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副市长 钱文琴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报告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所提重点建议的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两会期间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有11件代表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于3月5日联合召开交办会议,市政府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办理工作,在法定时间6月5日前所有建议全部答复完毕。第一阶段办理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联办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联合培训。针对办理队伍流动较快、网上办理系统初次运行的实际情况,市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联合举办了业务培训,邀请专家集中授课、现场答疑,将办理工作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及网上办理操作规范制订成册后下发各承办单位,全市有60多家单位派员参加培训,为开展好今年的办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二是联合交办。两会期间,市政府积极配合市人大收集、整理、分类代表建议,做好建议的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联合召开了交办会议,明确了今年办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为办理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三是联合推进。政府办主动征求人大人代联工委意见,虚心听取代表本人对办理工作的具体想法和意思指向,在任务分工、工作推进、跟踪落实上始终保持协调有序、沟通有效、合作有力的态势,联合交办、联合办理、联合推进,共同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办理工作顺利开展,体现了联合办理的优势,有力地推进了第一阶段办理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办理效率进一步提升。一是合理分解任务。政府办积极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尽可能合理分解任务,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城管局等单位领受任务坚决、大局意识强,确保了任务分解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强条线管理。各位分管市长亲自过问重点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政府办各条线分管主任召开推进会议,布置落实争议较大、分解较难、界限不清的建议,使分解难度大、办理难度大、推进难度大的建议办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执行。公安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规划局等单位攻坚克难、主动作为,较高质量地办理了一批难度较大、代表关注、老百姓关心的建议。三是积极跟踪问效。政府办根据办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分类管理、跟踪落实,协助承办单位推进办理工作,做到组织协调不断线;协调主协双方推进办理工作,做到沟通交流不断线;跟踪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做到突出重点不断线。宣传部、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文广新局、卫生局、环保局、规划局、城管局等部门,推进扎实、函复规范、操作有序,办理工作质量较高。
三、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网上办理初见成效。今年办理工作最大的亮点、最大的难点都是网上办理工作,亮点体现在顺应潮流、体现了创新发展,难点体现在新生事物需要适应。在办理工作初期,各相关单位都是首次使用、开发商也是初次运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办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各承办单位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实现了平稳过渡,为今后更高效地开展办理工作检验了系统、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网上办理工作已初步成型。二是办理方式不断丰富。各承办单位按照“三先三后”要求开展办理工作,通过邀请代表上门座谈、会议汇报、现场察看等方式让代表了解办理进程,通过开门办理、现场推进、会议协调等形式推进办理工作,通过参观学习、外出调研、向上请示等方式办理难度较大的建议,办理方式日臻丰富和完善。信访局、团市委、盐务局、国澄公司、旅文公司、红十字会等单位,均属近几年来首次承办建议提案,工作态度认真,与代表沟通交流扎实,用诚心诚意的工作赢得了代表的认可。三是落实比率逐年提高。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交办会议精神,在提高落实率、办结率上下功夫,条件具备的抓紧落实、条件欠缺的创造条件落实、条件不具备的纳入长远规划,落实率和办结率较往年有了新的提高,据初步统计,A类建议约占40%,为近几年最高。公安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城管局等单位积极推进、狠抓落实,落实率和办结率居前。下面,我就今年重点建议的办理情况逐条汇报如下:
(一)《有关提升江阴旅游品牌、集聚江阴旅游人气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加快完善旅游规划、加紧载体建设、强化资源开发、积极组织节庆活动,旅游业发展初具成效。2009年,全市旅游景点景区共接待游园人数1368.1万人次。旅游收入98.7亿元,实现旅游增加值49.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7%和13.67%。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营销,加快资源整合,加紧接轨上海,积极打造“四大文化主题之旅”,即百年长兴的华西文化之旅、千年要塞的军事文化之旅、世界游圣的霞客文化之旅和群星灿烂的暨阳文化之旅,加快建设最具幸福感与创新活力的滨江商务休闲生态旅游城市,努力成为全国政务旅游的首选地、全国旅游修学的朝圣地、全国商务旅游的优选地和全国城市旅游的目的地。
