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调查研究
    关于我市水系保护与利用的调查报告
    (信息时间:2015-12-18)  点击量:
     

    一、基本情况

    江阴全市总面积987.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线35公里。内陆地区河道密布,其中列入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有18条302.1公里,其它引排河道1070条,长1335.0公里。此外,还有村前屋后的家河13814条,水面积约4.1万亩。全市水面率约17.8%,扣除长江水面内陆水面率为12%。

    多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强水系的保护和利用,推行各级引排河道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落实“河长制”引领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力度打击水事违章违法行为,多措并举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新锡澄运河、新沟河建设工程带动我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全市已经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引排自如的河网水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综合的功能,为行洪、除涝、水资源调度、生态保护、内河航运等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了优越条件。

    二、问题与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我市的水文条件和水环境都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水网结构不合理明显。水系保护落后于城乡建设,区域规划忽视水系保护,多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河网的干扰日趋严重,乡镇末端村级河流被大量填埋,部分地区河网结构趋于简单,非主干河道不断减少,导致区域河网调蓄功能萎缩,防洪排涝压力加大,水乡风貌无处寻觅。如城区历史上大量港汊池塘逐渐消失,水面率下降;而澄西地区由于扩建新锡澄运河、新沟河等重大水利航道工程,水面率明显上升。出人意料的是,根据近十年来卫星地图判读,我市水面率不仅未下降还有小幅增长,主要是因为除加宽了几条主干河道以外,城镇地区还增加了面积可观的小型湖泊,如城区有定山湖、芙蓉湖,乡镇有长泾东舜湖等,这表明在水系保护与治理的过程中有忽视良性水系结构保护的现象。

    2、水系之间流通不畅,水质堪忧。建设活动较少考虑水系流动,往往一填而过,即便安设涵洞,也容易淤塞,影响了水质净化和旱涝治理。近年来,全市河道水质总体向好,但仍然不能全面达标,不少河道水质出现回潮现象。工业、农业、城乡生活产生了大量污水,入河水污染物总量仍远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水功能区不能达标,影响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破坏了水乡自然景观。

    3、河道管控能力有待加强。河道管理涉及水利、交通、园林、环保、公用事业、住建、农林等多个部门,职责难明,联动不足,水域、滩地被占用现象较为明显,处理缺位。不少地方仍有工业污水偷排入河道的现象;有市镇污水管网接不到位;有市政工程断坝施工;也有防洪设计建设标准偏低,造成今年汛期城区、长泾、璜土等地区严重被淹。调研中,我们看到白屈港城区段两岸码头分布凌乱、环境脏乱;沿线捕鱼的“扳网”接连不断,影响航运;乡镇段堤岸年久失修,垮塌普遍,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水网管理的薄弱之处。江阴地区不少大型河道多为重要通航水路,航运繁忙,也增加生态、安全方面的管理难度。

    三、几点建议

    (一)落实规划,做好水文章。2014年9月,市政府正式通过由河海大学编制的《江阴市水系规划》(2011—2030),本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水系管理、保护、开发的科学依据,必须加强规划严肃性,切实遵照执行,使之成为城乡发展、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涉河活动的规划引导和管制依据,成为城乡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中有关河道空间分布等水利专题规划编制的依据。随着城乡建设的深入开展,水系规划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应该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探讨,要从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历史性、安全性和综合性等角度作优化提升,从而更好地保障城市水系安全、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城乡建设中,要合理调整全市水系空间布局和水网结构,使之更加平衡;要注意减少水系受道路交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实现发展与保护河网水系双赢,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尽量修建桥梁,减少箱涵设计,留河于下;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建设过程中遇到河流应尽量将其保留成为工业片区或居住社区的内河、景观河,减少城市化进程中河道被填埋、截断的现象;对于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水域及农业用地景观格局受严重影响的区域,应及时恢复生态用地,开展受损河流的修复工作;要切实提高受灾地区的防洪抗涝等级,加快恢复水系引排功能,保障防洪除涝功能,确保水安全。

    (二)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态。“一河清水,就是最美的景色”。要在环保管理上下功夫,从源头起严抓,把好项目审批关,不使污染项目有可乘之机;在生产中严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末端治理严控,确保污染治理设施达标排放;在执法中严罚,迫使偷排直排的不法分子有心无胆。在河道治理上下功夫,深化“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水质属地负责制等,提升长效管理机制成效;继续开展新一轮的家河清淤工程,清除河底淤泥,让家河清澈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加大投入,开坝建桥、撤涵建桥,打通水系,让河水流动起来,张家港市近年已经撤坝建桥3000余座,改善水质成效显著。在发挥水利工程作用上下功夫,积极依靠临江天然优势,利用白屈港、新锡澄运河、新沟河、张家港河等大型水利工程加大引水、调水力度,让全市主次河流“连、通、畅、活”。在面源污染防治上下功夫,积极应对农业、生活污染影响水质。在生态修复上下功夫,探索适用性、关键性的生态修复技术、施工方法、生态修复项目,扩大示范河道数量、水域面积,消除河道黑臭现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不断修复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我们在金坛市看到,非通航河道大量采用生态护岸技术,河底淤泥被制成多孔泥石砖用于堤岸防护,经济与生态效益都十分突出。

    (三)齐抓共管,提升水管理。要加强河道管理工作多部门统筹协作,明确职责,各负其职。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清淤、驳岸养护、河道纳污;环保部门负责河道污染排放、水质监测;园林部门负责岸坡绿化及养护工作;交通部门负责河道通航,公用事业部门负责控源截流、污水管网管理工作。利用涉水法律体系相对完备的特点,严格依法行政,加大违法违章处罚力度,打击各类非法侵占、破坏河道活动。制定完善河道管控措施,推动河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使之适应新时期水系保护利用新形势,提升水管理能力水平。建议对白屈港河城区段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整顿沿河码头企业,清理扳网,清除垃圾,重新规划沿河产业格局,重塑两岸风光,打造与水生态相协调的水经济。

    (四)营造特色,传承水文化。古往今来,江阴的水既有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蔚为大观,也有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旖旎婉约,江阴的城因水而筑,缘水而兴,从来是稻香蟹肥的渔米之乡。但多年无序的建设和发展破坏了水乡特色,以致风情失色,乡愁难寻。今后在水系保护与利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水陆生态系统,营造滨水空间优美环境,既要恢复浅岸低树、水色迷人的水乡故景,保持江南水乡天然特色和风情,留住乡愁;又要创造人水相谐、生机勃勃的时代特色,展现与现代文明相应新风情、新乡愁,将江南水乡文明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