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调查研究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信息时间:2014-10-27)  点击量:
     

    一、基本情况

    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是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执法的主要手段和科学依据。近年来,市政府重视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充分发挥食品检验检测的中坚作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效保证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全省前列,我市已连续8年获得无锡市食品安全工作一等奖。

    1、加大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夯实技术支撑体系的硬件基础。近年来,市政府加大对食品检验检测设备和场所的投入,着力夯实检验检测机构和队伍,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安全专业检测机构4家(市卫生局下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阴质监局下属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粮食局下属的粮油质量监测站、市农林局下属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11年底,市政府在农副产品供应量占全市70%的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2012年,市政府在周庄、南闸、利港建成3家三星级屠宰场,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加大对生猪“瘦肉精”的抽样检测,建立了全程可控的“放心肉”服务体系;2012年,市政府投资165万元,在全市202所学校食堂建立起了食品安全检测室;目前,全市已实现学校食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规模超市及基地快速自检的全覆盖。

    2、不断创新检验检测技术,提升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各职能部门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技术监管手段,健全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农林部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试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应用,建立农残监测监控平台,实现镇(街道)和其他检测数据网络上传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工商部门充分发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溯源系统”高效快捷远程监控优势,至今已有1500多家食品经营户投入联网使用,13000多家食品经营户具备联网使用条件,录入各类食品品种信息已达3万多条次。

    3、不断拓展检验检测平台,拓宽技术支撑路径。市政府统筹全市食品检测资源,建立了“专业分工、各有侧重、覆盖完整、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监督抽检、委托检验和企业自检相结合,实验室检测与快速检测并重的多层次检测体系,同时,不断拓展检验平台,借助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购买技术服务,弥补技术不足。2014年1-9月,江阴质检所已完成全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抽查任务585批次,同时完成企业委托、执法委托、发证检验等检测工作502批次。工商部门则以江阴质监局、上海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撑,二年来完成法定食品检测3500批次,自行组织检测2402批次,各大超市、各农贸市场自检屋,每年自检十万个批次,有力维护了全市食品安全的良好形势。

    二、存在问题

    随着国内食品安全形势的日趋复杂,新情况、新矛盾也对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检测带来了新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验检测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我市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监管,虽然检验设备总量较大,但关键仪器设备雷同,人员结构相似,有些部门检测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较多。而目前老旧检测设备亟待更新,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避免重复投资,发挥政府资金的最大效用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2、检测项目偏少,检测能力不足。随着食品生产加工分类分级分等监管的逐步推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项目也趋向精细化,而目前全市有关领域的检验检测项目还处于空白阶段,如农林口子还没有畜产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而这部分食品安全问题相对集中。商务口子缺少专门的食品检验室,对瘦肉精之类的问题江阴区域无法检测、影响了食品安全事件的执法时效。

    3、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度低。由于食品检验检测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又处于分段监管状态,食品检测侧重点不同,信息传输平台不同,食品检测信息只限于各自条线专享,检测结果仅局限于条线认可,相互不能共享认证,在食品安全常态化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中难以及时收集、分析食品安全监测数据,不利于及时发布权威的预警信息。

    4、专技人员少,技术队伍业务素质偏低。食品检验检测的技术含量较高,目前专业人员总量少且分散在各个部门,而有些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处于从属地位,呈现专业技术人员少、兼职多、力量弱的弊端,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三、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是一项关乎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工程,我市政府需加大力度,着力推进,为完善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撑,为此我们建议:

    1、科学整合检测资源,推进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整合监管队伍和技术资源的要求,通过整合拓展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食品检测效率,实现执法与检测相对分离,保证检测的公正性和执法的严肃性。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全市检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列入了2014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已规划出台组建江阴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规划方案,因此建议政府要加快推进力度,以为民办实事的承诺为动力,加快节奏,着力推进,早日建成,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和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完善配套机制,充分发挥检测中心的有效作用。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建成仅是食品检验检测功能的整合,也是技术支撑平台的重构,检测中心建设过程中,还需完善相应的配套运行机制,建立完善职能部门与检测中心之间的联动与协作机制,政府要统筹规划,保证各职能部门年度抽检计划的正常实施,同时应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因应急任务产生的临时性、突发性需求。检测中心也要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创新检测方法,利用人才技术优势,切实有效发挥检验检测设备的有效作用,为职能部门的执法提供权威的依据,并为全市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资源共享、人员培训以及统计分析等全方位的服务。

    3.加紧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技术支持基础。专业人才队伍是发挥检验检测设备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的主要保障,市政府要借助机构整合的有利时机,充实和稳定食品检测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快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解决当前有关部门从事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专业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的问题,防止检测资源整合时出现有设备而无专业技术人员的现象。要加强对专职人员的培训,尤其是面广量大的市场、企业等快速检测人员的培训,提升专职人员素养和责任意识,发挥当前各环节中仪器设备的有效作用,适应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需求。要重视对食品生产企业自身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保障食品生产领域的质量安全。

    4、加强部门协同,实现平稳过渡。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我省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改革目前还未出台指导性文件,部门职能如何整合还未有确定性意见,我市食品检测资源整合和机构改革仍需经历较长过程,食品安全无小事,因此在此过渡期间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职能地位,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防止出现九龙治水、监管缺位的现象。各相关部门要顾全大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特殊过渡期内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顺畅运行。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