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调查研究
    生活垃圾 路在何方? ——关于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信息时间:2014-04-24)  点击量: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江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模式,形成具有江阴特色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城乡居民打造了一个更加整洁、更加靓丽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组建“一个局”。2013年4月,市政府大力改革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组建成立了“江阴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实现了对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在内的环卫、照明、燃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和统一服务,真正把公用事业从微观管理转到宏观管理,进一步健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切实增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效性和专业化水平。一年来,公用事业局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职能部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二是整合环卫力量,完善“一张网”。2013年中,市政府按照“一个部门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边”的要求,推动主城区环卫体制改革,整合归并了澄江、西郊、要塞3个环卫所,接管保洁任务;接管了原分属交通、园林、水利、农林、机关事务等部门的保洁职能,改变了城区环卫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原有局面,使城区实现了“作业标准、考核标准”两大统一,作业覆盖全面向农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有效延伸。目前城区澄江、西郊、要塞3家环卫所共有职工1037人,设置垃圾收集房2140座、果壳箱1573只,日清运垃圾317吨。

    三是健全收运体系,形成“一条龙”。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运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一条龙收运体系。目前全市保洁体系覆盖所有6000余个村民小组,配备保洁员3000余名,实现了农村保洁全覆盖。全市城镇两级共拥有各类环卫车辆371辆,建有压缩中转站29座,设计日转运规模达3050吨以上,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日转。至2013年底,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已连续7年实现了100%收运和100%无害化处理。在2011年底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村镇垃圾治理全覆盖县(市、区)名单中,江阴是无锡地区唯一达标上榜单位。

    四是推进全量焚烧,依托“一个厂”。2011年起,光大环保能源垃圾发电厂成为我市生活垃圾唯一处置终端,我市实现了历史性的生活垃圾100%全量焚烧,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目前垃圾发电厂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1400吨左右,2013年全年处理51万吨,发电量1.56亿度,累计发电6.9亿度。该电厂采用BOT模式投资建立,总投资约5.93亿元,分二期建成,一期800吨/天,二期400吨/天,合计日处理能力1200吨。

    二、存在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开展,预估我市生活垃圾总量仍将有所上升,今后一个时期垃圾产生量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能力不相匹配的矛盾将愈发严重。

    1、生活垃圾产生量远超电厂处理能力。随着2011年起原花山垃圾填埋场彻底封场,我市再也无法找到第二个可资利用的垃圾填埋场地,生活垃圾只能完全依靠焚烧处理。但自2011年全量焚烧开始,电厂就进入超负荷运行状态(2011年,焚烧处理48万吨,日均1315吨;2012年及2013年,焚烧处理51万吨,日均1400吨)。目前全市日均产生生活垃圾已达1400余吨,夏季最高峰达到1700吨,远远超过了电厂设计能力。由于没有备用机组、应急填埋场,发电机组无法停产大检修,长期运行带来的环境安全风险与日俱增,电厂扩能已不可阻挡。

    2、乡镇无序填埋带来隐患。为控制垃圾过快增长的态势,减轻发电厂超负荷运行压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市政府对乡镇生活垃圾运送实行限量制度,迫使乡镇将原先混入生活垃圾的部分可焚工业固废另行处理。实际上是各显神通,大多寻找废弃石宕、水塘一埋了之。这些填埋都未经必要的环保安全处置,导致新的废气、废水污染,许多乡镇正面临新的“垃圾围镇”困境,基层反响十分强烈。

    3、全市缺少一个大型垃圾综合处置场所。日常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大类。如果要通过垃圾分类的方法实施减量,就需要一个综合处置场所。我市已在小范围试点垃圾减量分类多年,而迟迟不能扩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终端分类处理能力。如全市日均产生餐厨垃圾就达100吨左右,因为没有餐厨垃圾处置机构,只能听凭流向养猪业,也可能用来提炼“地沟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技术已经成熟,社会资本也热衷投入,但多年来选址十分困难,至今得不到落实。

    三、几点建议

    (一)以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重点,加快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本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方式、付出超常规的努力,在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由于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是我市唯一选项,且新机组需要2年以上建设周期,我市应迅速扩能垃圾发电厂(三期),并尽快建立可靠的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马上启动餐厨垃圾处置场所建设以及其他配套项目。

    据了解,除了生活垃圾处理外,我市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面也已经全面落后于现实的需要,我们没有危险废物填埋场、没有建筑装潢垃圾处置点,危废焚烧处理能力也急需提升。实际上,杭州、苏州等城市也面临相同的局面,但他们未雨绸缪,已经提前采用建设大型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建议我市立即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前期工作,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将电厂扩能、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危废填埋、污泥处理、建筑垃圾处置等全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全部涵盖在内。环资城建工委赞成政府利用自然条件最为优厚的月城垃圾发电厂一带作为园区地址,江阴已经不可能找出第二个更合适的地址可供选择了;也支持将月城、南闸周边邻近村庄作局部或整体搬迁的预案,以便减少社会矛盾,将当地打造成“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一流循环经济产业园。

    (二)以处理餐厨垃圾为突破口,加快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实施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前提,世界和国内一些城市已有多年的探索。江阴也已经在多个社区试点垃圾分类,月城沿山村自行试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各地实际效果来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困难重重,收效甚微。其原因与生活习惯、国民素质有关,也与缺乏系统处理体系有关。建议政府继续把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性方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特别要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开,并建立完善相匹配的收集、运输、处置体系。

    建议将当前问题比较突出、处理相对可行、市场运作成熟的餐厨垃圾作为重点,加快建立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应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同步完善其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技术和体系建设,使各个环节有效衔接、相互协调;提高餐厨垃圾收集、运输专业化程度,由专业化收集运输队伍深入到餐饮场所规范运作;加大对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收集的推行力度,形成公用、卫生、城管、公安交警等多部门协作的综合管理体制。

    (三)提高资源化水平,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垃圾处理资源化水平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市自发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各类回收站点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回收品种基本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对再生资源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形象差、回收站点较为散乱、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一些历史形成的由外来人口主导的乡镇垃圾回收场还存在着占地多、污染重、环境差等问题。为提高本市垃圾处理资源化水平,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机制;加强社区回收站点建设,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健全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发展。

    (四)强化监督管理,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监管力度,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随着处理市场化程度的加强,政府应严格准入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格设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别是新出现的餐厨垃圾处理等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员、业绩等准入条件,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

    要加强对光大垃圾发电厂、花山垃圾填埋场封场处为重点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状况和污染处理效果的监管。完善运营监控系统,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排放物监测,开展年度考核评价,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的安全、稳定和环保。结合在线监测,还应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常规污染物排放情况定期监测,对公众特别关心的二恶英排放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必要时加密监测,主要监测数据和结果应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以严厉监管和优质运行打消公众对垃圾处理技术的疑虑。

    (五)深入开展宣传,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垃圾处理是一项涉及全市人民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要广泛开展对城市垃圾处理严峻形势的舆论宣传,增强全社会对垃圾处理工作紧迫性的认识;要积极倡导绿色餐饮、适量点餐、“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餐具,倡导节约和低碳的消费模式,从源头控制生活垃圾产生;要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激励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群众分类盛放和投放生活垃圾;要在学校和有条件社区推广垃圾减量分类,提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识,使群众易于识别、便于投放;要做好垃圾焚烧科普知识的广泛宣传,作为一项很成熟的技术,焚烧是目前最优选择,已经被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广泛应用;要将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中的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要积极开放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组织学校、社区、单位参观,让广大市民对垃圾焚烧等先进技术有更为科学、理性的认识。

     

    江阴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