年来,市政府始终把落实决议要求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坚定不移抓推进。现将两个决议执行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加快城区企业退城搬迁议案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自2012年初市人大十六届一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快城区企业退城搬迁议案的决议》以后,四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属地街道按照决议的要求,全力推进城区企业退城搬迁工作,共签订搬迁补偿协议企业近200家,涉及土地约4100亩,房屋约100万平方米,为滨江花园城市核心区建设、应天河风光带打造、道路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安置房建设、房地产开发、城市经济发展打开了空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管控、宣传到位。严格执行《关于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的意见(试行)》文件,划定142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区、66平方公里的近期退城实施区。市发改、规划、住建、国土、工商等部门各负其责,对近期退城实施区内的企业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不再新增工业用地,不再新注册成立工业企业,工业用地不准分割转让,不准改扩建厂房,不准进行项目技改,停止已批未建项目,取消相关优惠政策。管控措施实施以来,逐步得到企业家们的理解支持,特别是一些前景堪忧、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认识到在城区已经没有生存空间,在环保标准、产业规范等各类监管的高压态势下,城区的部分企业逐步缩小产能,有的甚至停止经营生产活动,主动要求搬迁,向外寻求发展空间。部分企业在退城中实现了转型,在搬迁中实现了升级。
二是落实政策、规范操作。市土地储备中心是企业退城搬迁的业主单位,属地街道是实施单位,审计部门是监管单位,市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一方面落实政策,让企业搬迁不吃亏,长远发展有后劲,对于不再在江阴范围内新征用土地的企业,除按照规定给予补偿外,再按土地评估价的50-80%奖励给企业。另一方扎紧口子,严格规范企业退城搬迁中的调查摸底、资产评估、跟踪评价、会商洽谈、签约搬迁等程序,对确有原因要求增加补偿的,通过评价公司全程参与、部门联合会商、重大事项政府集体决策等办法,杜绝不规范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是实事求是、顺势而为。2014年开始,城区企业退城搬迁的签约数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前几年企业搬迁力度较大,大量城区企业已经完成搬迁,存量变小;二是土地市场持续下行,房产市场低迷;三是国务院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压降政府性债务。市政府本着实事求是、顺势而为的原则,及时调整思路,按照《江阴市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5-2020》的时序要求,调整优化城区企业退城搬迁实施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城市发展需要,重点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安置房地块、有招商意向的地块上的企业以及对群众生活环境有影响企业的签约和已签约企业的搬迁。集中精力、集中财力,有效盘活存量土地,减少政府资金在土地上的沉淀,加快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企业退城搬迁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核心城区的沿江区域、南门区域、西门区域等的工业企业基本全部签订搬迁协议,基本完成房屋拆除、设备搬迁等工作。当前,城区的工业园区以外还存在少量工业企业,市政府将根据城市开发建设时序、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土地出让招商情况以及对城市环境、群众生活影响程度,继续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区企业退城搬迁工作。
《关于城区过境货运车辆禁行议案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城区过境货车禁行的目标要求,在前三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优化“禁货”分步实施方案,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强综合管理措施,将过境货车对城区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芙蓉大道早高峰、晚高峰期间无货车通行,滨江路除渡口车辆外无货车通行。2015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芙蓉大道时段性交通管制。江阴大道、海港大道通车一年多以来,交通流量逐步上升,过境货车南部绕越通道效果逐步显现。滨江路交通瓶颈的黄田港大桥采取限高措施后,货车无法通行,仅有黄田港、韭菜港两个渡口的过境货车进出,滨江路交通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切实解决滨江路“禁货”后,货车从芙蓉大道过境,给芙蓉大道造成极大交通压力,部分路段节点时常拥堵,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的问题,2015年10月8日起实施芙蓉大道时段性交通管制。在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6:00-19:00)期间,芙蓉大道的长山大道至海港大道之间禁止货车通行,有效解决了早晚高峰芙蓉大道部分路段拥堵严重的问题。
(二)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路网,优化道路节点,是为过境货运车辆分流绕行提供路径,保障道路交通畅通的必要条件。考虑到芙蓉大道时段性“禁货”后,部分由东往西的过境货车选择通过周庄世纪大道上江阴大道过境,给周庄镇区造成影响,市政府2014年8月启动世纪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在芙蓉大道实施时段性“禁货”的同时世纪大道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大幅提高了世纪大道的通行能力。花山互通是江阴大道和锡澄高速公路的枢纽工程,可以优化高速公路互通布局,有效限制锡澄高速江阴南、北出口的货车进出,是城区过境货车禁行工作的重要节点性工程,目前道路桥梁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沥青砼摊铺完毕,争取春节前开通运行。
(三)有序推进渡口外迁。黄田港桥限高后,滨江路上的过境货运车辆只剩黄田港、韭菜港的渡口车辆,渡口的整合外迁是滨江路过境货车禁行的关键。新渡口涉及长江南北两岸,建设的进度决定了外迁的时序,在江阴、靖江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位于申港河口的新渡口南岸码头、渡区配套用房、连接道路、渡区道路都已竣工。北岸渡口码头、渡区道路已竣工,目前在进行房建装饰、绿化等附属设施工程,确保春节前两岸同时具备通航条件。下一步,两地政府将妥善处理新老渡口整合中的矛盾和问题,择时启动渡口外迁工作,平稳实施渡口整合搬迁。
(四)提升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市公安、交通部门严格执行交通管制措施,设置货运车辆禁行标志50处。完善交通管制措施和分流引导方案,切实做好“禁货”后的交通疏导、指挥以及分流工作。加强与张家港、常州、无锡道路对接和管理工作,引导过境货车主动从江阴大道、海港大道、暨南大道等城市外部道路绕行,最大限度发挥我市现有外围路网的效益。切实加强路面管控,运用全天候道路监控、交通流量监控、警力指挥调控、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等方法,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效维护交通秩序。严格道路综合执法,建立货车通行证管理制度,对在禁区内的过境货车、黄标车辆、危化品车辆、变形拖拉机、抛洒滴漏的工程渣土车等严肃查处。
(五)研究快速化交通体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我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现有道路资源条件、交通需求特征等,委托东南大学初步编制了我市“两环、五联、九射”的快速路网体系方案,达到城市内部交通“1020”通勤目标,即中环内任意一点10分钟到达,外环内任意一点20分钟到达。我市的快速化交通体系建设以“内外畅达、组团快联、客货分流、有效衔接”为目标,突出“一次性规划、分阶段实施”,科学合理安排建设进度。2016年计划启动芙蓉大道城区段快速化改造,做好世纪大道货运复线、西外环路南延和快速化改造等工程的前期工作。
城区过境货车禁行工作启动四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监管并举、分步实施、科学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城区交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下一步,待花山互通建成通车、渡口完成整合搬迁以后,市政府将按照议案决议的要求,实现城区过境货车禁行的目标。
城区企业退城搬迁和过境货运车辆禁行是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议,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是关乎城市发展、经济转型、百姓生活的两件大事。四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按照决议的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扎实推进求突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一步,在既有成效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全力以赴,持续推进这两项工作,争取尽快为两项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新江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