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江阴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情况的报告
(信息时间:2010-07-23)  点击量:
 

副市长 钱文琴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汇报我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江阴卫生事业发展的状况

1.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的状况。全市目前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8个,其中医院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7家,诊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卫生所20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2个。中心城区高度集中了优质卫生资源,而其他四个片区则缺乏适度规模的医疗设施,特别是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医院。体现一个城市医疗卫生水平的妇幼医院、传染病防治院等专科医院在我市仍为空白,医院一些特色专科的规模也比较小,市级医院医疗服务的压力加大。

2.关于医疗床位供需的状况。全市共有编制床位3259张,实际开放床位5000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3.23张(按常住人口计)。2009年门急诊551万人次,其中市级医院门急诊216万人次,卫生院门急诊335万人次。全市实际开放床位与医务人员比例倒挂,医务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3.关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全市共有卫技人员670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3人,中级职称人员1286人,初级职称人员2463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9人(按常住人口计)。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医疗人才、学科带头人、名医名专家数量偏少;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社区医生和部分专科人才紧缺。

4.关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都是医疗卫生单位自成体系,缺乏信息共享的平台,利用效率低,信息资源浪费,影响了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5.关于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调整状况。医改政策的实施,将彻底打破原来的“以药养医”格局。基层医疗单位从今年4月1日起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按零差率销售,卫生院的运行只能靠财政补偿;市级医疗机构从今年5月1日开始实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只允许按采购价加成15%,人民医院、中医院因政策调整每年减少收入将近亿元,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能力大大减弱。

规划对目标的确定和医疗机构布局的优化调整,充分考虑到了我市医疗卫生发展的现状和政策调整的因素,力求与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卫生改革发展政策的思路相衔接。

二、规划的形成过程

从2009年初提出编制我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以后,我们组织了专门力量,对全市卫生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地调研和分析,为了使规划编制更规范、更科学,我们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合作,与他们共同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初稿形成后,多次召开各种层面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并邀请了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和无锡市卫生局、省卫生厅的专家领导对规划内容进行论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委朱书记于2009年11月19日对“规划”作了重要批示,人大吴主任、市政府王市长先后对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对规划草稿的修改过程中,我们认真吸取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今年5月6日、5月14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先后审议了本规划,根据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又进行了部分修改。

三、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

本次规划预测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约200万人,按照每千人口指标床位数4.2张、医生数3名的要求,来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的需求总量。主要依据有: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3.《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

4.《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5.《江阴市人口调控战略研究(2015—2020)》等文件。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江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内涵、优化增量,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城乡联动、全面覆盖”为总体思路,对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卫技人员、医用仪器设备等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建立健全与江阴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确保江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二)规划原则。主要有统筹安排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公平性原则、资源配置合理性原则、政府主导公益性原则、行业管理属地化原则等五大原则。

(三)规划目标。分为总体目标、2015年目标、2020年目标三个方面,主要指标包括了居民健康、卫生防病、医疗服务、中医工作、卫生人才建设等13项指标。通过10年的努力,在全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

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市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规划提出了对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红十字血站、120急救指挥中心、合管办、卫生采购中心、卫生教育培训中心、澄江预防保健所、卫生信息中心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进行统筹设置,形成市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二)关于医疗服务机构的设置。规划提出了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重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布局设想。

1.三级医疗机构的规划设置。将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敔山湾新城医院规划设置为三级医疗机构,努力将其培育成为全市医疗、科教研的龙头单位。其中市人民医院在原地发展;市中医院近期在原地发展,远期移地新建;市敔山湾新城医院在敔山湾新城新建。

2.二级医疗机构的规划设置。在“一城四片区”共规划设置8家二级综合或专科医院。其中中心城区为远望医院和三院;澄东片区为市第四人民医院(华士);澄西片区为临港新城医院(申港)和传染病防治院,其中传染病防治院由澄西卫生院改造成,承担全市传染病预防和治疗的职责;澄南片区为青阳医院和徐霞客医院;澄东南片为市第五人民医院(祝塘)。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设置。每个建制镇(街道)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按农村3000—5000人口设置一个,城区按1—1.2万人设置一个的标准来规划。

4.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划设置。鼓励发展具有一定规模、达到一定医疗技术水平的民营专科医院,将南闸、长泾等二家改制医院规划设置为二级医疗机构。规划还明确了门诊部及个体诊所、学校医务室、厂矿卫生所(室)的设置要求。

(三)关于卫生人力资源和医疗设备配置。规划对医生、护士等卫技人员的发展数量和发展质量,以及医疗卫生单位配备常规医疗设备和大型设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六、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了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卫生投入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医药卫生全行业监管”和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组织领导、评估体系、工作督查等保障措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事关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障,事关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公众关注度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虽然倾注大量精力,广泛听取并吸收了方方面面的好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这个规划还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无法令所有的人都满意,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坚定信心,强力推进,精心组织实施好本规划,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