(二)《关于优化城市交通管理手段,改善交通拥堵现象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我市主要采取以下七项举措来改善交通拥堵现象:一是大力发展城市公交事业。先后投资1.8亿元,新增、更新公交车辆496辆。投资1.32亿元,建成公交总站和城西、临港新城、云亭等公交首末站。全面实施公交“一环八射”绿色通道,在市区朝阳路、澄江路、虹桥路等地设立公交绿色通道。二是科学合理组织交通。对7个易拥堵路段实行了单行道;对29个易拥堵的路口实行了禁止左转弯;在46个路口漆划了左转弯等待区,有效地增强了路口通行能力。三是优化信号灯配时。根据交通流量和季节的特点,适时对城区信号灯配时进行合理调整,使信号灯每日配时从原来2-3次增加到8-10次,有效地提高了路口的通行能力。四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今年我市城区信号灯总量已达169套,路口灯控率达到90%;新增各类交通标志329块;调整各类交通标志120块;漆划交通标线1.5万平方米。五是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启动建设了市公安局交通指挥副控中心,并配套建设125套高清带卡口功能的电子警察和100套车辆跟踪设备。六是实施城区畅通工程。对有条件的道路交叉口进行优化,增加车道及右转弯车道,人民东路黄山路口、河北街口等9个路口进行了渠化改造。七是实行宽严相济的执法措施。对省公安厅规定的十五种轻微违法行为采取及时制止或教育放行的方法,同时大力加强对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力保障市民出行交通安全。
(三)《关于抓紧研究制定我市〈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为加快我市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市启动实施了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低碳经济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今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导向目录》、《关于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产业规划导向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 促进经济转升级政策意见(暂行)》等文件。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低碳经济的研究》,为编制江阴市“十二五”规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临港新城的千亿级低碳产业园正在编制实施规划并加快推进建设。根据已出台的政策,我市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今后将会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关于提高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金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相关政策。今年,市委、市政府召开10多次调研座谈会,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 《关于历次被征地和被征地农民中就业年龄段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澄政发〔2010〕8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澄政发〔2010〕83号)两个文件。7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工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我市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其中澄政发〔2010〕82号文件的实施对象是:2009年12月31日以前按照澄政发〔2004〕79号、80号文件规定纳入第二、第三年龄段实施基本生活保障,且2009年12月31日时处于第二、第三年龄段,2010年7月1日仍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员。具体操作办法是:一是尚未参加城保的人员均可参加城保。从2009年12月31日起按照其实际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时间向前折算城保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15年(折算时间不早于1995年1月1日,折算年龄不低于16周岁)。所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历年公布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乘以所对应的历年缴费比例确定,总计31895元,其中个人缴费8086元,企业缴费23809元。个人缴费部分由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承担,历次被征地农民的企业缴费部分,开发区、临港新城自行承担,其余由市、镇(街道)财政按原规定比例承担;被征地农民的企业缴费部分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列支。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保后,其基本生活保障关系自行终止,被征地农民个人账户同时取消。二是已参加城保人员可自愿选择置换基本生活保障或锁定基本生活保障待遇。选择置换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的,依照未参加城保人员纳入城保的办法进行;选择锁定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的,继续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到达第四年龄段后按月领取保养金,每人每月200元,以后不再增加。另外,澄政发〔2010〕83号文件对2010年1月1日后新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
(五)《关于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目前,城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正加快西组团区域中通渡五期区域B地块及芦花沟区域B地块的拆迁商品房建设前期的相关手续办理,其他地块也将加快办理中;南门印象公司将配合即将启动的南门区域旧城改造项目,加快澄南小区及南门指定安置区地块的开工建设;其他区域如黄山小区二期、立新五期北侧地块拟进行土地出让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尽快启动拆迁商品房建设。同时,建设、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将加强协调沟通,进一步提高拆迁商品房的规划水平、建设标准和质量。
