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市财政局局长 包锡龙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市2012年度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2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困难,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较好地实现了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目标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7.1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增长9.0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具体项目如下:
1、增值税25%地方留成部分35.9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持平;
2、营业税34.3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49.7%;
3、企业所得税40%地方留成部分24.9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6.57%;
4、个人所得税40%地方留成部分7.7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6.58%;
5、城市维护建设税10.5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4.87%;
6、房产税5.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41.99%;
7、印花税3.3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63%;
8、车船税0.9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9.44%;
9、城镇土地使用税5.4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6.67%;
10、土地增值税4.5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4.25%;
11、耕地占用税1.1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99.36%;
12、契税4.9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31.63%;
13、专项及其他收入7.1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4.26%;
1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0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6.15%;
15、罚没收入2.5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2.82%;
1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1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0.67%,同比增长96.97%。
(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决算
2012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40005万元,增长12.87%;扣除列收列支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后一般预算支出1449112万元,同口径增长12.13%,加上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券还本支出11000万元,实际支出1551005万元,具体决算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4524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79%,同比增长1.6%;
2、国防支出完成289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58%,同比增长13.09%;
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918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74%,同比增长7.73%;
4、教育支出完成2803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39%,同比增长11.4%;
5、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139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7.16%,同比增长29.63%;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1852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5.4%,同比增长18.11%;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2569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68%,同比增长8.2%;
8、医疗卫生支出完成6177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4.82%,同比增长22.52%;
9、节能环保支出完成630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1.2%,同比增长8.11%;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29703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9.77%,同比增长25.1%;
1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8029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0.81%,同比增长17.87%;
12、交通运输支出完成6118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89%,同比增长9.67%;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完成1003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89%,同比增长1.06%;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完成424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5.27%,同比增长5.58%;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完成23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274.59%,同比增长43.99%;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完成1134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40.91%,同比增长43.78%;
17、住房保障支出完成731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42.98%,同比增长29.21%;
1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完成198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0.36%,同比下降5.02%;
19、其他支出完成3910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0.75%,同比下降3%。
(三)2012年度预算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 2012年全市可用财力为1652944万元,当年实际支出155100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0297万元,地方财力与财政支出总额相抵后,当年收支平衡,累计净结余1642万元。
(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支决算情况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情况
2012年全市土地出让金收入59.64亿元,具体按科目完成情况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56.89亿元,其中:净收益2.32亿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23亿元;
(3)教育资金收入0.29亿元;
(4)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收入0.23亿元。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情况
2012年全市结算的土地出让金支出53.39亿元,具体按科目支出情况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45.44亿元,其中:
①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32亿元;
②土地开发支出32.47亿元;
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6.3亿元;
④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0.97亿元;
⑤土地出让业务费支出1.03亿元;
⑥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2.35亿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7.1亿元;
(3)其他支出0.85亿。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支结余情况
201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支结余为6.25亿元,具体按科目结余情况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结余11.12亿元;其中:
①净收益结余2.32亿元;
②待结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结余8.28亿元;
③教育资金结余0.29亿元;
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结余0.23亿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结余-4.87亿元;
(五)2012年度调整和追加情况
2012年12月18日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调整后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68.09亿元,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4.14亿元。2012年实际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19亿元,当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4亿元,加上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券还本支出1.1亿元,扣除上级专项补助支出6.09亿元,地方实际支出149.01亿元,同口径比调整预算增加4.87亿元。
增加财力主要安排使用情况如下:
1、各镇(街道、园区)体制分成增加3.54亿元;
2、市本级12月份各项追加支出1.33亿元。
主要追加项目为:
(1)企业转型升级扶持资金2550万元,污水处理费及公用事业附加返还3280万元,社会抚养费补助1165万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励889万元;
(2)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追加成本性支出990万元,屠宰企业关闭奖励资金105万元;
(3)“四项”排查和十八大安保工作奖励经费377万元,地方海事处、海事局及人民银行办案经费1019万元;
(4)其他零星追加2925万元。
(六)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情况
2012年上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107513万元,当年拨付60912万元,结转下年拨付46601万元。上级下达补助均为专款专用的项目资金,主要为环保整治、科技创新、涉外发展、企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振兴、农业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
(七)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12年市级安排镇(街道)、园区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78313万元,其中主要项目为: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和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25547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8957万元,教育经费补助23811万元,村庄整治以奖代补资金6320万元。
