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信息时间:2011-09-05)  点击量: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陆礼平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汇报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新一轮“幸福江阴”建设和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发展目标,紧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任务指标,全力以赴促转型,创新突破“开门红”,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趋优的发展态势。

(一)从指标进度看,总体进展过半,个别稍显缓慢

列入发展计划的共有43项指标,其中半年度可监测指标为32个,11个指标为年度核算。从监测情况来看,30个指标进度达到时序要求,占可监测指标的93.7%;集装箱吞吐量(未达50%时序进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0年实绩为44.2%,年度计划提高1个百分点,半年度仅提高0.18个百分点)等2项指标进展相对较慢。(详见附表)

(二)从经济形势看,农业总体平稳,二、三产业量质并举

高效农业发展平稳。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1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农业投入7.2亿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2.2%,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6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0.8万亩。

工业经济量质并升。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01亿元,增长20.7%,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其中新兴产业规模产值增长31.7%,比传统产业增幅高17.6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继续向好,在销售增幅达24.7%的前提下,仍呈现了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6.6个百分点、利润增速高于利税增速2.8个百分点的可喜局面。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则分别下降4.3%、7.5%,比年度目标超出0.25、0.5个百分点。

服务业较快发展。初步统计,上半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44亿元,增长24.1%。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39.5%,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服务外包取得新成绩。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3857万美元,同比增长69.7%,离岸外包业务收入12187万美元,同比增127.2%。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新完成48家,累计达138家,涌现出一批信息软件、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专业化服务企业,已实现开票60亿元,交纳税收9000万元。港口运量平稳增长。上半年度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6451万吨、54.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3%、16.6%。

(三)从需求支撑看,进出口一马当先,投资消费引力稳健

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2.9亿美元,增长41.7%。其中出口60.3亿美元,增长40.9%,增幅高于全国16.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0.4个百分点,高于无锡市12.4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6.8%。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攀升。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14亿元,增长17.8%,永利包装的新型包装材料、华海海工的海洋工程配套件等9只项目已基本竣工。服务业完成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全社会投资7.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8.9%上升到今年的41.7%。16只列入无锡市的重点重大项目已有15只开工,三房巷PTA、华西空中新农村大楼等7个项目进展较快。

消费拉动不遗余力。今年是我市倡导品质消费启动年,紧紧围绕“食、购、娱、养、住、游、动、教、医、善”等十大消费领域,保供应、办专题、升内涵,开展了形式多样、类型众多的节庆活动,着力营造良好品质消费环境,促进了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1亿元,增长17.5%。

(四)从经济效益看,三者收入较快增长,分配格局有所变化

财政收入高位增长。上半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24.5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6.6亿元,增长21.9%。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增幅均超过25%。

企业效益相对较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271亿元、利润206亿元,分别增长33.2%和37.9%,增幅分别比2010年同期高出6.6个和15.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53元,同比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3483元,增长14.3%,增幅均超过年初目标。

(五)从社会民生看,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会民生倾斜。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增长21.4%、4.9 %、89.3 %、118.9 %。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全市提供就业岗位3.81万个,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1.31万人,解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23人,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7203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73.3%、65.3%、62.3%、72.03%。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率始终保持100%,城乡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99万人,净增1.75万人,企业参与劳动保障网上办事率达61.4%,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为100%,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74.75%、87.3%、102.3%、100%。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第三期经济适用住房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配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各2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拆迁任务和相关前期手续的办理,有9幢房屋已经结顶,其它19幢房屋已全面开工,预计到年底能够全部结顶。教育、卫生等条件继续改善。教育布局继续优化,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双牌分园、阳光国际花园幼儿园完成基础施工,江阴高中(二期)、立新中学、新澄江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北校区等工程相继启动,撤并9所农村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1.5%。完成21500名妇女的免费两癌筛查,开展健康讲座700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上半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仅为0.07。

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是实物经济增长低于价值量增长。根据工业用电量的监测,2-6月份,工业实物量产出增速与工业总产值增速呈现15.2、11.1、10.1、8.5、10个百分点的差距;二是经济增速逐月回落。工业经济指标虽然总量稳定攀升,但增速逐月回落。2-6月,工业总产值增幅分别为26.9%、22.2%、19.4%、17.2%、18.1%。其他诸如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自营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去年呈现下降态势。如下半年工业经济放缓的趋势不能扭转,有可能会拖累全市GDP、财政收入等年度计划指标的完成。三是企业综合成本上升。大宗原材料商品格持续高位波动,资金占用成本加大,劳动用工平均成本上浮20%左右,部分行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四是中小企业融资较难。由于市场预期不明、银行信贷指标控制等因素,中小企业借贷难度加大,利率较高,部分企业隐藏财务风险。

