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时间:2015-01-16)  点击量:
 

——2015年1月13日在江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沈 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应对宏观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突出结构调整,经济运行稳中提质。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得到提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左右;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66亿元,增长10.1%。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5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21.3亿元;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2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企业10家。扎实推进资本经营,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190亿元。积极防控经济金融风险,组织工业企业“健康体检”,推进企业债务重组、破产重整,设立中小企业互助资金平台3个,累计转贷17.1亿元。新设银行机构2家,新增各类贷款515.7亿元。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亿元。加快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20家,新增成交额超百亿元市场1家,建成全市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企业3家。主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改造10万吨级码头2个,新增对外开放泊位2个,完成货物吞吐量1.4亿吨,江阴口岸被列入全国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加快发展旅游业,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高效农业加快推进。扎实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85%,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1%,农业园区化率达43.9%。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粮食生产连续11年实现丰收。推进城郊1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建成地产农产品销售中心10个。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推进农业“三新”工程,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新增无锡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全市累计入社农户达11万户。

二、突出后劲培育,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紧紧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开发开放,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提升。重点改革稳妥实施。市与镇街、园区财税管理体制调整顺利推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部分镇街涉省涉市重点项目历史性债务得到妥善处理。归并部门审批职能,公布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和收费清单,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7项,承诺件办结比法定时间平均提速60%。调整完善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管理体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招商资源,成立招商局。事业单位分类基本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深化徐霞客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编制完成第二批行政权限下放目录。启用预选承包商库,政府投资项目电子化招投标覆盖率达80%。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农用地确权登记颁证7万亩。认真落实各类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积极扩大有效投入,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6.1亿元,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478.6亿元、增长3.5%,服务业投资556.8亿元、增长17.6%。着力改善投资结构,完成技改投入341.1亿元、新兴产业投资236.7亿元,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3.2%。重特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80个重大产业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95.5亿元;华泰汽车自动变速器、中芯国际集成芯片、汉邦石化二期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顺利推进。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强化科技支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7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5%。组织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288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大力推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技术提档升级,新增省新产品、新技术65只。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103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预计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件。新增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组5个、省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4件。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新引进诺贝尔奖得主1名、“千人计划”专家3名、院士11名,入选省“双创计划”专家7名。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加快发展“三外”经济,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增长10%;其中出口128亿美元,增长18.2%。新批外资项目40个,完成到位注册外资8.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7个,完成境外投资5.2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规模列全省同类城市第一。预计实现服务外包合同额12.2亿美元、离岸接包执行额5.8亿美元,分别增长20.4%和10.7%。着力提升开放园区发展水平,江阴高新区入列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全国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跻身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前十强;临港开发区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开发区申报进程,江阴软件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经济总量实现省级开发区“三连冠”;靖江园区加快建设造船、重钢结构两大产业基地,5个百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加快集聚。

三、突出功能提升,城乡建设持续推进。加快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实现突破。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控制,突出“一江一河”等重点地区、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城市功能布局持续优化。江阴大道、海港大道、暨南大道西延伸段等建成通车,锡澄高速公路花山互通开工建设,世纪大道启动改造。中山路南延伸段、花北路、华侨路等竣工通车,虹桥路南延伸段、青果路南延伸段等加快推进,鲥鱼港路、公园路完成改造。锡澄运河航道整治扎实推进,滨江路桥、镇澄路桥按计划实施,申港河西新渡口南岸工程基本竣工。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有序推进,青祝河治理工程顺利竣工。芙蓉湖公园、鲥鱼港公园、应天河风光带一期基本建成,鹅鼻嘴公园等完成改造。全市完成拆迁142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27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84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57万平方米;主城区2835户拆迁户分到新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文富公交首末站开工建设,敔山湾公交首末站顺利竣工,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8.5%。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小湾水厂深度处理、高层住宅二次加压供水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城镇污水专项规划修编,新建污水主管网5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个。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3.01万户。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顺利推进,白屈港西港堤除险加固、长泾圩区防洪排涝等工程按期完工。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工程加快推进,4G信号基本实现全市域覆盖。综合管理不断深化。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市容秩序、工地扬尘、建筑垃圾、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行动,文定社区、大桥社区获评省级城市管理示范社区。红卫三村等14个老小区完成改造,小区物业管理新机制推向全市,镇街属地管理责任得到强化。加快多级违建管控体系建设,暨阳商城违建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置,全市拆除违法建设7.7万平方米。加强道路交通组织,推进城区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推进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有机垃圾处理试点取得实效。严格落实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实现卫片执法“零约谈、零问责”。

