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调查研究
    加速产城融合  实现临港城市建设大提升——关于加快临港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开发建设的调研
    (信息时间:2014-07-08)  点击量: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核心区位于辖区几何中心位置(原申港街道位置),东至亚包大道,南至西横河,西至预留泰常过江通道,北至跃进河、福星路,东西向最长距离4.4公里,南北约3.8公里。总规划范围约1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58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47.14%,水域和其他用地面积7.38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52.86%。依据“临港产业城、澄西卫星城、生态宜居城”的功能定位规划设计,将依托国家低碳示范小城镇的金字招牌和临港新天地、原申港街道已有基础设施,打造成生态宜居的高品质、高品位新城区。重点布局新城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研发孵化中心、文体展示中心、体育活动中心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相关生活服务等功能。

    一、核心区开发建设的优势

    1、区位优势。核心区南临无锡,北枕长江,西面与常州接壤,周边150公里范围内有6大机场,京沪、宁沪、沿江高速和新长铁路、沪宁高铁和江阴大桥。辖区3分钟内可进入干线路网,10分钟内可达到常州高铁站和常州北、常州东2个高速道口。整个临港经济开发区拥有24公里长江黄金岸线,配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江阴港及B型保税物流中心,而且还是良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当时长江下游吴文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涌现出了延陵吴季子、楚国春申君黄歇、文学家金武祥、中国图书馆之父缪荃孙、历史学家俞伟超、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吴文藻及其文学家妻子冰心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规划优势。澄西卫星城核心区采用了“十里环水、五心五片”的规划结构形式。规划中将区域内的申港河、西横河等河道进行梳通连接,形成10公里长的滨水空间,局部水面扩大,结合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公园绿化景观,把每一块居住区都串接起来,做到步行10分钟就能亲水,能购物,能逛公园;围绕着十里环水带,打造五个公共服务中心;规划五个片为临港新天地、季子祠历史文化风貌区、锦绣公园居住区、申溪滨水居住区、申湖新区。1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为180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提供综合服务功能,将建成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饱含文化魅力的宜居新城。

    3、基础配套优势。核心区“十六路工程”已于2013年上半年全部完工。作为区街一体化后率先启动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成通车,完善优化了辖区内的路网布局,形成干支联动、城乡覆盖的路网体系,初步奠定澄西卫星城的道路框架,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与此同时,“十六路工程”也进一步缓解了港口集散疏运压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在完成了“十六路工程”的基础上,核心区还将启动建设总里程15.2公里、总投资4亿元的新“十六路”工程,实现路网格局的历史性跨域,真正打开核心区空间;围绕“十里环水”、“五心五片”的核心区功能布局,中央景观公园已完成建设,申湖公园正加快建设,4000吨中水回用工程将全面启动,“九通一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生活服务设施,3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正加快完善。同时,将以江阴高中新校区为龙头,推进集团化办学;临港新城医院二期项目正加快建设,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全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实现民安民乐的和谐氛围,实现临港核心区城市功能大提升和生态环境大提升。

    4、产业结构优势。核心区将以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央企为重点,积极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带动一批关联产业发展。加大技改扩能力度,促进企业增资扩能,加快远景风能、LM公司扩能项目和盛康光伏太阳能项目的建设。加快政产学研合作,与著名高校、研发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创新推进“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的企业发展模式,与扬州大学建立起政产学研全面合作框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产业与服务业同步提升,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提升现代包装、机械装备、电力设施及高端纺织等传统产业。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重点发展港口码头、仓储物流、运输配载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餐饮住宿、房产开发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发展。

    5、社会事业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根基。核心区在推进“六有”民生工程中,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劳有所得”,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困难弱势群体的就业工作不断得到重视,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超3500个;“学有优教”,江阴高中的辐射带动效应充分显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整体教育质量逐步提升;“病有良医”,总投资3亿元的临港新城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已正式启动,居民百姓的医疗服务逐步改善;“住有安居”,7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完成过半,两年内将实现拆迁安置“零过渡”;“老有颐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慈善医疗门诊正逐步发展;“行有公交”,核心区公交网络建设已进一步优化,社区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扁平化管理全面推进,服务市民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核心区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一是临港核心区是在原申港街道的基础上规划而成,因此在规划方面小城镇规划痕迹依然存在,虽然经过新街区的扩建和老街区的改造,新旧街区尚未完全融合,行政办公区、居住生活区、项目集聚区、商贸物流区等功能区划分不明确;二是区街一体化之后,特别是区划调整之后,核心区制定和调整了控制性详规,但是详规的落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尚无法体现其功能。三是整个核心区属于新规划区域,在街区南北扩展区域,天然气、暖气等管道覆盖面不广,供气供热能力、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四是部分老街区供电、通讯线路尚未完全入地,临街立面改造尚未完全到位,区域内十字路口比较多,部分路口交通设置尚未完全到位;五是新扩展区域虽然经过了拆迁清障,部分地块还存在遗留居户或者企业。

