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关于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丁正红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江阴市人民检察院向会议报告2009年派驻乡镇检察室恢复重建以来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恢复重建情况
1994年12月,我院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5个派驻乡镇检察室。后因检察职能的调整,于2002年10月撤回但保留了3个乡镇检察室编制。2009年4月,按照无锡市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有关要求,我院积极稳妥地推进派驻乡镇检察室的恢复重建工作。2010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乡镇检察室职能作用。至去年底,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阴市编办先后批准我院设立6个检察室。目前,3个检察室已正常运作,另外3个正在积极筹建中。
一、推进检力下沉,服务基层发展。认真把握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市委关于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新要求、新任务,我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将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在对全市行政区域合并调整后分布变化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经与有关乡镇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慎重选取在基层执法单位较集中、治安形势较复杂、司法诉求较多、预防职务犯罪任务较重、辐射功能较强的重点乡镇,先行恢复重建了派驻青阳、华士、利港等三个乡镇检察室,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全力保障和服务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职能定位,规范运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检察室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职能定位,突出预防和协助查办发生在基层的职务犯罪、强化对基层执法的法律监督等主要职能,积极拓宽控告申诉、信访接待渠道,方便基层群众及时反映合理诉求;深入基层开展社会矛盾风险排查研判,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萌芽状态;全面开展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综合治理、调解维稳等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减少基层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和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逐步建立和规范以服务为核心、以预防为主线、以监督为延伸的工作格局。
三、优化人员配置,完善设施保障。精心挑选3名政治素养好、业务技能强的同志担任检察室负责人。抽调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干警充实到检察室,并有针对性地安排熟悉社情民意、善于开展基层工作的老同志进行传、帮、带。目前,三个派驻乡镇检察室共有正式干警12名,平均年龄36岁,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3名,党员11名。本着“边工作边改善”的创业精神,逐步完善检察室工作条件,协调落实办公用房,统一配置办公设备,不断完善保障设施,开通检察服务专网,确保各派驻乡镇检察室高效履职。
恢复重建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自恢复重建以来,在我院党组的领导下,各派驻乡镇检察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积极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服务大局,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充分发挥派驻乡镇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不断增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和农村稳定。
一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市17个乡镇、街道各聘请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法律知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为检务工作联络员;在全市37个结对社区、村、企业设立检察工作联系点,组织召开座谈会,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定期走访基层单位,共接受法律咨询97次,受理控告申诉70余人次,为群众解难答疑60余件,协调解决征地拆迁、不服法庭判决的企业合同纠纷、劳动合同争议和不服派出所处理等重大矛盾纠纷10余起。今年7月,月城镇月城村的徐某,因怀疑村干部私分该村48万元征地补偿款而四处上访,在派驻青阳检察室的多方查证沟通下,最终弄清了该笔补偿款的去向,并表示再也不上访了。
二是强化乡镇综合治理,努力维护基层稳定。加强与各乡镇综治办、派出所、法庭等部门的协作,分析辖区内刑事犯罪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治安形势突出的原因和对策。添置检察宣传专用车巡回宣传,组织开展“三服务三促进”等活动,联合纪检监察部门为“两委”换届选举提供监督和服务,就一些群众反响较大、影响稳定的热点问题,主动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风险预判、专项治理等工作。今年6月,青阳镇塘头桥村发生一起因猪圈搬迁而引发的群体性聚众斗殴事件,检察室从违规使用土地入手,广泛走访当地村民和养猪大户,配合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成功地协调并劝说养猪大户搬迁走了上万平米的猪圈。
三是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帮助提高管理水平。主动参与社区矫正和特殊人群帮教工作,建立重点矫正人员矫正情况档案制度。开通法制微博,在文定、永安等社区牵头建立检察官爱心便民QQ群,拉近了检察室与社区居民的距离。结合近年来办理的发生在我市多个乡镇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研究治理完善举措,撰写的《关于从源头上防治我市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报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并推动该行业进行专项治理。2010年,“全省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与会领导对我院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二、积极履职,着力营造勤廉氛围
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全面履行各项检察室职能。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规范基层执法活动,努力营造清廉和谐的法治环境。
一是协助查办涉农犯罪。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在全市村镇建设、土地征用补偿等领域查办严重危害民生、侵害民利的职务犯罪案件。2009年以来,我院派驻乡镇检察室共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79件,协助侦查部门立案侦查28件28人,其中涉农职务犯罪21件25人,渎职侵权案件3件3人。查处科级干部3件3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共计502万余元。查处的徐霞客镇原副镇长徐某特大受贿、挪用土地补偿款案,南闸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周某在复绿复垦及征地拆迁等工程项目中特大受贿案等一批大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有效净化了农村政务环境。