四、突出民生环保,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强化节能减排,推进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减排降耗成效明显。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提前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减排任务。关停“三高两低”企业80家,其中化工企业20家;淘汰燃煤锅炉110台。完成热电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推进苏龙城区“一拖四”、华西海澜“四合一”等热网整合,关停热电企业3家、提标改造15家。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3家,创建省、市级节水型载体16个,实现年节能102万吨标煤。推进城市设施节能改造,公共照明节电率达25.6%。环境治理措施扎实。完成秦望山静脉产业园规划论证,决策启动园区前期建设工作。开展水气声综合治理,推进印染、电镀企业专项整治,完成化工园区生产和仓储企业专项整治。淘汰老旧机动车3267辆,完成油改气1207辆。新建临港开发区大气自动监测站,建成化工园区数字化环境在线监控中心。加快推进太湖治理重点工程,完成重点河道整治21条,疏浚河道30条。着力整治夜间施工、娱乐场所等扰民问题,噪声污染得到控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村庄面貌不断改善。生态修复得到加强。划定市级生态红线保护区,完成海港大道凤凰山隧道等5个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高新区、临港开发区列入无锡市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完成造林绿化5865亩,创建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25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3.5%以上。芦花沟、西横河滨河绿地及一批城乡道路绿化工程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3平方米。建成省级生态村5个、“两型社会”示范乡镇1个。

五、突出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为民办好事、做实事,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城乡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再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城乡并轨,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5万人。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扶持自主创业2175人,建成首个大学生创业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保扩面新增参保5.4万人。加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10元和50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月人均600元。预计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2%。新开工保障房12万平方米,完成公租房建设10万平方米。新增养老床位600张、“幸福一点通”用户1000户,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家,由元林基金会捐资建设的江阴市老年大学投入使用。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大幅提升。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连续三年获评“慈善七星城市”。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验小学北校区、江阴中专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第一初中异地新建和二中改造工程顺利启动,建成中小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组建53个优质学校发展共同体。高标准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期评估,创新“香山书屋”等公共文化社会化管理模式,累计举办文化“五送”下乡活动3300多场、公益性文化演出500场。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行。120急救中心、人民医院内科新大楼、第四人民医院等建成投用,市医疗中心、第二人民医院等加快建设,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大医联体组建完成,中医院异地新建选址论证确定。“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第18届省运会获金牌17.25枚,创历史最好成绩;获评“全国游泳之乡”。社会治理扎实推进。组织“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年”活动,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控、普法宣传教育等工作机制。开展“政社互动”试点,促进社区减负增效,推进社工队伍建设,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提升。推进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居民法治建设满意度稳步提高。加强信息预警网络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扎实推进。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联动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信访总量稳中趋降。公共安全基础稳固。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暴、涉恐等严重刑事犯罪,深入推进“两盗一扒一骗”等专项治理行动,全市治安形势保持平稳,刑事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加强劳资矛盾协调,民生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推进药品零售集约化、连锁化经营,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组建成立。扎实推进“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格落实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监管措施,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三走进三服务”、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等活动,政府服务效能得到提升。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发挥“12345”民生热线、市长信箱等积极作用,累计协调解决民生问题8.8万余件。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实施部门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试点,严格控制各类会议、活动规模数量,切实规范全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163件人大代表建议、278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达96.9%和96.5%。受理行政复议案件73件,审理办结率达95.9%。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地方志、档案、接待、外事、审计、统计、物价、人武、民防、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台、拥军优属、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对口援建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澄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江阴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水气声环境治理、垃圾处理、交通组织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仍然突出,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担当意识、履职能力仍需提高,法治政府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完成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最新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阴!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无锡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经济稳步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区域性金融风险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提升产业质态。突出先进制造业提档升级和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6%。改造传统产业。落实装备技改贴息政策,推进“两化融合”“机器换人”,加快纺织、冶金、化纤等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步伐。鼓励金属材料及制品、机械制造、造船等生产制造企业加快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切实推进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培育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技术联盟等作用,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落实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措施,促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推广“科技+人才+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民营企业进军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大力引进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做大产业金融、总部经济、科技型服务业、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优化服务业结构。主动融入上海自贸区,推进申夏港区3号、5号、6号码头二期、丽天石化码头改扩建及石庄围堰工程建设,努力把江阴港打造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组合港。充分挖掘和整合自然空间、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着力推进旅游项目招引和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业设施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建设,力争农业园区化面积达到22.5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62.7%。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提高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服务水平。推广生物农业、智慧农业,推进农机装备、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科技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有效投入。坚持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产达产。聚焦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机制,努力在超五十亿、超百亿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确保利用外资8.5亿美元。引导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增发股份、发行债券,壮大“江阴板块”。支持本土企业主动对接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努力实现强强联合、裂变扩张。鼓励在澄外企增资扩股,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在江阴设立功能性总部及地区总部。落实服务保障措施,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华泰汽车自动变速器一期、中芯国际3D凸块、远景能源二期、普洛斯工业物流等在建项目按期竣工。

