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市财政局局长 黄耀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市2009年度财政决算已经省财政厅审核通过,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市2009年度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9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200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财政的严峻形势,开源节流、科学理财,统筹安排、量入为出,严格预算约束,较好地完成了市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712792万元,完成预算的97.12%,同比增长10.72%。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07679万元,完成预算的95.08%,同比增长8.4%,主要是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我市积极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减税让利政策,全年政策性减税达到26.3亿元(不含出口退税),共计影响我市一般预算收入7.06亿元;完成基金预算收入433739万元,完成预算的117.44%,同比增长17.29%。一般预算收入具体项目如下:
1、工商税收入库622008万元,完成预算的99.05%,同比增长16.04%,其中:增值税入库277763万元,完成预算的90.55%,同比增长12.18%;营业税入库181211万元,完成预算的116.91%,同比增长30.14%。
2、所得税入库194016万元,完成预算的87.1%,同比下降 6.54%,其中:企业所得税入库152989万元,完成预算的84.08%,同比下降 10.28%;个人所得税入库4102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58%,同比增长 10.63%。
3、契税入库49297万元,完成预算的197.19%,同比增长11.42%。
4、耕地占用税入库20791万元,完成预算的319.86%,同比增长98.79%。
5、行政事业性收费入库22200万元,完成预算的83.46%,同比下降8.41%。
6、罚没收入入库14713万元,完成预算的91.96%,同比下降3.16%。
7、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入库150250万元,比年初预算减少53900万元,同比下降0.27%。
8、专项及其他收入入库34404万元,完成预算的95.83%,同比增长2.8%。
(二)一般预算支出决算
2009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016983万元,比去年增长13.23%;扣除列收列支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后一般预算支出866733万元,同口径增长15.95%,具体决算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1957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78%,同比增长6.79%;
2、国防支出完成10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95.19%,同比增长105.88%;
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5745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7.8%,同比增长10.35%;
4、教育支出完成16810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8.01%,同比增长13.75%;
5、科学技术支出完成223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8.29%,同比增长24.12%;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996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7.77%,同比增长13.78%;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682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7.61%,同比增长3.93%;
8、医疗卫生支出完成313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79%,同比增长9.56%;
9、环境保护支出完成3589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63.95%,同比增长7.9%;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22776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6.17%,同比增长105.38%;
1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4777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0.2%,同比增长26.66%;
12、交通运输支出完成4305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15%,同比增长6.76%;
13、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完成8974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63.87%,同比增长18.85%;
14、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支出完成1414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4.09%,同比增长65.95%,主要原因是预算支出科目调整;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完成2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7.67%,同比增长4.64%;
16、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完成140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7.27%,比上年增加12000万元;
17、其他支出完成662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2.03%,同比下降57.6%,主要原因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支出科目调整。
(三)2009年度预算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扣除列收列支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50250万元后,2009年全市可用财力为893440万元,当年实际支出86673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5065万元,地方财力与财政支出总额相抵后,当年收支平衡,累计净结余1642万元。
(四)2009年度调整和追加情况
2009年年初预算安排一般预算收入1164939万元,安排一般预算支出945720万元。2009年实际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07679万元,当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016983万元,扣除上级专项补助支出40609万元,地方实际支出976374万元,同口径比年初预算增加30654万元。主要是国资收益比预算减少,税收占比有所提高,税种结构得到优化,相应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加上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券省分配我市额度1.1亿元,相应增加我市2009年度可用财力1.1亿元。
增加财力主要安排使用情况如下:
1、各镇(街道、开发区)体制分成增加4806万元;
2、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列收列支减少53950万元;
3、行政性收费支出减少4400万元;
4、年初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安排支出33500万元调整为预算内支出,主要项目为:
(1)农村三置换启动资金贷款贴息1000万元;
(2)农民养老保险市级补贴7500万元;
(3)历次被征地农民保障金25000万元。
5、市本级各项追加支出50698万元,其中:2009年10月份调整预算追加19280万元后,11月-12月又追加支出31418万元。各项追加支出中因改革和政策性不可预计因素追加为46706万元,部门预算追加为3992万元。
改革和政策性不可预计因素追加46706万元主要项目为:
(1)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增支10625 万元;
(2)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提高增支3200万元;
(3)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奖励追加3722万元;
(4)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免学杂费补助2529万元;
(5)国资公司增加注册资金17000万元;
(6)四川援建经费三年改二年追加3000万元;
(7)事业单位正常增资等5312万元;
(8)廉租住房保障资金948万元;
(9)奶业专项整治和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经费等追加370万元。
部门预算追加3992万元主要项目为:
(1)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经费及政府接待费1350万元;
(2)社区经费732万元;
(3)购置消防车辆、法院集中处理积案、平安建设专项经费等追加1112万元;
(4)人武部新营区运行经费、档案馆大楼设备设施维修、建设局新办公房使用经费等追加369万元;
(5)2009年新增省聘大学生村干部经费、举办第八届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经费追加180万元;经贸局“双争”工作经费、江苏企业家高层峰会等经费追加249万元。
(五)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情况
2009年上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63375万元,当年拨付40609万元,结转下年拨付22766万元。上级下达补助均为专款专用的项目资金,主要为环保整治、科技创新、涉外发展、企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振兴、农业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截至2010年4月,结转部分已拨付17906万元。
(六)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09年市级安排镇(街道)、开发区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54420万元,主要项目为: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和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1681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7000万元,教育经费补助18213万元。
