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公报(2010.1)
- 人大公报(2010.2)
- 人大公报(2010.3)
- 人大会刊(2010.4)
- 人大会刊(2010.5)
- 人大会刊(2010.6)
- 人大会刊(2011.1)
- 人大会刊(2011.2)
- 人大会刊(2011.3)
- 人大会刊(2011.4)
- 人大会刊(2011.5)
- 人大会刊(2011.6)
- 人大会刊(2012.1)
- 人大会刊(2012.2)
- 人大会刊(2012.3)
- 人大会刊(2012.4)
- 人大会刊(2012.5)
- 人大会刊(2012.6)
- 人大会刊(2013.1)
- 人大会刊(2013.2)
- 人大会刊(2013.3)
- 人大会刊(2013.4)
- 人大会刊(2013.5)
- 人大会刊(2013.6)
- 人大会刊(2013.7)
- 人大会刊(2014.1)
- 人大会刊(2014.2)
- 人大会刊(2014.3)
- 人大会刊(2014.4)
- 人大会刊(2014.5)
- 人大会刊(2014.6)
- 人大会刊(2015.1)
- 人大会刊(2015.2)
- 人大会刊(2015.3)
- 人大会刊(2015.4)
- 人大会刊(2015.5)
- 人大会刊(2015.6)
- 人大会刊(2016.1)
- 人大会刊(2016.2)
- 人大会刊(2016.3)
- 人大会刊(2016.4)
- 人大会刊(2016.5)
- 人大会刊(2016.6)
- 人大会刊(2016.7)
- 人大会刊(2017.1)
- 人大会刊(2017.2)
- 人大会刊(2017.3)
- 人大会刊(2017.4)
- 人大会刊(2017.5)
- 人大会刊(2017.6)
- 人大会刊(2017.7)
- 人大会刊(2018.1)
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将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市政府有关工作所提建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提高办理实效。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始终把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当作尊重人大代表履行对市政府法律监督权利的重要途径,把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市政府中心工作,与中心工作一同谋划、同步推进、双向提升。始终把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当作检验市政府自身工作和作风转变的试金石,办理规范向承办单位明确,办理过程与人大代表沟通,办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发布,办理成效由人大代表评判,切实以公开求公正,开门办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将人大代表的智慧转化为市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智力源泉。始终与市人大保持密切沟通、联合办理、共同推进,切实解决建议办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办理工作满意率、办成率、落实率。
(二)进一步丰富办理形式。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将逐步完善办理机制,明确部门职责,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先见面后办理、先协商后落实、先通气再答复”要求开展办理工作,提高办理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通过邀请代表上门座谈、会议汇报、现场察看等方式让代表了解办理进程,通过开门办理、现场推进、会议协调等形式推进办理工作,通过参观学习、外出调研、向上请示等方式办理难度较大的建议,逐步完善和丰富办理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市政府将根据办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分类管理、跟踪落实,协助承办单位推进办理工作,做到组织协调不断线;协调主协双方推进办理工作,做到沟通交流不断线;跟踪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做到突出重点不断线。2012年,市政府将与市人大共同组织本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回头看”专题督查活动,梳理近几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存在的年年提、年年办的重点、难点、热点建议,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和落实力度,逐步推进矛盾突出、职能交织、事关民生的重要建议办理工作,切实提高建议落实率和办成率。
二、关于交通工程建设专项评议报告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评议了交通工程建设专项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交通工程建设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今后交通工程建设提出了十分中肯而非常具有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逐条对照疏理,提出整改措施。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高起点规划上求突破。近期委托交通规划设计单位对江阴交通现状进行了全面疏理,对未来交通展开了全方位研究,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确定了全市“六横十一纵、两环十五射”的市域骨架路网体系和服务城市发展的成环、成网道路结构。尤其是对即将开工建设的海港大道、江阴大道和城市内、外环快速环线等重点交通工程项目,已经按照构建公路快速干线、未来过境交通客货运分流的功能定位开始设计。
(二)在推进区域交通对接上出成果。以锡澄地区的交通对接为重点,加快构建区域间衔接畅通的多元化交通运输方式。努力实施三个对接,即对接道路、对接公交、对接轨道。一是对接道路,以江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按市域交通发展需求全面梳理锡澄间已建、待建道路,完善锡澄内部路网对接,优化提升锡澄快速路网体系规划,至“十二五”期末,实现锡澄间12条公路的紧密相连;二是对接公交,积极争取无锡市区公交的向北延伸,主动承接、调整优化区域公交线网,有计划、分步骤地开通锡澄公交一体化直达线路和公交联卡一卡通工作;三是对接轨道,积极争取无锡轨道交通1号线向北延伸。
