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做强江阴临港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过充分调研和认真酝酿,决定对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区划进行优化调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区划调整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是推动江阴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江阴目前的行政建制与周边县市相比,仍然存在着镇街主体过多、资源较为分散、管理成本偏高等问题。实施区划优化调整,有利于减少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优化全市行政区划结构,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升全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
(二)实施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是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打造国家级园区的当务之急。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7年来,与代管镇街之间的体制一直没有理顺,严重制约了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施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有利于形成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机制,把临港街道打造成为临港产业的核心区和新城建设的中心区,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施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是江阴主城区优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夏港街道是江阴主城区西进的重点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澄江街道、夏港街道在行政区划上没有清晰界线,居民居住相互交叉,拆迁政策各不相同,这一现状对主城区的拆迁、建设、管理非常不利。而且,夏港街道下辖的部分村和社区,以前就隶属澄江街道管理,村民对澄江街道有归属感。实施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主城区社区属地管理职能,加快推动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
二、区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这次临港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把临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临港产业城、澄西卫星城、生态宜居城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定位,根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澄江街道区域规模,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为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这次临港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原则是:
(一)推动发展的原则。就是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使新建立的行政管理架构成为临港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有力推动,使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资源要素不断整合。
(二)便于管理的原则。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区街一体化”改革,减少行政层级,精简行政机构,简化行政手续,实现临港经济开发区对辖区规划、建设、产业、民生等工作的直接管理、高效管理。
(三)方便群众的原则。就是要从方便群众办事出发,合理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等机构,更好地满足群众教育、卫生、文化、就业、保障等需求,使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不因行政区划的调整、空间距离的拉大而削弱,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零距离服务。
(四)成建制调整的原则。就是要以地域相邻的镇街为单位,实行成建制合并,对并入澄江街道的行政村和社区,要充分尊重历史沿革、地缘关系等客观因素,整村、整社区成建制并入。
(五)确保稳定的原则。就是要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把群众的思想动态摸得更深更透一些,把各方面的情况考虑得周到细致一些,把可能遇到的困难想得多一些,全力确保区划调整前后的社会稳定。
三、区划调整的具体方案
为切实做好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区划优化调整工作,我市已根据苏政复〔2013〕38号文件精神,将临港经济开发区代管的利港镇更名为利港街道。经省和无锡市政府审批同意,区划调整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利港街道,组建成立临港街道。原夏港街道东部临近澄江街道的通江路、望江、普惠苑、澄西新村等4个社区居委会和黄田港、江锋、夏东、普惠、葫桥等5个村委会并入澄江街道。调整后的临港街道办事处管理夏港、申港等17个社区和于门、滨江等21个村委会;澄江街道办事处管理大桥、城中等28个社区居委会和皮弄、绮山等20个村委会。
(二)开发区名称变更。为进一步明晰开发区的产业功能,有利于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工作,增强对外知名度和吸引力,我市已将无锡市批准成立的原“中共江苏江阴临港新城工作委员会”、“江苏江阴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分别更名为“中共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和“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三)区街一体化管理。撤销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利港街道建制,组建临港街道,设立临港街道党工委、管委会。临港街道党工委、管委会与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实行“区街合一”管理体制。根据开发区功能定位,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进一步整合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
为确保这次区划调整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机构编制、区划调整、干部人事、资产清查、社会稳定、纪律保障、新闻宣传等7个工作组,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对这次区划调整工作认真进行了风险评估,明确了相关化解对策,确保区划调整工作平稳实施,原则上在4月底前全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