(七)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2009年,我市在财政支出安排上积极贯彻落实保民生、促转型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重点投入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增长,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61.1%。其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3.75%,主要是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市财政增支2.8亿元 ;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及安排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支14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4.12%,支出增加主要是因为我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安排科技三项费、科技创新资金、风险投资基金4700万元,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同时积极向上争取科技发展资金补助达262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增长9.56%,2009年追加安排学生服用“预防甲型H1N1流感冲剂”资金及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经费等204万元。社保支出增长3.93%,2009年安排2000万元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安排2260多万元用于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对9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209万元。环保支出同比增长7.9%,2009年争取到上级环保专项资金1.7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城市环境的整治。支农支出同比增长26.66% ,市级安排农业专项资金3500万元,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机水利事业发展,安排惠农补贴资金3000万元用于水稻直补、油菜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向上争取各类支农资金78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2009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009年,我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进一步完善了财税政策,积极应对严峻经济形势,大力支持全市经济做强存量、做大增量,促进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开展“双争”活动,会同全市大企业、大集团多次赴北京等地,寻求合作商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争取中央、省各类补助资金6.3亿元,安排市级工业发展、外贸发展、服务业发展和科技发展、节能降耗等专项资金超3亿元。二是加强财政对金融的引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加强对金融部门的引导,促进金融部门对地方企业的支持,为地方企业发展多方位、多渠道融通资金;安排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再担保,规范和扶持担保行业发展。三是加速扩大投资规模。加大融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扩大投资规模。2009年政府新增投资100亿元,主要投向“保重点、保续建、保民生”的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和城市、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争取中央下达我市13个投资扩大内需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资金5426万元、省级专项资金688.6万元。四是落实减税让利政策。 落实好增值税转型政策、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对重点企业支撑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的办理;落实好收费和基金减免政策,全市全年各项税费减免超过80亿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刺激了企业扩大投资。五是强化财税征管举措。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征管部门认真研究财税形势,主动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完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加大征管考核力度,落实财税政策,主动服务企业,加强税费征管,堵塞漏洞,有力地推动了财税收入的增长。
(二)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全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幸福江阴进程
2009年,我市把民生为本、民享为先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在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情况下仍坚持加大改善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着力提高百姓幸福指数。一是压缩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要求,制订出台了《关于当前进一步加强增收节支工作的意见》和《市级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并按照中央关于落实厉行节约十项要求,对市级党政机关的出国经费、车辆经费、公务接待经费、水电油经费进行压缩,共计压缩经费1076万元。二是支持“三农”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实行水稻、能繁母猪、奶牛、小麦、油菜联办共保;安排农业专项资金3500万元,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机水利事业发展;安排惠农补贴资金3000万元,用于水稻直补、油菜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促进农业增效,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完成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项基金征收收入27.52亿元,拨付五项基金20亿元;全年拨付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2.52亿元,发放老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1.14亿元,发放新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603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镇两级财政补贴提高到210元/人。四是推进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市财政增支2.8亿元,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全部发放到位。安排卫生专项经费2193万元,加快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全突发应急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生态市”建设,安排3.5亿元用于全市河道整治、防洪加固工程和控源截污规范排水行为达标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安排2000万元用于新建新城东、南闸、立新三个公交首末站。投入1.17亿元用于新增100辆、更新156辆空调大巴,安排3500万元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
(三)强力推进财政改革,构建科学体制机制,规范公共财政管理
2009年,我市在应对严峻经济形势的同时,积极把握改革契机,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撤销了各建设单位基建银行账户,将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集中支付,更好的实现财政财务管理职能,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和安全支付。 二是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在2008年7个部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9年9月底全面完成了全市129家单位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同时,出台了《关于调整江阴市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征缴结算办法的通知》等多个业务性文件,强化了部门责任、规范了专项资金的征缴结算办法,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政府采购制度日益完善。一年来,我们在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方式,将计算机、空调、展示台、投影仪、打印机等项目加入到“市县联动”协议供货范围内,对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实行定点采购。四是“参与式预算”改革试点拉开序幕。为拓展公众参与政府公共支出的建议渠道,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2009年我市在新桥镇、申港街道开始了参与式预算的试点,将预算项目的立项审议、项目实施、验收评估置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建立了全新的预算模式和政策制定方式,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务公开工作的积极性,使政府决策真正体现民心民意。五是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快速推进。从2008年底开始,我们着手建设全面覆盖市镇两级财政和预算单位、预算内外收入以及从预算编制、执行、到预算监督全过程的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2009年,实现了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整合,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将市级部门的会计业务统一纳入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核算管理,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启用一体化的预算执行管理系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9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财政的严峻形势,迎难而上,奋力作为,较好地化解了财政收支矛盾,推动了江阴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在宏观经济形势逐渐企稳向好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经济回升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未来财政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财政收入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促转型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政策,都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预算收支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定信心,排难奋进,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幸福江阴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