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一、关于2009年度财政决算和财政同级审情况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2009年,市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当年实现收支平衡。会议对财政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表示满意,决定批准江阴市2009年度财政决算。会议同时指出还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准确、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及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需进一步强化等问题。会议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科学安排,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堵塞税收漏洞。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严格预算执行,有效控制预算追加,预算确需调整的,要按法定程序进行。建立完善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控制财政风险,确保市级财政平稳运行。
二要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统筹安排财政专户结余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跟踪问效。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政府采购监管。
三要创新机制,继续深化财政改革。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大力推进改革,研究改进措施,整改落实情况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并努力在完善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严格资金管理、实行预算公开、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取得实效。
二、关于我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情况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市政府坚持民主决策程序,广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形成的《江阴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2010-2020)》,较好地体现了中央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体现了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的原则,能较好地满足未来全市人民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会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同时建议市政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明确重点,细化制订规划实施意见。要依据规划,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目标的实施细则,明确年度工作内容,按照轻重缓急,分步组织实施。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规划实施的重点,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要因地制宜,尽快完善与规划相配套的政策。要结合江阴实际,完善各级政府的责任机制、投入机制、人才保障、卫生监督管理、考核评估等相关政策体系。要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尽快构建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和分担、补贴机制,财政投入适当向基层倾斜,确立政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资主体。要探索卫生人才队伍的战略机制,加快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满足未来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三要严格执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抓好落实,注意同省、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实施到位。要定期评估规划目标实施的绩效情况,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规划实施中的重大变更必须按法定程序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关于南部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暨结构调整规划的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抓住国际国内产业格局大调整以及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机遇,对于推进南部六镇的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规划贯穿保护生态、优化发展前提下的不开发理念,立足澄南六镇现有的生态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别确定了澄南六镇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提出了明确的保障措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会议要求市政府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促进规划顺利实施:
一要抓紧制定相关配套规划。要在进一步完善该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抓紧编制南部不开发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等配套规划,并与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相衔接,使南部不开发区域成为江阴市开发与保护并存、发展和优化同步的重要功能区域,为全市留足发展空间和生态空间。
二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加快制定南部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具体实施方案,完善不开发区域各项配套政策,强化目标责任制,抓好分解落实,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三要定期汇报规划实施情况。市政府要在抓好规划实施的同时,定期将实施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促进南部不开发区域的科学发展,促进城市与产业的同步转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