培育优势企业。集聚政策资源,强化激励导向,支持企业专注主业、做大做强。引导本地企业“稳心留根”,鼓励大企业集团通过战略合作、跨国经营等方式,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水平。深入推进“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创新资本经营激励机制,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推进“百千万”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培育具有创新理念、质量意识、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家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加强服务保障。推动本地企业产销对接、协作配套,帮助企业抢抓市场、稳步发展。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落实各项减负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对上争取、对内挖潜,用足用好土地点供等政策,保障项目建设。探索政银企合作方式,完善中小企业转贷资金、互助平台机制,新增银行各类贷款500亿元。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服务,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健康体检”,规范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积极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

二、强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狠抓改革攻坚,集聚创新要素,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深化各项改革举措。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加快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强化政府性债务源头管理,努力控制和压降负债规模。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市级公共财政体系,增强镇街、园区发展活力。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和非税等收入管理,严格财政支出管理。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多元、改制上市、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引进和扶持各类创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探索推广商业保理、股权众筹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确权覆盖面达到80%以上。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经营主体流转,力争土地流转率提升到78%以上。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推动信用基础数据建设和运用,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诚信江阴”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运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专利“三个全覆盖”,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40家,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0件、省名牌5个。大力推进省创新型示范城市建设,力争培育创新型乡镇2个、创新型社区3个。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外引内育,继续引进培育“千人计划”“双创计划”等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坚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需求相结合,培养3000名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创新对外开放工作举措,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比较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发挥长江岸线资源优势,推动沿江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企业拓展新兴市场,促进传统贸易与现代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5%,其中出口增长8%。鼓励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并购国外品牌、收购技术研发中心,努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统筹高新区产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创新核心区、滨江科技城,积极推进青阳园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特钢新材料、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微电子集成电路等特色新兴产业,推动创新产业集群和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临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进程,做大做强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石化新材料、现代物流、创意和电商等特色产业园,打造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大力推进靖江园区“千亿园区”建设,发展造船、重钢结构等特色产业,努力创建全省联动开发先导区、实验区、示范区。

三、突出城市品质,持续改善宜居生活环境

坚持“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以新一轮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为统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滨江名城。

优化市域规划布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管控土地空间、公共服务等资源,促进城乡集约高效发展。完善城市重点区域规划,深化“一江一河”、南门、火车站、环城森林公园等地区城市设计,着力提升城市开发建设水平。优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完善污水管网、快速路网等设施布局,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控制。完成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引导镇村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控制开发强度,提高产出效益,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数字江阴地理信息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主城区建设水平。突出开发重点,创新投入机制,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整体形象。加快南门地区开发建设,打通虹桥路南延伸段、青果路南延伸段,推进应天河风光带二期、南门历史风貌街等重点工程,推动虹桥南路、花山路两侧、长江饭店周边等商业项目开发。完善沿江生活岸线基础配套,推动中央景观大道、沿江江堤路、滨江公园等向西延伸。保护和开发沿河滨水空间,推进沿河地区企业搬迁,改造提升重点开发地块,启动老锡澄运河改造、跨河桥梁建设等工程。推进城西、敔山湾等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青山路等道路延伸工程。围绕项目开发、基础建设、旧城改造等重点,完善拆迁政策,健全拆迁机制,年内完成拆迁150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50万平方米。创新安置办法,年内建成安置房150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42万平方米。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围绕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着力改善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加快城市外环交通体系建设,推进锡澄高速公路花山互通、申港河西新渡口工程,优化江阴大道、海港大道交通组织,完成世纪大道改造工程。推进紫金路等道路工程,力争沿江城际铁路启动建设,继续实施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完成锡澄运河航道整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启动建设外滩公交首末站,新建公交候车亭50只、电子站牌40个,自然村公交通达率达到93%。完善城区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新建、改造网点120个以上。继续推进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小湾水厂深度处理、高层住宅二次加压供水改造、农村供水老管网改造等工程。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先导示范镇创建,加快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薄弱村脱贫转化,建成无锡市幸福镇3个、幸福村21个。