二、2012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2年,是新世纪以来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形势最为复杂严峻的一年,江阴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和遇到的下行压力前所未有。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同心同德,积极应对,攻艰克难,财政工作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1、千方百计稳增长,努力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2012年,紧紧围绕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挑战,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强化财税收入征管,较好地化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19亿元,增长9.01%,总量位居全省县(市)第二,其中,公共财政税收收入完成139.24亿元,增长5.02%。税收占比为83.28%,超过苏南地区平均水平,我市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财政收入质量提升表彰单位”。一是强化收入预测分析。加强了对全市各板块经济与企业经营情况的调研分析,及时掌握经济及财源变化情况,做好收入情况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加强收入考核奖惩。下发了《2012年度财政收入考核奖惩办法》,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方针,根据全年收入目标和无锡市下达的任务要求,按月测算下达各板块和征收部门收入任务,加强对收入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并对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2、全力以赴促转型,持续加大财源培育力度
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财源培育和建设,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大资金扶持。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扶优扶强的原则,大力支持扩大内需、产业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项目,累计对上争取科技成果转化、商务扶持、太湖水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现代农业发展等各类中央、省级专项扶持补助资金超过10亿元;落实9121万元装备投入贴息资金支持鼓励全市134家工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全面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地方奖励政策,累计兑现2011年度、2012年度地方性奖励资金1.34亿元;首次涉足股权投资,1600万元资金注入企业,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压力,降低了融资成本,实现了政企双赢。二是注重政策引导。为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服务企业发展力度,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围绕支持项目引进和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引进税源和防止税源外流、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了《关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奖励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鼓励企业对地方多做贡献,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在确保不收过头税的基础上实现财税增收。三是落实结构性减税。积极开展“营改增”的改革工作,做好试点前后我市财政体制相关衔接和保障工作,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带动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落实好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所得税优惠、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政策。
3、雷厉风行促节支,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2012年,努力克服财政增收乏力带来的收支平衡压力,坚持以保运转为重点,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一是在预算安排上,注重轻重缓急,坚持先保刚性支出、再安排发展专项的原则。在科学安排部门预算、政府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融资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经费支出标准,不断硬化预算约束。二是在预算执行上,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稳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准备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有关转变作风、厉行节约的要求,调整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提高商品和服务支出定额,取消原部门预算单项核定中安排的会议费、专项接待费。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单位专项只能用于原申报的项目支出内容,不得用于会议费、接待费等支出。三是在预算绩效上,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2年,继续扩大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范围,选取社会关注度高、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15个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科技三项费、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节能循环专项、外贸发展专项、污染物总量减排、城镇公交一体化经营补贴、公共卫生发展专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旅游发展专项、教育发展专项、储备粮保障、物价补贴、生态林养护、促进就业专项等多个方面,评价项目资金达22770万元。
4、坚定不移惠民生,着力保障民生城建支出
在保运转的前提下,着力整合资源,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保障和改善及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一是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全年教育支出28.03亿元,增长11.4%,主要用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和补助政策及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教科书免费、残疾儿童免费入学等政策;文体及传媒支出1.85亿元,增长18.11%,有效推进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医疗卫生支出6.18亿元,增长22.52%,主要用于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全突发应急机制,促进基层群众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二是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7亿元,增长8.2%。有效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2700万元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拨付6224名再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和保险补贴1831万元,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安排160万元用于现代农民培训;实现了农民“老有所养”,将12万老年居民全部纳入了农村养老保险的范畴,全年市镇两级财政共发放居民养老保险资金2.18亿元;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待遇和城保“并轨”工作顺利开展,拨付了7.4万名被征地农民历保资金1.3亿元、历次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返还个人资金1.26亿元;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三是持续加强涉农资金投入。全年预算安排支农支出6.8亿元,增长26.24%,达到了上级的“两高于、一确保”的规定。按照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化同步”要求,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作用,确保了涉农补贴发放、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四是全力保障滨江花园城市建设。2012年是我市城建史上投入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实现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平衡,有力地推动了政府投资重大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5、开拓创新推改革,不断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围绕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积极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深化国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未脱钩经济实体清理整合工作,歇业清算45家、国资退出28家、整合归并30家,各主管部门及单位与经济实体在人、财、物等方面实现了彻底脱钩。做好国有房屋公开拍租工作,全年组织7次国有经营性房屋公开拍租,年租金收入增长10.62%,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将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由市级向镇(街道)、开放园区延伸,各预算单位原通过现金办理的公务结算事项,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等日常公用支出和零星购买支出等,改由使用公务卡进行消费和转账结算。三是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罚没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将罚没收入纳入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建立起“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库(专户)、财政统管”的罚没收入收缴体系,构建起财政部门与执法单位间的罚没收入票据领购、使用、核销电子化管理模式。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出台了《加强市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大对政府采购计划资金预算的管理,从源头上规范政府采购活动。加强了对采购人、采购方式和采购机构的监管,政府采购更加规范。2012年全市政府采购接受各单位委托采购预算60.77 亿元,实际采购金额54.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6%,节约资金6.26亿元,资金节约率达到10.3%。五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通过加强项目建设的决策与概算管理、严格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建设、资金支付管理,打造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流程。2012年共批复项目概算45个,批准概算金额13.05亿元;对21个项目实施了跟踪审核;完成工程结算审核 4.4亿元,核减0.78亿元;审定了49个项目的竣工决算,审定金额41.4亿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2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较好地化解了财政收支矛盾,推动了江阴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财政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结构性减税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财政收入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快增长;另一方面,贯彻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落实稳增长、保民生、促转型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改革等政策,都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预算收支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提振信心,排难奋进,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滨江花园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