(六)《关于增加无碘盐供应点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依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有关意见,在科学监测下补充适量的碘,益处远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相对较小的风险。目前,江苏省卫生部门并未将江阴列入高碘地区,从我市血地防办、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看,我市食用加碘盐还是安全的。为了贯彻国家卫生部“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科学原则,已在市区大润发、华地、时代、大卖场、麦德龙五家大型超市,探索实施无碘盐(以淮牌无碘低钠盐为主)的供应,增加居民多品种盐的自主选购,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七)《关于加大对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从2006年就启动了第六轮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三年来,通过机关部门结对帮扶、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组织实施村企结对、帮助建造标准厂房和加强村级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帮扶措施,60个薄弱村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至2009年底,全市60个薄弱村工商开票销售村均达2.66亿元,比扶贫前翻一番多;2009年全市薄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74元,比2005年增加了63.8%。今年6月12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结对帮扶增强村级财力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等文件。下阶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机制,优化落实配套政策,强化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切实增加村级可用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八)《关于及早建设疏港通道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道路交通骨架网络建设,先后建成了霞客大道、“三路”芙蓉大道西段、长山大道一期、暨南大道一期等高等级公路,2009年又开始建设京沪高铁安镇站连接道路,暨南大道二期及扬子江路北段“新三路”工程,投资大,标准高。疏港大道对江阴港口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锡澄运河以西广大地区的发展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工程将列入“十二五”道路交通规划中,市政府将继续积极向上申请,力争早日建成疏港大道。
(九)《关于要求增拨城市社区工作经费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王锡南市长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分管市长和市财政局、民政局及澄江街道进行了专题研究,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明确:1、澄江街道社区工作、活动经费由原来的30万元增加到40万元,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和澄江街道各半承担。2、市财政每年补贴澄江街道6个管理区800万元工作经费,不足部分由澄江街道负责解决。
(十)《关于尽快对原农药厂废弃物进行处理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原江阴农药厂2003年上半年转制给袁秋华,土地208亩,2007年6月实施关停,其主要原因是光气生产装置周围不符合1000米安全防护距离,关停至今土地一直闲置着。江阴农药厂关停后,2007年下半年由市政府出资300多万元对农药厂甲子废渣堆放场建设防渗沟,同时市政府每年出资280万元对甲子废渣渗滤液进行环保处理。为了进一步完善甲子废渣渗滤液收集后处理工作,2009年5月27日王市长在青阳镇政府召集了相关的副市长和市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对原江阴市农药厂甲子废渣处置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一是建好防渗沟,会议明确由市环保局牵头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防渗沟建设论证,收集渗滤液进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防止渗滤液进入锡澄运河和其他区域;二是由青阳镇政府回购原凯江农化公司(江阴农药厂)土地,进行表面封存后建设标准厂房;三是政策上给予扶持,防渗沟建设资金市镇按2:1的比例配套,渗滤液处理费从市收取的排污费中列支,标准厂房建设规费比照扶贫厂房标准收取。这三点处理意见中,第一点在2009年6月5日由环保局负责并邀请了5位专家在青阳镇政府召开了对原江阴农药厂废渣处置方案的咨询会,并提出了处置方案。第二点青阳镇政府为了尽快把土地利用起来,想回购原江阴农药厂土地,多次与土地拥有者商谈,但因土地回购价格达不成共识而无法进行回购,导致相关工作无法展开。
(十一)《关于将国家级重点高中收归市统一管理的建议》的办理情况
目前,我市财政体制是市、镇两级分税管理体制,市财政负责南菁高中等5所直属学校的办学经费,青阳中学、长泾中学等7所镇属高中的经费按比例由市、镇两级财政分担。为缓解镇属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给相关镇财政带来的压力,市财政已在市级统筹计划外招生费用中每年拿出部分资金对相关镇财政实行转移支付,比如2005—2008年青阳中学择校费共统筹了696.06万元,已返还465.6万元,余额230.46万元将于今年统筹安排。根据《江阴市学校布局规划》(2008—2012年),2008年撤并璜土中学等7所镇属普通高中和征存高中时,璜土、顾山、月城等镇党委、政府均希望保留普通高中,并承担了撤并高中教师分流的压力。今年6月底,璜土中学等7所镇属普通高中才全部过渡完毕,如马上考虑保留的青阳中学、长泾中学等7所镇属高中的管理体制问题,势必会引起璜土、顾山、月城等镇党委、政府的反响。由于普通高中管理体制调整问题涉及面广、影响大,拟在全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到位、全市12所中职学校归并至中职园后,统筹考虑7所镇属普通高中管理体制调整方案,递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研究决策。市人大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座谈会后,市政府分管领导就该建议已与领衔代表进行了沟通。
目前,上述十一件重点建议办理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下阶段市政府将继续狠抓跟踪落实,努力提高办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