推动城市管理升级。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扎实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重点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加大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力度,健全户外广告、建筑垃圾等管理机制,依法处置私搭乱建、违章停车、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违规违法行为。推进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等环境治理,实施五星花苑等14个老小区改造,城区混凝土搅拌站基本搬迁到位,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深化物业属地管理机制,强化物业管控责任,提升小区物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秦望山静脉产业园启动区建设,提升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水平。深入推进交通畅通工程,整合优化公共停车资源,实施人民东路等局部改造,努力实现城区过境货车禁行,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四、加强环境治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和生态底线思维,强化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统筹推进环境建设管理和保护,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源头控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快推进热电企业整合,关停6家热电企业,确保完成第一轮热电企业整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年内关停“三高两低”企业50家。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组织实施30项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力争光伏发电项目新增100兆瓦以上。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示范工程,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强化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主管网30公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个,实施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管理。扎实开展主要河道断面和城乡重点河道综合整治,确保张家港河、锡澄运河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推进新一轮“蓝天工程”,推动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和秸秆禁烧等工作,淘汰燃煤锅炉200台以上,确保主要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浓度下降5%。规范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等管理,确保噪声环境功能区达标全覆盖。严控畜禽养殖总量,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着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重点企业环境监管措施,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全覆盖。

加快生态建设。坚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探索绿色发展评价制度,着力优化生态空间布局。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积极推进造林绿化,新增成片造林3000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3.6%以上。完成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一批道路绿化工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94平方米。开展城乡绿化专项整治,加强绿化管理和养护。推进农业湿地保护和开发,加快月城双泾湿地公园建设。

五、注重民生改善,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找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提高改善民生的普惠性和针对性,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完善社会保障。围绕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实施城乡居民就业实名制管理,重点帮扶困难人群就业,全年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2万人,新增自主创业2000人以上。推进全民参保登记,新增城保参保4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50元和60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月人均670元。提高新农合筹资与保障水平,优化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费用结算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养老服务业,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为1万户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援助服务。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缴存职工2.5万人,完成第四期保障房主体工程,切实加强群众住房保障。积极倡导“炎黄”风尚,推动慈善项目化救助,促进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办好社会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抓好农村小学办学点标准化建设,推进第一初中异地新建和二中改扩建等项目,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市医疗中心、第二人民医院、西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工程建设,推进中医院异地新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化新一轮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开展“文化走基层、服务进万家”活动,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效能。创新科普载体,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提档升级“10分钟体育健身圈”,维修整治1000个全民健身站点,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加快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员“三社联动”,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构建社区民生服务站,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社会组织培育,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健全“大调解”机制,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处理和终结机制,及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坚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大劳资矛盾纠纷处理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危化、冶金等高危行业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建设法治高效廉洁政府,努力提高履职尽责水平

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优化政府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履行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职能,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规划、引导和监管,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落实简政放权,编制公布全市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提高审批服务效率。继续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突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及社会主体作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拓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增强基层发展活力。

推进依法行政。规范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强化公众参与、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落实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和定期清理机制。健全政务信息发布制度,深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健全跨部门综合执法和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

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改进文风会风,压减各类会议,精简文件简报,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扎实开展“三走进三服务”等活动,坚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提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能力。聚焦行政公权力和服务窗口单位,坚决克服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纠正庸、懒、散、怠和不作为现象。继续开展“面对面”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发挥政府网站、“12345”民生热线等平台作用,畅通与群众互动渠道,增进与群众互信关系。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效能监察、工作督查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

抓好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健全制度廉洁性评价、廉政风险防控预警制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重点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等监管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全覆盖。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从严从紧安排行政开支,市级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向社会公开,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让我们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埋头实干,奋勇争先,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阴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