二是突出预防职务犯罪。强化与侦查、预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落实“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职务犯罪危险源点查控工作,对云亭中学、申港江南花园安置小区、月城、青阳等镇万顷良田等工程进行专项预防,组织全市12个乡镇、街道党政机关开展了18批次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开设乡镇站所、村干部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38场,编制印发了4200余份村干部职务犯罪警示宣传手册,发出检察建议90余份。今年2月,周庄镇建管所原科员严某明知他人在工业用地上建造商品房销售而不作为渎职一案案发后,检察室及时开展了个案预防,帮助完善了相关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
三是促进基层公正廉洁。加强与辖区内基层行政执法单位的工作联系和走访,探索开展刑事立案监督。2009年,派驻利港检察室及时督促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了我市第一例长江非法捕鱼案件。强化社区矫正监督。积极配合我院有关部门监督纠正基层司法部门对缓刑犯、剥夺政治权利犯等矫正对象矫正不力的案件,对3起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的监外执行案件建议收监执行。加强民事行政案件监督。今年5月,派驻华士检察室在审查丁某不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审判决而提起申诉一案时,发现该案无法执行,遂多次与案件当事双方沟通,最终由丁的亲属代为赔偿,促成了双方的和解,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夯实基础,着力打造一流队伍
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以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检察室队伍的教育与管理,着力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一是抓培训,提升干警综合素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开设“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专题讲座,切实提升干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组织检察室全体干警开展“合格检察官标准大讨论”、“百名检察官进基层服务工程”活动,不断提高检察室队伍的政治和职业素养。主动参加上级检察机关组织的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活动。近年来,我院派驻乡镇检察室干警先后撰写调研文章22篇,其中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11篇,有两名干警分别在无锡市反贪部门侦查业务技能对抗赛选拔赛、无锡市检察文书竞赛中均获得个人第一名,一人还被授予“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
二是抓管理,强化执行规章制度。强化案件监督管理,实行线索统一管理、案件统一指挥、后勤统一保障、质量统一扎口的“四统一”检察室管理模式。细化工作制度,制定“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作、明确责任、突出成果”的检察室工作制度。完善工作台账,建立每周一汇报、每月一督察、每季一分析、每半年一总结的督察考核机制。主动公开检察室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切实做到值班接访常态化、公开答复制度化、走访沟通经常化、内部协作多元化,确保监督制约的各项制度规范在派驻乡镇检察室得到严格执行。
三是抓自律,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结合“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等活动,组织检察室全体干警参加《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专题考试,不断加强检察室执法规范化和纪律作风建设。健全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派驻乡镇检察室视察和指导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主动与各乡镇党委政府、执法单位沟通联系和交流,通过联席会议、走访座谈等形式交换看法,研讨问题,努力做到能公开的全部向群众公开,能向群众说明的主动向群众说明,让群众了解检察室工作,让干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我院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各派驻乡镇检察室的机构职级与所担负的职责不相适应,目前还有三个检察室由于条件不成熟尚未开始运作;二是检察室事多人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工作职能的发挥;三是部分干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还不强,处理基层新问题、新情况的能力还不够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我院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打造现代滨江花园城市”工作大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依法全面履行检察室职能,争先创优,不断推进检察室工作更好发展。
一是在主动作为、服务大局上下功夫。进一步融入和对接到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基层组织中去,切实做到第一时间了解涉农政策,第一时间了解基层政务,全面掌握辖区内专项资金使用、重大工程建设、农村治安形势、矛盾纠纷化解等情况,努力为地方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推出一些便民惠民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二是在立足本职、强化职能上下功夫。准确把握派驻乡镇检察室职能定位,明确工作方向,充分发挥好派驻乡镇检察室“前哨站、服务站”作用,广泛收集摸排线索,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认真开展立案、民事行政案件诉讼、审判监督,积极协助查办和预防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案件,以实际行动唱响反腐倡廉的主旋律,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三是在理顺关系、规范运作上下功夫。建立完善检察室考核机制,全面落实一本工作日志、九本台账资料等“一志九目”检察室管理制度。狠抓规范化建设,不断理顺派驻乡镇检察室与本院各内设机构、及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密切与基层有关部门的配合,实现工作的有效对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做到信息集中共享、活动统一指挥、人员统一调配,实现司法资源的优化组合,确保派驻乡镇检察室健康有序运作。
四是在营造环境、树好形象上下功夫。努力做好辖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主动加强与基层派出所、派出法庭的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涉法涉检信访、综合治理、化解矛盾等工作。积极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推进检力下沉,贴近党委中心、贴近基层百姓,贴近检察室工作实际开展工作,营造和谐环境。深入开展检察室开放日、举报宣传周等活动,强化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树立派驻乡镇检察室良好形象。
五是在从严管理、提升素质上下功夫。忠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提高检察室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配合好地方党委政府,努力服务好基层群众。着力加强检察室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教育,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更加主动地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院将在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有力支持下,认真执行本次会议审议的意见和要求,努力加强派驻乡镇检察室工作,更新理念,积极履职,优化服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平安江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