二、下阶段主要工作安排

下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控通胀仍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工业经济增速预计会继续回调。面对挑战,我们要全力以赴化危机、抓机遇,想方设法促发展、调结构,围绕人代会既定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好项目支撑。一是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市100只重点重大投资项目和16只锡市重大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80%、93%,进展较快,但也有部分项目特别是政府性投资项目由于资金不足,项目推进滞缓。下半年,要以“10”行动为抓手,对重大项目集中会办、按表推进,确保项目全部开工,早日投运。二是要加强招商引资。以“445”新兴产业园区和不开发区域为平台,抢抓机遇,瞄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旗舰企业,精心组织各类专题招商活动,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确保取得实效,夯实项目储备库。继续抓好央企项目的争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兴产业振兴政策的机遇,确保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不减,力争下半年继续获得较大份额的上级资金支持。同时,精心组织明年项目的申报、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央企明年投资计划。

(二)全力破解要素制约。一是保障用地需求。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锡澄运河改道等契机,积极对上争取用地追加指标、异地占补平衡指标等,加强项目包装,大力争取土地“点供”指标,切实保障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用地。二是保障资金供应。组织银企对接,推进大企业票据融资,根据申请情况,融资近100亿元;增强中小企业信用,积极推行商标质押、专利质押等新型贷款方式,弥补中小企业信用弱项;广开融资渠道。更加突出产业基金、风险资金、企业债等新型资本的作用,鼓励资金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三是保障能源供应。广泛采用节能技术,合理引导能源消费。针对夏季用电缺口,一方面压缩“三高两低”企业用电,确保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正常生产;另一方面积极对上争取更多的用电指标。

(三)加强创新政府服务。一是努力加强产业政策导向。认真梳理完善新兴产业、企业上市、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以更加鲜明的政策导向、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引导助推企业实现“科技+金融+资本”的结合。二是不断加强政府服务。通过建立完善服务企业综合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有关投资、土地、人才等政策信息,及时受理办理企业的服务诉求。加快实施“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力争把园区内工业项目审批时间从83天缩短为40天。

(四)扎实推进产业转型。一是大力培植发展新兴产业。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战略性产业育成化的目标,以“三创”载体为抓手,重点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双轮驱动”。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主辅分离和服务外包招引力度,培育一批物流运输、仓储、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企业;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形成液体化工、有色金属、废钢、建材、煤炭、矿砂等六大门类的物流集散中心,创建国家级特色物流基地。三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紧紧围绕不开发区域目标,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落实各类惠农政策,把设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到50%以上。培育一批农业龙头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继续改善社会民生。一是狠抓民生实事。围绕“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在资金保障、项目实施、督查落实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实事工程落到实处。二是多渠道扩大就业。下半年大中专毕业逐步进入就业阶段,要以江阴籍大中专毕业生和本地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深入宣传创业促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优惠政策,营造就业创业氛围。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实施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为主,居民养老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筹集保障性住房资金,加快建设步伐,组织房源需求调查,确保年内完成13万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建设任务。四是确保菜篮子价格稳定。下半年重点加强对蔬菜猪肉等副食品的市场检查,通过建立农超对接、菜肉直销等措施,理顺流通环节,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六)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一是强化节能降耗。推广节能新技术和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淘汰“三高两低”落后产能,继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二是大力推进不开发区域建设。以规划为引领,按照高效益农业、高水平工业、高品质人居、高标准旅游的路子,采取行政、产业、财税、环保等综合配套手段,逐步降低相关区域开发强度。三是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落实《江阴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要求,督促各开发区(街道、镇)加大基础设施、工业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推进节能、节水和再循环技术的发展。加快村庄整治和绿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各项创建工作,确保5家省级以上生态村通过验收。

附表:江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半年度进展

序号 指 标 单位 2011年

 

目标

 

上半年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

12

11.8

(可比价)

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

14

21.9

3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0

39.5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15

21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6

17.5

6

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2.6

2.7

7

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

%

- 4

年末核算

8

主要污染物SO2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

%

- 4

年末核算

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

%

- 4

年末核算

10

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

%

- 3.8

-4.3

11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90

90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

2.45

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11

12.8

14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

11

14.3

一般指标

 

 

 

15

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

%

68

68.5

1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43

44

1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14

20.7

18

授权专利数

3000

1515

19

科技进步贡献率

56

年末核算

20

人才总量

万人

24.4

24

21

城镇化率

%

64

年末核算

22

到位注册外资

亿美元

7

3.91

23

服务外包执行金额

亿美元

4.5

2.39

24

港口货物吞吐量

亿吨

1.25

0.65

25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110

54.8

26

工业亩均土地产出增幅

%

10

年末核算

27

工业亩均土地税收增幅

%

10

年末核算

28

新增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

万平方米

13

4.3

29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

年末核算

30

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平方米

850

年末核算

31

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50.5

50.2

32

劳动合同签约率

%

98

98

33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亿元

0.18

0.07

34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25

24.5

35

林木覆盖率

20.6

20.7

36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2

44.38

37

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92

95.37

38

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84

88.57

39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26.8

年末核算

4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1.5

61.5

41

万人刑事发案率 万分率

71

21.2

42

人均预期寿命

78.5

年末核算

43

人口自然增长率

3

0.33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