(三)在构建公、铁、水综合交通体系上拓空间。一是积极争取轨道建设项目,配合做好沿江城际(H3线)尽早开工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新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或泰锡宜城际(Z3线)建设有关前期研究,尽快确定江阴过江通道方案,占领交通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区域性城际铁路建设,借助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加快联通上海、南京、杭州等国际化大都市,融入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全力构筑我市区域性枢纽城市地位。二是强力推进干线航道整治,充分发挥水路运输优势,全面建设支线航道,拓展、延伸骨干航道辐射服务范围,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四)在高质量工程建设上铸精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把工程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加强对交通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管,严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建设工程高标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把项目设计关、招标投标关、合同管理关、材料进场关、人员设备关、施工工艺关、计量质量关。大力实施建设新理念,提升工程品质,把交通工程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五)在高标准管理养护上树形象。认真贯彻“畅通主导、安全至上、服务为本、创新引领”的公路管养方针,进一步完善城乡公路、航道管理、养护的体制和机制,调整并充实管养人员,增添管养设备,健全管养制度,制订管养标准,落实管养责任,强化考评考核;进一步加快公路、航道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路、航道标志、标线、标牌等安全设施;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路产路权,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快速化、路政管理法治化、路网服务智能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
(六)在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上上台阶。一方面加强锡澄公交一体化、公交联卡一卡通的对接和研究,尽快开通锡澄间、毗邻镇区间的公交一体化班线,尽快展开公交联卡的互通共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减少“盲区”,加密班次,延时营运,方便出行,着手开展中心镇之间开行城乡公交线路的研究,试行开通一条镇、镇公交班线。同时,进一步加强公交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员工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能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快捷、安全、舒适、优质的出行服务。
(七)在“三个提升”上树形象。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提升标准、提升能力、提升形象”活动,组织并动员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执法人员、窗口服务三支队伍学理论、学法规、学技能,增强使命感、责任心、荣誉观。通过加强交通执法队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来提升能力,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建设不断提高素质来提升标准,通过加强行风、作风和廉政建设来提升形象,通过继续实施“打黑治超”、“公交三次创业”等活动增强交通地位,确保交通运输行业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同时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会议对市政府在今后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严格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近期已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强:
(一)进一步加强了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并设立了工程建设、土地征收、拆迁协调、资金保障、审计监察等六个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对全市交通重点工程从项目规划、立项到工程前期、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和监管。
(二)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我市交通重点工程前期管理工作。确保交通重点工程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做到办事程序公平公开、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近期,市政府根据我市交通重点工程体量大、投资大、标准高等具体实际,按照领导集中、组织协调、运转高效、要素统筹的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目标要求,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江阴市交通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操作规程》两个文件。基本形成了全市征地拆迁一个标准,建设监管一个要求,职责明确、协作严谨的交通重点工程行政管理体系。
(三)强化工程监管,确保工程优质、安全、廉洁。今后,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好《江阴市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重点突出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的筹措拨付、质量的保障、造价的控制、工程的安全廉洁等五个环节,确保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按期优质竣工,工程建设领域安全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