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将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市政府有关工作所提建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2009年度财政决算和财政同级审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根据市人大关于2009年度财政决算情况的审议意见,我市财政部门将切实加强财政管理,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好财力保障。
1、加快经济转型,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进一步调结构,促转型。加快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产业、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积极拓展三产发展领域,加快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实现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财政增收的双赢。
同时加强税收征管,注重收入分析,挖掘增收潜力。严格按照财政收入考核办法,落实责任,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征收积极性。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开展各项税收专项检查,加强对税收执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整治,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要对重点税源企业加大征、管、查各环节的联动管理,切实加强对我市百强企业等重点税源户的控管。加大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及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的征缴力度,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对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的考核,做到应收尽收。
2、严格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确保收支平衡。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严格按照人代会批准的预算执行财政支出,不在预算范围内的不允许开支;除中央、省确定的增支项目外,不得新开增支口子;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严控支出追加,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要求,压降行政经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要减少财政直接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重点投向社保、教育、就业等民生保障领域,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根据无锡市委办、政府办开展“双清双集中”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清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资金和以往年度预算外收入结余,制定了江阴市市级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按文件规定对结余资金进行了处理。重点加强对各项经费支出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
积极开展政府专项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今年将对2011年预算编制进行项目绩效预算试点工作,并选择2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明年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以此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深化和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安全支付,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
全面推开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建立规范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进一步强化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引导相关企业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和行业,向公共事业、基础产业等方面投资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有效配置。按照“政府所有,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分类操作”的原则,在已理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实行资产运行的阳光化操作、市场化经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认真清理专项资金政策,建立我市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政策资料库。制定市级政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要求编制2011年政府专项预算,进一步规范编制程序,严格执行进退机制,细化专项资金预算内容,提高专项资金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
深化财政监督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健全“竞争机制”和“制约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整合和优化财政业务流程,健全基础信息和基本数据系统,实行财政业务网上办公,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
二、关于我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情况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根据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要求,卫生部门认真研究,明确工作重点,有序组织落实规划,确保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现将有关工作进程汇报如下:
1、积极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按照时序目前正进行内部装修,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为创建三级医疗机构打好硬件基础。敔山湾医院正进行可行性论证工作。
2、培育一批二级医疗机构。在市各个片区培育1~2家二级医院。目前市三院、市四院、市五院、临港新城医院、青阳医院、徐霞客医院、长泾医院、南闸医院等八家单位被无锡市卫生局批准为“参照二级医院管理”,并积极开展各项创建二级医院工作。市三院的精神卫生中心将于今年9月份竣工投运;市四院确定了异地新建的建设方案;市五院加快建设新病房大楼,争取在明年上半年竣工投运;青阳医院异地新建工程进入尾声,年内将正式启用。
3、新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现有的基层医疗资源,调整设置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新建7个中心,4个已基本建成投运,3个其余的正在加快建设中,将于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4、组织制订配套政策文件。为实施好卫生发展规划,结合江阴实际,组织制订包括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中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预防保健工作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人才发展规划等文件。其中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中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人才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和进一步完善中;其它各项子规划均在起草阶段,确保《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三、关于南部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暨结构调整规划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发改委、规划局、经信委、农林局、商务局、环保局等部门进行了研究讨论,逐条落实办理事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着手空间规划修编。根据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江阴市南部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暨结构调整规划》,市政府规划部门着手开展澄南六镇空间规划布局的修编调整,实现与“产业规划”的无缝对接,目前空间规划已经基本修订结束,正在进一步优化。同时,对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专项规划的制订正在调研中。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行政体制方面,考虑到不开发区域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市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开展行政体制方面的研究,并就行政区划调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江阴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批复,市政府研究室开展了成立不开发区管委会设想的前期调研。在产业调整方面,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农林和商务共同制订的《江阴市南部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在年度考核方面,根据不开发区域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各镇特点,制定了《关于对江阴市南部不开发区域实施专项考核的意见》,考核意见通过借鉴广东增城发展经验,建立完善集中集约发展机制、全市区域补偿机制和交易机制;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实施高效益的农业开发、高标准的旅游开发、高水平的工业开发和高品质的人居开发;通过把考核激励办法作为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进行模拟试行和完善,推进不开发区域的保护开发。在具体扶持方面,制定了《关于促进工业反哺不开发区域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发挥我市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现代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和低碳经济方面进行了政策扶持。
3、着力推进规划实施。市政府将于近期召开全市不开发区域推进会,听取市相关部门和澄南六镇不开发区域建设的推进情况汇报。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做好“规划理念要明确到位、产业定位要清晰到位、年度目标要实施到位、工作任务要落实到位”四个方面的工作,特别对澄南六镇分别提出了全年的建设任务,确保不开发区域工作的顺利推进。
4、加快落实项目计划。澄南六镇围绕“四高”,根据全市不开发区域建设的总体设想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要求,分别制定了三年行动纲要和今年的行动计划。对今后三年各镇实施的范围、设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施的内容作了明确,特别是对当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量化。徐霞客镇作为全市不开发区建设的主战场,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打造成“江阴南花园、无锡城市后花园、长三角区域中心的生态乐园”的目标,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区今年建设的十大重点项目。祝塘镇围绕五福岛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出了全面的实施规划。青阳镇突出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提出着力建设“新型经济强镇、生态休闲新镇、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顾山镇设想通过建设成一个设施先进、农业高效、生态优良、旅游文化独特的生态花园和休闲度假基地,成为“现代工贸强镇、生态宜居新镇、魅力江南古镇”。月城镇以2平方公里的“水韵新城”为核心,力着力打造集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新镇。长泾镇通过建设叶飞商品化盆景、红豆杉、500亩蔬菜和高标准农田“四大基地”为抓手,快速推进不开发区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