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信息时间:2014-11-17)  点击量:
 

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市政府有关工作所提建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根据我市三季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运行监测情况来看,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平稳向前。前三季度,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24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7亿元,同比增长6.9%。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预计完成到位注册外资5.97亿美元,同比增长18.2%,累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2%。全市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541亿元,下降1.8%。出口30强企业累计完成出口4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7%。兴澄特钢、华西、海澜、三房巷等9家企业产值超百亿,扬子江、澄星磷、远景等5家企业产值超50亿元。二是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澄江西路隧道建成通车,江阴大道、海港大道建成通车。鲥鱼港公园、中山南路南延伸段、虹桥路南延伸段一期、应天河风光带、市医疗中心、实验小学北校区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敔山湾、文富公交首末站建设进展较快,30个公交候车亭新建工程报批手续初步完成,已着手开展样亭制作。三是社会事业逐步提升。不断拓展创业就业,在全国率先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最低注册资本,对九类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有限度放宽,降低创业门槛。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600元,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880元。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000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761平方米,建成城乡公共阅报栏230个。

按照市人大审议意见要求,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突出工作重点,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认真研判我市经济运行动态,高质量完成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进一步提高预见力和分析水平,为全市经济稳健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二)着力提升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政策环境,进一步精简审批结构,紧紧围绕“四个提升”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优化政府服务,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彰显城市活力。

(三)切实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市处置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开放园区积极行动,搭建相应工作班子,快速制定落实行动方案,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健康体检”,对出险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对个别样本企业进行“解剖”,切实提高经济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四)全力以赴狠抓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三个一批”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加快推进天澄机械、常隆新能源客车、中芯国际等一批项目早开工,兴澄高强特钢、华泰汽车、汉邦石化PTA等一批拟建项目快审批。做好技改示范项目评定工作,加快实施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广大企业加快装备更新改造。加强与上级部委的对接,全力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强基专项等扶持,加快友佳云母石墨烯、瀚阳新材料光学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两手抓”,对未开工项目特别是重点重大产业项目,加强服务、逐个排查,帮助基层、企业完成各项手续,千方百计促使项目早建设。对进度偏慢的项目,加强沟通协调,着力解决瓶颈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加强施工力量,切实加快建设进度。

(五)全面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加快推进沿江、沿河、南门、敔山新城等重点地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鲥鱼港公园、中山南路南延伸段、虹桥路南延伸段一期、应天河风光带、市医疗中心、实验小学北校区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敔山湾、文富公交首末站建设。

二、关于201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根据市人大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将切实加强财政管理,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一)加快经济转型,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转型。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把发展积极性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继续利用科技、企业发展、服务业引导、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新的经济增长基础,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实现科学发展与财政增收双赢。二是加强税收征管,拓宽增收空间。按照财政收入考核办法,落实责任,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征收积极性,进一步严格收入征管,做好收入各项工作。加快建立税收征管保障体系,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利用,构建“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格局,充分挖掘政策、体制、征管方面潜力,拓宽增收空间,提高征管水平。加强财税协调配合,对全市范围内企业纳税情况进行调研,严格执行税法,严防税源流失。组织开展各项税收专项检查,加强对税收执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整治,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对重点税源企业加大服务力度,全力推进税源培育。逐步建立税收增长长效机制,做到日常检查深透、税收监控严密、依法征收有力。加大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及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征缴力度,加强非税收入“收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对非税收入完成情况考核,做到应收尽收。

(二)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强化预算约束,确保收支平衡。着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严格按照人代会批准的预算执行财政支出,不在预算范围内的不允许开支;除中央、省确定的增支项目外,不新开增支口子;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严控支出追加,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要求,压降行政经费,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重点投向社保、教育、就业等民生保障领域,保证财政收支平衡。二是全面推进市级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打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间环节,全面推进市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现预算绩效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按照《江阴市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跟踪评价暂行办法》对政府专项资金中事关民生、经济的重点专项实施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政府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科学合理编制2015年全口径预算。结合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要求,做好2015年全市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按照调整后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完善编制办法,按照2015年单位专项资金和政府专项资金编制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增长,全力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科学编制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提升政府统筹配置财力资源的能力。

(三)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要求,深入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一是深化和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安全支付,不断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二是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严控新增政府性债务规模,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从2014年起,各镇园、街道新上政府性投资项目必须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立项建设。充分挖掘财政收入潜力,建立偿债准备金,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实时关注债务风险指标。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认真清理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建立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政策资料库。严格按照市级政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编制2015年政府专项资金预算,进一步规范编制程序,严格执行进退机制,细化专项资金预算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专项资金承诺责任制”,提高专项资金预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深化财政监督管理。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健全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执法监管机制,把执法监督作为推进依法理财和财政“大监督”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促进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五是稳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大力压缩行政成本,特别是严控“三公”经费开支,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2014年决算公开试点工作,积极打造“透明政府”、“阳光财政”。强化信息澄清和协调处置机制,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确保部门预决算公开信息经得起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考量。

