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
官方微信
关于江阴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时间:2014-01-27)  点击量:
 

各位代表:

现就全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它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年总目标,坚持克难奋进、稳中求进,努力化解多重困难,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预计,主要计划目标基本完成,具体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

(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

(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42%

(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

(七)进出口总额增长3%,其中出口总额增长3%

(八)到位注册外资8亿美元;

(九)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11%

(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十一)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累计下降12.5%

(十二)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28%27%26%29%

(十三)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按新标准达到90.2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如下:

一、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83%。新增园区面积1.5万亩,建成芙蓉有机稻园区、澄东设施蔬菜基地、顾山现代农业园区。新建高标准农田1.56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比例达60.9%。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工业总量稳中有增,运行质量稳中有升,利税、利润增幅高于销售增幅,预计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3%。工业投入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完成462.5亿元,增长18.2%,其中装备投入312亿元。服务业较快增长。预计完成服务业投入473.3亿元、增长22.2%。预计实现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金额9亿美元、增长26%,完成业务执行金额7.4亿美元,增长23.3%。江阴港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5亿吨,集装箱运量120万标箱,同比略有增长。开放型经济克难求进全年进出口、出口总额增长由负转正。出口创新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和“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走出去”步伐加快,预计全年完成中方协议投资4.2亿美元,增长17.9%

二、创新转型再上水平。调结构。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修订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引导和鼓励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努力迈向产业高端。预计全年全市新兴产业投资将超过224亿元,实现产值2493亿元,继续保持高于全市的增速。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6%树典型。调研总结三次产业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鼓励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走访调研企业,收集整理近500家企业数据,汇编了《全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案例》、《江阴工业名、强、特、优企业名录》,引导企业学习先进、加快转型。推创新。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壮大,新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96家。全市共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0余项,获得奖励扶持资金1.2亿元。预计可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全市新增省级以上重大创新载体8个。打品牌。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鼓励支持企业打响品牌、争创名牌,有15只新产品新技术申报了省优秀新产品奖,20只新产品新技术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预计年内新增驰名商标5件,三名商标20件。

三、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突出沿江、沿河、南门、环城林带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完成滨江公园五大主题园区施工图设计,推进南门风貌区建筑及景观设计,完成应天河风光带城市设计和环城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两路一河”工程进展顺利,沿江、南门等重点片区开发加快推进,年内预计沿江区域中央景观大道一期、沿江景观道路一期将竣工,船厂公园建成开放;南门区域中山路南延伸段将竣工;应天河风光带一期已出形象;澄江西路隧道年内竣工。能设施更加完善。港口能级逐步攀升,港口航线增加至48条,航班密度每周达101班次,新港区6号码头一期工程25万吨级泊位建成并开港试运行。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1120个,固定网络实现光纤宽带覆盖自然村,手机3G网络全市域覆盖,获评“2013中国智慧城市推进杰出成就奖”。

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年完成26台锅炉的脱硫、20台锅炉的脱硝以及24台锅炉的除尘设施改造。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预计到年底组织实施42个重点节能改造与循环经济项目,节能10万吨标准煤。继续淘汰和转移落后产能及低端产业,全年关停“三高两低”企业86家,其中化工企业45家。预计年内完成COD减排1500吨、氨氮减排200吨、SO2减排2000吨、氮氧化物减排20000吨。全力建设绿色家园。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180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3%。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全市3223个村庄全面完成环境整治,整理各类绿地约33.7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灌木约29.4万平方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水、气、声、固废等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热电企业整合关停,加快推进澄东南燃气电厂建设。开展燃煤锅炉淘汰专项行动,全市共淘汰燃煤锅炉106台。关停印染企业6家、电镀企业8家。关停或搬迁重点敏感区域污染企业14家。开展噪声综合整治,建成17套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五、民生民计持续改善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加快政策突破,将城镇就业再就业政策覆盖到全体被征地农民。建成107692013年江阴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开展“一对一”创业结对帮扶活动,全市组成104对创业帮扶对象。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7万人,创业培训3700人。全市提供就业岗位5.79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47万人,扶持自主创业21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至180元,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基本保养金由每月350元提高至40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500元提高至580元。第四期保障房12万平方米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完成,10万平方米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全部落实到位。城镇家庭住房成套比达98.33%,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达100%。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市医疗中心、广电大厦、老年大学等一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市、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年无休,免费开放”覆盖率达80%。“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送戏送评弹送电影下乡3280场,送书2.31万册。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4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江阴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初出形象年。综合各方面因素,拟定2014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目标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

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一个百分点;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6、进出口总额增长2%,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

7、到位注册外资8亿美元;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0%左右;

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11、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1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以上。

为实现以上计划目标并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4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稳步推进改革深化。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新提任市管领导干部有关事项申报公开制度;推进村干部队伍专职化建设,深化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推进大部门制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优化;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财政专项资金零基预算,开展财政预算公开试点,不断提高政务、财务公开透明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便民超市”,让市民的审批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进行项目流程再造,压缩涉及企业的审批时限;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宽工商登记;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推进经济发展机制创新。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差别化考核;规范清理企业优惠补贴奖励政策;深化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着力培育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深化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多元化的科技金融合作创新机制和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制。三是推进社会民生体制改革。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属地物业管理体制向乡镇推广延伸,完善组织管理网络;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垃圾管理处理体系;创新户外广告管理和公路养护管理;引进高端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行业特许经营等方式,提高公用事业的综合收益和服务水平;推进污水厂(网)一体化运营管理改革,形成全市污水处理体系一张网;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深化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环保市场,加快搭建排污权交易平台,扎实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完善污染监管机制,推行污染减排工作信息化。