    2、商气不旺。一是商业配套不足,整个核心区虽然小型商业不少,但缺乏特色,档次不高,只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消费需要,难以突出新城特色;二是布点零散,难以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缺乏一定的规模商业圈,商业尚不成熟;三是大型的超市、商店、宾馆、饭店等设施太少,与城市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核心区的发展定位不相符合。

    3、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一是在教育上,虽然拥有市重点高中教育机构,但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上选择面不广,特别是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上还存在差距;二是在医疗卫生上,现有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设置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农村居户向城市居民过渡的进程中,在多数市民享受农保的前提下,小病进社区的目标尚不能完全实现;同时,随着核心区规模的扩大,现有的一所卫生院的规模和医疗条件已难以适应核心区发展的需要;三是在体育健身服务上,目前核心区尚未建立专业的体育场馆,市民的健身活动只能依赖于社区的小型健身场所,但社区的建设设施已无法满足日益提升的市民生活品质发展需要。

    4、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因素制约加剧。一方面,许多项目用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新意向落户项目对土地指标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土地资源和土地指标紧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用地需求增加与土地指标紧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5、房地产开发步伐较慢,房地产市场比较冷。一是由于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大环境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不活跃,新开工建设的项目较少,整个核心区目前虽有中企誉德、中节能、学府苑、香堤半岛项目在建,但销售形势均不看好,华天房产、苏南礼品城项目摘地后迟迟未能动工;二是商品房销售状况不理想,虽然平均价格与城区相比不高,但销售市场不热,入住率不高,同时引起物业管理不规范的恶性循环;三是政策不明朗,一些意向落户项目由于受土地价格、土地指标、扶持政策的影响,长期观望,迟迟不下定论。

    三、加快核心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布局,明确发展定位。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的原则,加快规划引导,根据核心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核心区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规范开发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制定完善核心区产业发展规划,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现有产业优势,整合产业资源,突出产业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同时,加快新天地、南片区开发建设,促进老街区与扩展区的加快融合、相向发展,搭建繁荣发展核心区的“桥梁”。

    2、加快土地利用,拓宽发展空间。按照核心区发展需求,在现有土地政策下积极寻求发展空间,加快土地利用。一是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综合整个开发区的土地指标利用情况,政策向核心区倾斜,对土地利用指标进行调节,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将其他区域现有土地指标腾挪至核心区,首先满足核心区的发展,对核心区进行重点打造,树立整个开发区的形象。二是对存量土地“精耕细作”,严格限制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切实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吸引资金、上缴税金等幅度,严把入区项目质量关,重点偏向外资项目、城市功能配套综合体、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三是政策倾斜,对于能促进核心区发展,对核心区城市化发展能长期提供支撑的项目,在土地价格、其他配套设施费用上进行优惠,确保项目早落户、早建设、早投运。

    3、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一是对新扩展区域如新天地、南扩展区实施“九通一平”工程,确保各类管网、道路环通,强化基础设施配套。二是加快老街区的改造,用城市化的标准加快街区道路、立面、管网、交通设施以及量化的改造,提高城市品位和标准,加快城市化融合。三是要加快污水处理、电力供应、供热能力的改造,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

    4、加快项目建设,树立发展形象。一是要努力引进功能配套型服务性大项目,按照“引进一个,吸引一批”的思路,加快中翔综合体、招商局地产项目、佳兆业广场、养老地产项目、中海地产项目的洽谈对接。确保早日落户,增强核心区发展后劲。二是要加快现有在建项目的建设,要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加快现有中企誉德二期、中节能、华天地产等项目的建设速度,力争早日投运。三是加快项目建设筹备,对世贸滨江摩天城一期、苏南礼品城项目、中盛地产等筹备项目要进行深入调研,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加快树立发展形象。四是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核心区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5、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公共服务。教育方面,加快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规范发展现有的中小学校,不断提高核心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扩大标准化幼儿园的办学规模,积极引进民营资本的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增强竞争力,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方面,加快临港新城中心医院的扩建;规划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交通方面,在增加公交线路、延长运营时间、增设站点和班次,扩大覆盖面;文体方面,加快公园建设,设置小型健身娱乐广场和小区健身场所,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满足居民文化和健身需求。

      6、强化政策扶持,繁荣商业经济。一是规划建设商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商贸集中区、商业步行街、茶咖文化街、一里洋货等特色街区,吸引商家入驻,提高商业质量,满足核心区居民购物、餐饮、休闲等需求。二是引进大型购物超市。实行政策偏向,积极引进乐购等大型商业企业,引领带动商业发展。采取减免税收等方式,扶持发展中小型商铺。三是出台激励政策,鼓励货币拆迁,自购商品用房,逐步缓解拆迁安置房紧缺与商品房过剩的矛盾。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临港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