三、关于2014年上半年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管理和建设进展情况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按照市人大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将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为原则,从项目建设管理、资金保障、计划编制等方面着手,确保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一)做细做实项目前期。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性投资项目投资效益,解决项目前期评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市政府于2014年8月出台了《江阴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实施办法》,规定今后凡由政府投资的拟建项目必须全部纳入项目储备库,明确由市发改部门牵头负责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管理工作。进入储备库的项目必须经过评审和论证,列入政府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必须根据建设紧迫程度和前期工作成熟度,从项目储备库中择优筛选。目前,市政府正组织开展储备库项目申报、评审和论证等工作。

(二)加大项目监管力度。一是严格执行项目投资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督促项目责任单位严格执行《江阴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实施办法》,严格按照计划确定的投资规模,限额设计、限额招标、限额施工,杜绝批小建大、批少建多等超计划、超规模现象。二是严肃规范项目调整。确需增加新项目将严格按程序报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必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及时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杜绝计划编制随意性。三是完善项目责任追究制。未列入政府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一律不安排资金。通过招投标选择实力强、资信好的建筑企业及项目经理承担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任务,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档案,由市相关部门对施工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对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列入政府项目从业“黑名单”。

(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围绕完成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通过集中会办、项目推进会等措施,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完成进度、建设质量跟踪督查力度,对因拆迁、调整等原因进度缓慢的项目,加大要素保障,强攻突破,敦促责任单位按计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合理编制项目计划。启动2015年政府投资计划编制工作,计划编制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总要求,体现“四保一控”的基本原则。一是优先保证还款。保证还本付息和历年陈欠款项按期支付,树立政府诚信。二是优先保证结转项目。对2015按序时计划正常推进的结转续建项目,优先安排财政资金,确保如期竣工。三是优先保证重点工程。优先安排重点骨干道路、重点片区等城市重要功能载体建设。四是优先保证民生工程。优先保证环境整治、安置房、老小区改造及断头路贯通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五是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控一般新开工项目尤其是当年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对列入计划项目,督促责任单位抓紧项目前期准备,提高项目开工建设可行性。

四、关于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按照市人大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将切实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现代化强市目标,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确保我市卫生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一)创新思路,明确卫生发展的新路子。一是以卫生资源“集聚化”,破解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整合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纵向联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级优质医疗服务。二是以规划建设“科学化”,破解医疗卫生机构同质化发展、低水平竞争的问题。科学制定《江阴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努力为群众创造方便、快捷、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环境。三是以医疗负担“最小化”,破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创新新农合管理,加快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商业健康保险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和优化支付制度改革,真正让群众“看得起病”。四是以医院发展“国际化”,破解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问题。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量质并举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借智引力强化国际国内合作交流、集中资源重点培育江阴医疗品牌,引导医院走内涵质量型发展道路。五是以健康管理“精细化”,破解重医轻防、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坚持预防为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简便验廉作用,逐步实现对广大市民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动态连续健康管理。

(二)强化支撑,搭建卫生发展的新架子。一是规划支撑。按照“一城四片区”江阴现代化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科学调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布局。中心城区做强人民医院本部,敔山湾地区新建市医疗中心(人民医院东院),城西地区重点发展第三人民医院,中医院搬离中心城区。在澄东、澄东南、澄南、澄西四个片区各设立一家片区医疗中心,扩大片区医疗中心规模,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根据群众需求和人口分布,调整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看病。二是投入支撑。完善卫生经费财政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卫生的投入力度,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全部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确保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3%以上,人均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逐年提升,医疗卫生设施环境不断改善。三是人才支撑。制定《江阴市卫生人才建设发展规划》,不断创新创优卫生人才招录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大卫生人才招录力度,注重卫生人才储备,扩大用人单位招录自主权,探索实行以医疗联合体为单元的卫生人才统一招录方式,实现医联体内卫生人才的统一招录、统一调剂、统一使用。搭建好卫生人才成长平台,制定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卫生人才扎根江阴。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分类、分层开展卫生人才培养、培训,重点加强卫生高层次人才、卫生适用型人才、卫生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四是信息化支撑。建立稳定的信息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推进“智慧卫生”建设,实现公共卫生之间、医疗服务之间、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之间、健康信息与群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以信息化为支撑,优化重造医疗卫生服务流程,推行门诊预约分时段就诊、边诊疗边付费服务,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着力解决群众“看病繁”问题。

(三)深化改革,迈开卫生发展的新步子。一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等多项改革,进一步激发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效能。进一步细化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方案,厘清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理顺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加大对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公益性质的考核力度,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改革。从资源共享型中心建设、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三级医院帮扶基层、医疗卫生信息互通共享、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医联体内资源共享机制、层级帮扶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财政保障机制、人才共享机制、医保调节机制等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医联体改革试点,探索推进高效运作模式,确保早出成效。三是深化社区卫生一体化改革。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力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行。深化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推进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设备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大三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帮扶力度,加大医保对基层的倾斜力度,提高基层就医人群报销比例,加快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格局,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创新社区卫生服务考评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及各类奖惩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优化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以服务医联体改革为导向,充分发挥医保调节、控制功能,进一步优化新农合总额预付制度,逐步建立以医联体为单元的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项目付费等复合多元支付方式。建立健全新农合签约医生奖惩制度,规范检查、用药、治疗、住院、收费行为。五是深入推进多元化办医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肿瘤、妇儿、老年护理、康复等各类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农保医保、用电用气、税收价格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积极稳妥推进存量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委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