二、努力确保稳中有进。一是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继续着力保持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鼓励民营资本多形式、多渠道参与公共领域投资运营。进一步鼓励产业投资、技改投资。加大项目招引、外资利用,推进一批重点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产出。高新区着力推进长电科技高脚位集成电路项目、兴澄特钢特种钢板深加工项目、世贸旅游综合体项目和金鹰城市综合体等项目;临港经济开发区着力推进中能液化天然气集散中心等60多个项目开工,海伦石化等30多个重点项目竣工;二是加强运行组织保障。狠抓要素配置,帮助企业协调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给,突出工业用电迎峰度夏、用气迎峰度冬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生产所需。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拓展的展会交流活动,建立全市产业信息数据库、工业企业产品信息库,引导企业电子商务开拓。努力争取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坚持底线思维,关注防范金融风险、经营风险和稳定事件。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效率。突出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效能。围绕项目点供、项目开工要求,强化部门联动,加快项目审批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好项目申报、环评、土地等手续申报,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流程确保项目快审批、快投入、快落地,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认真做好企业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对接央企龙头。开展银企对接,定期开展综合性银企对接和针对特定区域、行业的银企交流活动。

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一是强化平台创新功能。高新区着力推进沿江特钢及高端装备产业园,打造特钢深加工及现代物流园区,推进上市公司总部金融示范区建设,培育大科技、大金融、大服务产业。临港经济开发区着力推进国家级综保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建设,狠抓大港口功能建设,加快3.98平方公里综保区建设,努力发展自贸区采购配送、转口贸易的优先合作区。靖江园区进一步明晰定位,建设发展联动开发的先导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的实验区。二是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培植楼宇类大商贸集团,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推进企业主辅分离、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贡献份额。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突破,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百企引领、千企技改”活动,筛选出100个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技改项目,集聚要素资源,跟踪服务推进。全市工业技改投入占比不低于75%,工业自动化水平、精益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引导企业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实施市级以上“两化融合”重点项目30个,新增省级示范、试点企业10家、国家级示范企业1家,新增50家星级数字企业。三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充分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推动。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切实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水平,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1家。实施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30只以上,推进省“双新”项目10只以上,通过省鉴定新产品50只以上。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全市4个省级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100家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5%

四、着力发展新型城镇。一是增强规划引导。整合强化山、水、林、城等特色要素,突出重点区域的规划设计,加速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标志区和高品质生活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加快展现“江阴外滩”靓丽形象,完成标志区东区道路绿化,继续推进中央景观大道二期、临江景观大道二期。加快展现南门区域优美风貌,进一步改善提升中心城区、敔山新城和城西新城设施功能。江阴大道、海港大道建成通车,完成锡澄运河整治主体工程。继续加强安置房腾地拆迁、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清障拆迁,重点突出沿江、南门等区域整体拆净,城区完成拆迁60~80万㎡,全市完成拆迁150万㎡。三是深化城乡统筹。大力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镇、街、村,鼓励具有特色产业、文化积淀、生态魅力的乡镇、村庄个性化发展。加快新桥镇、璜土镇等城乡发展一体化先导示范区建设,放大长泾蒲市里、青阳章家村、徐霞客王庄上和北房村、南闸祥西、灰罗圩、祝塘潘六房村等示范典型效应,建设美丽村庄;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城乡网络化全覆盖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五、严格实施生态保护。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排放,从源头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年内淘汰关闭“三高两低”企业80家,其中化工企业20家,燃焦小铸造小冶炼企业20家。推进热电排放升级改造、钢铁等行业脱硫工程建设。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开发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二是持续创建绿色家园。加大农村造林绿化力度,加强农业湿地保护,完成成片造林5000亩,建设森林镇1个,森林村4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0个。推进集镇绿化建设,实现全市城镇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0%以上。三是突出加强生态保护。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印染、电镀企业整治力度,确保区域水质持续改善。着力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全面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新一轮“蓝天工程”。年内力争完成热电企业整合3家以上,全年淘汰燃煤锅炉100台。拓展固废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高度关注土壤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型环境污染,加快落实防治措施。

六、更加关注民生幸福。一是力促就业创业。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完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逐步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消除城乡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力争提前完成城乡就业政策并轨步伐。实施全市人力资源实名制动态管理,建立城乡一体人力资源数据库。积极争创省级创业城市,深入开展“一对一”创业帮扶活动,推进大学生创业园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征地农民补偿政策,切实提高各年龄段保障待遇。加快医保支付改革,推行灵活就业参保免费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现代化方向,加快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纵向联动。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加大大病救助力度,新农合政策性住院补偿率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做好城区交通瓶颈节点和道路交叉渠化改造。三是拓展文体普惠。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实现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780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75万册。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年无休,免费开放”覆盖率达100%。开展读书节、“欢乐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年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50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不少于200场次,送电影下乡不少于3000场次。

 
版权所有: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号:苏ICP备10202437号-1  技术支持:江阴电信 江苏领悟