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江阴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时间:2015-01-16)  点击量:
 

——2015年1月13日在江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阴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向大会报告江阴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四个提升”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提升为主线,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有序推进,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实现了稳健增长。预计,主要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1%;

(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42.8%;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六)进出口总额增长10%,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8.2%;

(七)到位注册外资8.5亿美元;

(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2%;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38%)以内;

(十)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累计下降17.5%;

(十一)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 24 %、26%、24%和29%;

(十二)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8.9%(新口径)。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如下: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从全年经济走势看,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分别为8.3%、8.4%、7.9%,全年预计波动幅度在0.5个百分点以内,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经济效益保持较好增长。亏损企业数较去年减少9.8%左右,呈现出利润增长好于利税增长、利税增长好于销售增长态势。积极防控经济金融风险,组织工业企业“健康体检”,推进企业债务重组、破产重整。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全年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增长10%;其中出口增长18.2%,高于全国、全省和无锡大市增速水平。

产业加快转型。结构调整取得实效。预计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总量的50%左右;新兴产业完成工业规模产值预计增长3%以上,占全市规模产值总量的42%左右,同比提高超过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实力增强。加速江阴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今年承担国家火炬计划立项有11个项目,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有4个项目。科技创业水平提高。出台《江阴市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三年培育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1500万元,全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科技小巨人”企业跨越发展。加快步伐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行业领域高端人才,目前已拥有“东方硅谷”5名“社会事业领军人才”、5名“中介服务领军人才”。

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城市建设新一轮五年计划,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步伐,沿江区域完成中央景观大道一期、沿江景观道路一期、滨江公园等8个项目。南门区域完成应天河风光带一期、中山路南延伸段等6个项目。城西地区、敔山湾地区和主城区的14个道路项目按计划推进,不断改善路网结构。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江阴大道、海港大道建成通车,江阴申港—靖江上五圩渡口南岸工程基本完工,具备通航条件。城乡教育医疗统筹发展。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联体正式组建成立,通过医联体实现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的流动和共享,增强二级以下医院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教育,促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辐射,建成中小学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组建形成25个学校发展共同体,扶持薄弱学校,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保障一体化推进。完善养老、医疗、低保三大保障制度城乡接轨工作,积极推动再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城乡全覆盖。

生态不断优化。推进开放园区循环化改造。高新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临港开发区启动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全市域热网整合重组,3家热电企业实现关停,15家电厂完成提标改造达到新的排放标准,江阴热电整合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热电行业燃煤总量将削减5.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分别削减87.6%、76.4%、70.9%。优化生态治理结构。以民生环保为导向,大力开展化工园区、印染行业、电镀行业、黑臭河道、秸秆禁烧等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采取控制建设强度、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生态湿地、发展生态农业等举措,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供水、供热、绿化、污水处理、环卫保洁生态网,成功创建6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9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3%,绿地率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3平方米。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市单位GDP能耗近三年累计下降13.13%,比全国同期平均下降水平多下降3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全市综合利用认定企业数量累计达到28家,固废综合利用总量超过500万吨。

民生持续改善。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全面推进和落实。就业创业成效明显。全年提供就业岗位5.7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5万人,其中扶持就业困难人员1105人,自主创业2175人以上,确保江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5%。民生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10元。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50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月人均530元提高至600元。优化发展社会事业。建成使用人民医院内科新大楼。完善提升1万亩城郊标准化蔬菜基地,建立地产农产品销售中心。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覆盖市、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600张。公交出行更为便捷。新建公交候车亭30只,新增城市公交车65辆,新辟公交线路9条,优化调整线路42条,敔山湾公交首末站顺利竣工,文富公交首末站开工建设,自然村公交通达率92%。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阴的重要一年。综合各方面因素,2015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目标建议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

(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六)进出口总额增长5%,其中出口总额增长8%;

(七)到位注册外资8.5亿美元;

(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十一)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十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65%以上。

为实现以上计划目标,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5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加快转型升级。整合提升政府引导基金绩效,减少重复奖励,加大对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开放型经济转型,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资本经营、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突出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和创新型社区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全覆盖,2015年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件。大力实施专利、标准、品牌“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增强典型引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案例汇编》和《全市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案例汇编》,增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案例汇编》工作,形成体系。在总结推广江阴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加强国内外对江阴企业有较强针对性的案例引入,及时总结推广区域内外“标杆”企业、创新创业“引擎”企业的企业精神和发展经验。

二是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围绕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的总目标,全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升城市品质能级。深化中心城区的规划设计,推进和完善《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提升主城区的深度城市化和“一江一河”的精致化水平。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引导镇村加强整合,有效促进城乡空间结构优化和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先导示范镇建设,引导和培育一批以产业集聚、生态旅游、古镇保护和文化教育等为特色的城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彰显文化底蕴。依托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延续传统江南村庄文化,加快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修缮保护,培育一批以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为主的新村庄,建设与繁华都市形态相得益彰、功能优势互补、风采交相辉映的幸福美丽乡村。

三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推进企业在“扎根江阴”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整合科技、人才、资金、资源,构建开发开放新格局。扎实开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建立信息分享机制、统一规划口径等手段推动多规融合。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改革,以市场化、多元化理念提升资源、资产的经营管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服务,提升江阴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水平,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推动审批项目向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及充分授权。全面推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力争完成全市116个行政村、12.08万户、25.4万亩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确保覆盖面达80%。

四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继续健全我市生态补偿制度,调整我市生态补偿断面和补偿办法,加大补偿力度。加快推进污水设施建设,新建污水主管网30公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个。扎实推进新一轮“蓝天工程”,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淘汰燃煤锅炉200台以上,确保主要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浓度下降5%。继续大力推进热电企业整合整治,关停6家热电企业。强化“河长制”管理,扎实开展张家港河、老锡澄运河等主要河道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印染行业整治力度,对全市印染企业进行全面整治提升。继续开展化工、酸洗、无证无照个体小作坊等民生环保问题专项整治,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突出环境问题。

五是着力推进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化医联体改革,引导建立分级诊疗新秩序,完善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基本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人均740元,减轻群众医疗费用支出负担。稳步提高居保基础养老金、被征农民养老金等养老待遇,低保标准提高至月人均670元。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提升完善全市教育体系,推进江阴中专、南菁初中、第一初中等项目工程。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强化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权力网上运行透明度。推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市、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实现全覆盖。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档升级“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水平。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